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宋代词调音乐《杏花天影》为例探析词调音乐吟唱的正字音技巧
2018-08-27张明敏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
张明敏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
一、分析《杏花天影》的作品本身
(一)了解时代背景,剖析词调内容
本曲词前小序有云:“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日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1]词序中所说丁未,指的是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白石于上年冬自汉阳随萧德藻乘船东下赴湖州,此年正月初一抵金陵,泊舟江上。当夜有感而作《踏莎行》(燕燕轻盈)词,次日又写了这首《杏花天影》。此词句律系依旧调作新腔,与原词牌《杏花天》的区别在于:一是多出“待去”、“日暮”两个短句;二是词的字数虽一样,但结构却不一样;三是在音乐和词的结构上,《杏花天影》在《杏花天》的基础上采取了“影”的手法,故名曰《杏花天影》。这是一首思念旧日情人的情词,讲述的是白石年轻时在合肥与两位歌女(姊妹二人)有过的一段艳情故事,后来“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收集整理白石词中大量存在的记梦词、咏物词等与“合肥情事”有关的词作来看,白石与旧日情人虽佳期难会,前缘不再,但他在旧日情人的缠绵悱恻之情与刻骨的相思之念是终其一生的。
(二)深入歌曲意境,确立演唱基调
《乐记》曰:“凡音之起,由人心也。”而《杏花天影》整首歌曲中都弥漫着一种缅怀故土、傍徨凄苦的情绪。姜夔所处时代为南宋,当时,宋室南渡,偏安于杭州,诗人北上,经过金陵,望景兴叹,整首词都折射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与忧虑之情。作者在词中巧妙的使用了桃叶、春风、芳草、潮水等淋漓尽致地宣泄着个人的悲思,仿佛看到姜夔的内心情怀。演唱时,要正确把握整首词的情感基调,分析词人的音乐运用手法。
(三)结合词调内容,分析歌曲演唱策略
这首词怀念合肥情侣,全词五十八个字,笔意纵横,繁音促节,回环往复,曲折多变,令人一唱三叹。
上阕的前三句描述的当地实有之物,歌咏的当地曾有之事。“绿丝低拂鸳鸯浦”,而“绿丝”,并非指眼中之柳,而是心中之柳。作者途径江南,因青青柳眼而想到垂垂绿丝,而念及巷陌多种柳的合肥,引起怀人之思。“又将愁眼与春风”一句与起句的“绿丝”相呼应。愁人所见的柳眼,自然也成为“愁眼”;春风乍到,柳眼欲绽还闭,恍似含愁,作者借用了“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2]的一种移情作用。下阕过片“金陵路”又一句提顿。词人北望淮楚,心系伊人,想象在秦淮佳丽的妙舞清歌,想象中,“金陵路”遂幻化为合肥杨柳依依的巷陌,眼前的“莺吟燕舞”也幻化为他魂牵梦萦的往日情人,然回首处已是前缘不再,旧俗难逢了。
二、把握《杏花天影》的演唱体会
(一)确立《杏花天影》的语读特点
宋代人编写词集,只把词分为了两类:长的词叫慢、较短小的词叫令。清代的毛先舒研究认为:“五十八字以内的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的叫中调,九十一字以上的为长调。”[3],这也成为了后人界定小令的一种普遍方法,而《杏花天影》全曲58字,且根据“慢,令,引,近”四种词调式中关于令的解释为:每片的4拍为小令,故此曲为小令。小令词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精悍,其特征为“短歌悦耳,无至人厌”,它除了有艳丽婉约的词风,且注重清新疏淡,音韵醇雅。所以,我们在演唱词调歌曲之前应首先诵读词调内容,除按照作者的标点进行大断句,且根据词调的节奏、旋律及表达情绪找断句、找重读及关键词,分析其语读特点进行“三找”。
(二)确立《杏花天影》的字调特点
《唱论》中有云:“凡一曲中,各有其声:变声、敦声、杌声、涯声,困声,三过声。”此处的“各有其声”,是指歌唱一支曲子,要根据曲情曲意,再确定用何种声调来表达,同时声调的转变,或自高而下,或由高转低,或旁行斜出,或横起直落,字音虽较固定,但出字后,声可有所变化。根据赵曼初《姜夔词调声辞配合关系浅说》中所总结的姜夔词调音乐的特点:“平声多配合升降音程、连降音程高唱,上声多配合降升音程低唱,去声多配合降升音程、连声音程重唱。”可见,姜夔的创作是依作品的字调配乐,以音乐旋律来就字声,以保证字调的准确。因此,拿到作品后,要首先不断的反复诵读歌词,结合歌曲本身写作的语音特点,读准词的字音、语调,演唱时用诵读时的发音技巧,使语句连贯,喉头放松,旋律感拉长,这样才能更好的演绎作者写作之意图,使听者更清晰的收到传输信号。
