参观大英博物馆古画修复室
2018-08-27
“环球小记者”团9日下午抵达第三站——大英博物馆平山郁夫东方书画修复室,听中国古画修复师邱锦仙老师讲述她与大英博物馆的传奇故事。
邱锦仙是大英博物馆,也是整个英国唯一能修复中国古字画的人,迄今已在此工作31年,她的加盟才令大英博物馆中国古画展览得以陆续启动。“明:皇朝盛世五十年”展中的《紫禁城》图、赵孟頫的《双马图》、《女史箴图》唐摹本、张翀的《瑶池仙剧图》,以及数百幅残破的敦煌绢画,在邱锦仙的悉心修复下重现当年风貌,每一卷展出都引来轰动。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邱锦仙巧夺天工的技艺,中国以及很多亚洲的古画作不知还要在大英博物馆的收藏室里暗无天日多少年。
走进邱锦仙的工作室,跳入眼帘的是三张大红色中国传统式裱画案(从上海专门订制并海运过来),以及挂满装裱工具的一面工作墙。邱锦仙给小记者们讲述了这些红生漆裱画案的来历和功用:“以红色为案底,将有问题的古画铺在上面,马上就能看出其中的漏洞和破损。”之后,她展示了几幅在她手中“复活”的古画:明代的《西番贡狮图》、元代盛懋的《雪景图》,以及乾隆收藏的南宋时期的手卷。
对比修复之前残破古画的照片,小记者们惊叹眼前展现的古画毫无修复痕迹,在叹服邱老师高超技艺的同时,也对中国古画的坎坷命运不胜唏嘘。在展示还未修复的古画时,邱锦仙令人惊讶地表示“大家可以摸摸看”,难得的机会让孩子们兴奋又紧张地和历史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
修复古画需要找到同时代丝质、纹路一样的绢,由于身在英国,找到合适的补绢成为邱锦仙工作的一大挑战。她指出,所用的补绢大都来自旧绢画,如画家同代人的临摹、没有名气的画师作品等,这些材料如今越来越难找,为此她经常求助于上海博物馆。由于邱锦仙的关系,大英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一直保持密切的合作和交流关系。
邱锦仙本于2011年退休,然而在馆长劝说下又重回大英博物馆,每周工作三天,接着与时间赛跑修复古画。尽管这些画作流失海外,但它们代表中国绘画艺术的超高技艺,邱锦仙怀着敬意修复祖国的古画,“很安心,也是一种责任”,她希望有更多的中国古画能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