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018-08-26王新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创造性创新能力交流

王新华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202-02

习近平主席说:“我们要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在小学阶段,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儿童通过接受教育。善于发现和任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规律,成为新一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概述

我们认为创新就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所从事的产生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活动,其根本特征是变革、进步和超越。从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创新是一切是人类活动的核心所在,是人的本质力量发挥的最高表现,用了创新才有了人对现实的不断超越。从人的心理发展的历程来看,创新是人的最有价值的生命活动形式,它推动着人从现有的生命水平向着更高的生命水平发展,有了创新,才会有人对生命的不断超越。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历史。如果没有昨天的创新,就不会有今天的辉煌。如果没有今天的创新,同样也不可能迎来明天的腾飞。二、培养创新精神与提高创新能力的策略

1.归因法。

归因法即聚敛思维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威廉斯运用他指导学生注意事物的属性或特性,并加以归类。这些属性包括事物属性或特质、相似的情景、传统的看法或象征性的意义。给学生三角板,鼓励学生以三角板画出一般人很少想像到的东西,当然可以添加细节。

2.类比法。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比较类似的各种情况,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之处,做适当的比较。先找出相似的地方,再行比较,能使学生受到创新思维的训练。比如带学生去图书馆,阅读音乐家、科学家传记,然后要求他们列出相同和不相同的特质;将一些先进的通讯工具进行功能的比较、构造的比较、造型的比较,价格的比较,从比较中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供学生讨论,说出类似的事实,如眼睛对人体和窗户对方屋是不一样的,化妆品对脸是否犹如灯罩对灯;让学生设想,把日常用品改大和变小让。让她亲自试验,看行不行?指导学生收集。矿石标本,然后说出它们相似的性质等等。

3.变异法。

威廉斯在实验中很注意培养学生动态的、发展的观念。鼓励学生尽量想出各种方法。 技法是我们先人经过总结出来的能表现出物体绘画效果的方法。是经验的积累,创新是不在经验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所以我认为要少一点限制学生的感情、思维,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美,就是融入了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上,同学之间交换心得和意见,做实验等。学生既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又通过交流一种方法变成了多种方法。三、培養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方法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该强调,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突出洗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活动才能体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作为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使得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1.建立平等合作和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主动探索的课程氛围。

在教学各环节中。教师充分认识学生所具有的巨大潜能,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双向交流与合作的师生关系。是创造型的教师,必须具备多远、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掌握教育新观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创造性的学生一般兴趣广泛、开放、自由,有幽默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什关系创造自由安全开放的学习环境。创造潜能得以最大限度的。

2.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的探索、创新。在教学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的提出疑问,也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教育学者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功,只在每事问”。

3.重视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重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激发他们创新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实践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挫折、敢于创新等方面的创造性个性品质。学生将学习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在实践中发展思维,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4.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

想象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创新思维自始至终伴随着想像。爱因斯坦说:“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像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创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任何一种思维活动都离不开积极丰富的想像,想像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实践证明,没有想象就很难创新,唯有想象才善于创新,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思想像训练,以培养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5.加强互动交流探讨,促进合作创新。

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互动交流探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爱学、会学、创造性的学。学生认知与个性发展的互动生成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而沟通、对话、和合作交流是促进合作创新的最佳方式。课堂交流讨论应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新旧知识的生长点、思维的交锋点,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等进行相互交流和提升。

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迪、相互激励、相互修正、相互补充、可以使创造性设想产生共鸣。并发生连锁反应,启示和诱发更多的新见解、新观点,之道获得创造性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的时候,教师应当给足学生讨论的时间。并在巡视的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鼓励和肯定。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创新,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扩张,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倾听、思辨、合作、创新等得到锻炼和提高。通过思维的碰撞也可以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加强交流讨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成效的,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取长补短。

猜你喜欢

创造性创新能力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