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2018-08-26吕宁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主题教学实践研究小学语文

吕宁

【摘 要】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为学生讲解基础知识,教学生识字、阅读、写文章,在为学生打下扎实基础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发展。新课改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课堂中重点关注学生的情感观念,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于是主題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出现了一些弊端,本文以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情况为研究方向,探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构建主题教学课堂,更好的使学生学习整体知识,推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情感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277-01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在小学课程上的不断改革,大部分课程都经历了全新的结构重建,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重要课程之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从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出发考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深入探讨了小学语文的主体教学实践研究问题。一、主题教学的基本内涵

主题教学就是按照儿童语言发展规律以及生活的经验、发展特点来确定好基本的语文关键词,是一整套教学动态化的,树立文化价值的发展体系。它把学生视为课程主题选取的根本依据,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相较于同样应用较为广泛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这种课程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内容更显灵活、生动,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思维模式,同时也可以将时下流行的一些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使教学更贴近生活。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反观这些年来小学语文发展的变化,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发现,在语文主题教学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1.整合知识点过于形式化,没有突出教学主旨。

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很多学校采取缩减课时的方式,将更多的课余时间留给学生,这就意味着课堂学习时间受到限制,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上必须作出调整。很多老师在进行主题教学知识点整合时,过于形式化。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为例,教材中将《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几篇经典名著题材的课文放在同一单元,教学主题设立在古典名著赏析上,但却忽视了名著阅读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挖掘名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意义。

2.简单拼凑教学内容。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一篇课文的篇幅比较短小,所包含的内容也不是特别多,这就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形成了一定的限制,学生缺乏相应的语言材料,不能很好地通过语言知识进行创新和思考,语言文字中蕴含的一些规律也就很难被学生发现了,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积累就较少,由于部分老师缺乏课文的延伸思索,学生课后的拓展学习难以开展开来。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内容就成了一片一片的,没有系统性,显得比较破碎。主题教学的精髓是贯穿知识点,在不一样的教学内容中寻找相似性、相关性,使教学形成连贯性,使学生在接收知识时能够由浅入深。但正如上述案例所示,老师仅仅是将相同题材教学内容连接起来教学,改变了教学内容的顺序,但并没有切实将教学主题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体验感受来看,仍然是从一个教学环节终了之后就投入到另一个教学环节中,并没切实的连续感。三、主题教学模式的优化措施

主题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相似、相近或存在内在关联的知识点混合在一起,进行连贯性教学,由浅入深、逐层推进,巩固学生的语言学习,并通过不断深入学习,使学生积累语言,为此,老师可以作出如下改进方法:

1.选取合适的主题。

主题教学中最为关键的就在“主题”这一字眼上,老师在选择主题时,第一个要思考的就是设计何种课堂类型,是要课堂知识专业化点的,还是选择小学生寓教于乐的活动课。若老师要选择的是前者的话,那么老师在选择主题之前便要认真依照课文内容的中心思想提炼出与学生实际相符的情感观念,选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相符合的主题。其中值得留意的是,一篇课文或者一个单元的课文选择的主体思想要有所相同,落到每一篇文章又要有所区别,或者是要有所层次,才能逐步深化教学主题,不仅使学生的知识面极大的扩充,又能使情感观念受到熏陶,提升学生的人格素养。

2.遵守教学理念与实施原则。

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小学语文在学生的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开展也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语文立人。语文立人指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发掘学生的特长,弥补自己的短处,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2)整合思维。这个原则是说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实践中,要学生整合各科资源,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包括生活资源、社会资源、阅读写作资源等等,整体把握学生的学习特征,通过将学科生活化来加强学生和学科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遵循儿童立场。特别是在小学语文的主题教学实践中,儿童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想法,要能够合理地体现儿童的立场,尊重儿童的想法和创新,培养他们的个性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创造力和想象力。

3.统一目的分设教学目标。

主题教学模式是将同类教学内容整合起来后,设立统一的教学目的。又依照教学内容的不同、知识点的需求,在下面设立相应的分项指标,在引导学生达成各个目的的同时,将整个教学主题串联起来。如在名著导读这一单元,统一教学目的是了解古典文学名著的鉴赏方法,针对每一课的不同教学内容再设立相应的教学指标。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研究仍然是需要不断地创新发展的,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取主题,提前设计实施方案,使教师在开展主题教学时有计划地进行教学活动,并且在实施完主题教学后教师应该对活动进行总结,通过总结升华学生情感,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人格的提升,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志君,朱明海.小学语文“模块教学”实践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06):25-29.

[2]窦佳梅.超越·主题·整合-窦佳梅教学思想探索[M].2003(10):5-2.

[3]涂维亮.有效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9):159-161.

[4]薛飞.“整体把握单元整合”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2.

[5]张树伟.“主题教学”撬动学校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4.

猜你喜欢

主题教学实践研究小学语文
J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证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探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