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错误分析及策略

2018-08-26董金霞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计算错误小学数学对策

董金霞

【摘 要】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错误的归因是:感知粗略、情感脆弱和孕育着不良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因此,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数学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错误;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297-02

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它数学知识的教学,计算教学是支撑小学数学的最基本框架,占据着小学数学一半以上的教学时间。

低年段计算已经完成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两位数的乘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这三部分的计算教学是小学计算教学的基础,低年段学生计算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中、高段计算学习。一、归因分析

在上学期期末数学考试中,有一位一年级学生数学科考试成绩出乎意料的差,这不禁让我去翻看他的试卷。结果看到计算题出现了类似“8+5=3,13-4=17”这样的错题有六题。一张考卷也不过就那么几题,他竟然出现了这么多题类似的错误!我用略带批评的语气直接地告诉他的家长:“这个小孩做题太粗心”。过后心里还是充满疑问。

这学期开学来,我有意的再去翻看了一年级的数学单元试卷,结果发现,有不少的学生都出现了类似的错误。然而,造成这种错误的是学生心理和行为习惯方面的原因:①感知粗略。计算题是由数据与符号组成的算式,而计算题本身无情节,外显形式单调,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学生在计算当中容易出现错读或错抄现象,以及计算时忽略运算顺序、计算法则,看错计算符号等导致计算错误。②情感脆弱。低年段学生计算时总希望很快得到结果,计算时不能认真审题也不认真选择合理的算法,错误率很高。③孕育着不良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独立思考、读题审题和认真书写完成作业等数学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不能再单纯的去想这仅仅是学生粗心的原因,而应该从适应低年段学生学习数学的学法上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行为习惯上去寻找原因,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心理素质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该作为教学的一大任务。二、对应策略

1.构建以数学知识传授与数学心理素质培养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特色。

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情意素质。教学设计上,注重将知识的落实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作适当调整,以形成各自的教学特色,经常性地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如故事性情境、疑问性情境、探索性情境、操作性情境等课堂情境,将各知识点恰当地结合到具体情境中。

另外,在课堂中还要采用灵活、丰富的练习形式:如游戏,开放性习题、竞争等。在课堂练习时,经常安排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算题(如8+5=〖CD#2〗;5+8=〖CD#2〗;8-5=〖CD#2〗等的类型题),把全班学生分成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既受到了数学思想的熏陶,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的特点,在课堂练习中,开展一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夺红旗比赛”、“谁是小能手”、“小组对抗赛”等竞争活动。这种竞争,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有效的发展。

2.利用课堂教学、兴趣小组和作业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认知素质。

(1)重视数学语言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注意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这一基本语言单位。在陈述和回答问题时,逐步培养小学生简明、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从小培养学生严谨,准确的思维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素质。

(2)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灵活性的培养:培养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一方面要重视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科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養。

①一题多解。在课堂教学、兴趣小组学习和作业练习中,经常性地让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样的训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

②一题多变。把问题的题设或结论略加变化,而不做本质的改变,使学生认识到问题仍可以使用同样或类似的方法解决,从而把握方法的本质。这样既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克服了学生的思维定势。

敏捷性的培养:一方面要培养他们迅速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练习中注意既抓速度又抓准确度的训练,旨在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同时还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抢答来进行敏捷性的培养。

独特性的培养: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小学生思维独特性。

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觉性,把独立思考的要求作为学习常规加以训练。

②提倡解决问题的新颖性,让学生善于挖掘解决问题的各种新方法。

③通过给条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或者有选择的观察、设计来提高自己思维独特性的水平。

④ 给学生提供一定条件,经常性地让学生自编题目,并互相交流。

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对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分析、归纳等方面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素质。

3.培养自然、自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小学低年级阶段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如果抓住了这个关键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就会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在小学低年级需要养成的习惯很多,比如:学生的握笔习惯养成,上课习惯的养成,作业习惯的养成等,但是笔者认为:

首先,要重视养成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虽然,低年级的很多问题都很简单,但是教师还是应该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因为学生存在个别差异,一个问题出来,要尽量的提示学生先想一想再回答,而不是“群言堂”,没有给出思考的时间和指定回答的时间。这样就会出现,思维敏捷的学生马上就说出答案,而思维较慢的学生没有完全思考,也“人云亦云”的随便跟个答案,不但思维没有得到锻炼,反而养成了对问题处于“恍惚”的状态就给出答案的不好习惯。因此我们应该在低年级开始就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例如:学生计算“8+5=3,13-4=17”,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看到题目没有思考就理所当然的用自己头脑中的方法去计算,而没有让题目真正经过自己大脑并进行一定的思维加工产生的错误。

其次,要重视培养学生读题审题的习惯。虽然低年级学生在做题时还需要老师读题,但是老师读题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听取并获得判断的审题过程。再有老师读的题目也只是题目要求之类的,诸如“8+5=3,13-4=17”这样的题目是需要学生通过自己审题,认清是加法还是减法,再进行计算的。而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错误,决不能说他不会计算,或计算不精准,而是没有认真审明是加减法而造成的错误。不要认为低年级需要老师读题就忽略学生读题审题习惯的培养,随着现在学生认字的途径增加,再加上家长的重视,学生在入学前就认识不少汉字;再有很多练习的题目都标注有拼音,老师完全可以慢慢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读题,从而养成学生读题审题的好习惯。

再次,重视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 示范,以表扬鼓励为主。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及时、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认真要细心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准确、完整,其次要树立作业榜样,有意识地把做得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典型看齐的向上心理,还要及时反馈,评讲,出现问题及时更正。

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上课的知识容量相对较少,因此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习惯的重要性而一下子给低年级的学生提出一大堆养成习惯的要求,而应该有计划地、潜移默化地、细雨润物般地让学生自然地、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计算错误小学数学对策
量子计算错误识别能力提升十倍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循规蹈矩”,自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