三、规范《杏花天影》的正字音技巧
清代李渔主张“调熟字音”,即审明一字之“出口”与“收音”,使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都能清晰可辨。元代芝菴的《唱论》中也曾提到:凡歌一句,声韵有一声平、一声背、一声圆。“声韵”指的是“出声落韵”,“出声”有“开口”、“齐齿”、“撮口”、“合口”之分,“落韵”有“清”、“浊”、“高”、“下”之分。在词调歌曲的演唱过程中,要注意每一个字的发音全过程,字头的演唱要迅速,发音准确清晰,讲究“喷口”;字腹的拖音要保持母音发音的准确性;字尾的发音要讲究“规律”。
表1
(一)字头的发音
在歌唱时,字头(声母)发音作用很大,占的时值极短,几乎一带而过,演唱者必须做到字头着力部位准确,发音无误。《乐府传声》中将发声归为五个部位:喉、舌、齿、牙、唇(从内到外),这五个部位也是阻挡体内呼出的气息,并与气流产生摩擦的部位。《杏花天影》中各字的发声部位如表1:
1.声母
所谓声母,是指使用在韵母前面的辅音,跟韵母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音节。在汉语的二十三个声母中,除了“l、n、m、r”需发声,且声带要产生震动,其他声母均是不需要发声的,只是起到一个阻气的作用。《杏花天影》中需在发声中注意声母发声的字有:绿、兰、桡、陵、路、人、日、暮,其他声母:“b”、“p”、“f”、“z”、“c”、“s”、“d”、“t”、“zh”、“ch”、“sh”、“j”、“q”、“x”、“g”、“k”、“h”、“ng”则不需发声。
2.零声母
所谓零声母音节就是指那些没有声母,只有韵母构成的音节,如“爱”、“奥”、“安”、“额”,现代汉语中规定i、u、ü开头的音节书写时要用y或w,所以在《杏花天影》中出现了“鸳鸯(yuan yang)、叶 (ye)、又 (you)、与 (yu)、倚(yi)、莺吟燕舞(ying yin yan wu)、移(yi)”等零声母字,故在咬字过程中要强调字头元音。
(二)字腹的发音
字腹(韵母)是字发音的主体部分,占的时值最长,按开头元音发音口形可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简称“四呼”,主要是针对行腔时的口型和唇型的变化而言,着力点分别在喉、齿、唇、满口,这样才能保证发出的声音清晰、响亮、圆润。根据汉语普通话发音,韵母共分以下几类:
1.单韵母,有十个:a、o、e、ê、i、u、ü、-i(前)、-i (后)、er。《杏花天影》中单韵母字有“丝”(si)、“低”(di)、“拂”(fu)、“浦”(pu)、“叶”(ye)等,演唱单韵母发音的特点是自始至终口形不变,舌位不移动。
2.复韵母
(1)9个二合元音(二合元音分前响复韵母、后响复韵母两类):ai、ei、ao、ou、ia、ie、ua、uo、üe, 其 中 ai、ei、ao、ou 的发音是前一个母音相对于后一个母音,声音较响亮、色彩较明朗,发挥了主要的音响共鸣,称之为前响复韵母,如《杏 花 天 影 》 中 的“桃(tao)”、“又(you)”、“愁 (chou)”、“待 (dai)” 等;ia、ie、ua、uo、üe的发音是后一个韵母较为响亮,在歌唱时起主要的共鸣作用的也是后一个韵母,《杏花天影》中未出现后响复韵母的字。
(2)4个三合元音:iao、iou、uai、uei(三合元音是中响复韵母),在发音时形成了发音口型中间大两头小的口腔形态,同时在发音的音量上也是中间前,两头弱,歌唱时发挥主要音响共鸣作用的也是中间的母音,两头的母音也只是一带而过。在《杏花天影》中未出现三合元音复韵母。
3.前鼻韵母,有四个:an en in un ün。在《杏花天影》中出现的前鼻韵母有“吟(yin)”、“燕(yan)”等,发音前,口型较闭、即开口度小。
4.后鼻韵母,有四个:ang eng ing ong。在《杏花天影》中出现的后鼻韵母有“想(xiang)”、“陵(ling)”,特点是都是以舌根浊鼻音-ng作为韵尾,演唱时要注意归韵。
(三)字尾的发音
字尾是指字的结尾部分。单韵母的字没有字尾,不需要收音,只要保证元音发音完整不走形。
复韵母的字,应很好地注意收音。如:收ai,ei,uai,uei的韵尾时,应收i音,嘴角微向两边咧开。收ao,ou,iao,iou的韵尾时,应收u音,双唇应向前微撮。收n为字尾的音时,软腭下降,舌尖抵上齿龈,阻住口腔通路,放气穿鼻而过,收向前的n音。收ng为字尾的音时,软腭下降,舌根上升贴住软腭,阻住口腔通路,使气流穿鼻而过。例如《杏花天影》中“想”(xiang)字的字头是“x”、字腹“a”、字尾是“ng”,根据“ang”行腔时声音要圆润、曲折、有曲折变化,最后收音在”ng”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