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

2018-08-26刘云飞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思考问题苏轼

刘云飞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53-01

一、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中职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语文基础和认知水平上与普通高中的学生有较大差别,学生阅历浅,受到挫折较少,在学习目标确立上不宜过高,在教学方法上宜采用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奖品激励法等。二、教学目标确立

依据学情,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考量,构筑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根基,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结合本词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品结构,了解作品特色。

2.能力目标:提高古典诗词的诵读和鉴赏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作者虽历经坎坷、身处逆境却仍乐观旷达的人生情怀。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秉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一“双突”教学理念,切实实现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诵读法:通过诵读感知作品格调、韵味、情感;授导法:以教师为主导讲解重点知识,并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学习内容;任务驱动法:设置问题作为学习任务,组织学生探究,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标。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探究作品主题,把握思想情感。奖励法:以个人奖励和小组奖励的方式,吸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四、学时设定

因为本词属于《宋词二首》,与柳永的婉约词《雨霖铃》相映成趣,且作品内容较易理解和把握,完全可以在一个学时内解决。因此设定为1学时。五、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曾经有一首歌,唱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让人悲壮满怀、荡气回肠。现在大家就来听一听,由老师配乐及视频演唱的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老师唱毕)这首歌有着“是非成败转头空”的苍凉雄浑,有着“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超然物外的胸襟。大家是否知道,这首歌的歌词来源于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开篇诗,而这首开篇诗更是源于苏轼,以及他的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这些饱含人生感怀的句子,都能在其中找到对应。今天,我们就一起先来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千古词作。

由教师演唱导入,激发学生上课兴趣。通过老师的阐述引导,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将要学习的这首词的基本思想和感情。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2.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预设学生活动:观看PPT展示内容,在老师的解说中,熟悉作者苏轼生平及本词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通过了解作者生平、才华及文艺成就、写作背景,为下面理解词人怀才被贬的情感做好铺垫。

3.讲述文坛逸事。

PPT展示俞文豹《吹剑录》,教师用白话文讲述。学生听故事,从故事中领略本词风格。以故事引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宋代词坛上豪放派与婉约派两大风格的不同,突出本词在风格上的重要特点。将课堂引入诵读环节。

4.教师示范诵读。

教师配乐示范诵读,在诵读前提示学生在听老师朗诵时注意结合刚才的故事领会这首词的风格特点。

学生聆听教师朗诵,从声情并茂的朗诵中,初步感知内容,理解作者情感。让学生从老师的示范朗读中把握古典诗词的朗诵技巧,感受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体会古典诗词的深厚韵味。指向本课知识目标中的“了解作品特色”、能力目标中的“提高古典诗词的诵读和鉴赏能力”。

5.明确教学目标及学习重难点。

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及学习难点。师生共同明确学习的主要目标及着力点,靶向明确,确定了师生共同完成的核心任务。

6.引导学生集体诵读。

诵读后,对学生的诵读效果做出评价。学生齐声诵读,使学生在切身的诵读体验中,进一步感受本词的艺术韵味及思想内容,为下一步解析本词奠定基础。

7.上阕分析。

设置思考问题一:词的开篇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设置思考问题二:上阕引出了哪个重大历史事件?主人公是谁?

设置思考问题三:上阕中哪几个字最有表现力?该句有什么作用?

以上四个问题,在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梳理并明确规范答案。以鼓励为主,对积极发言并回答正确的学生发放小奖品。

这几个问题分别从风格、题材、表达技巧、结构技巧方面让学生掌握词的艺术特色。指向知识目标中的“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品结构”。解决教学重点:品味重点词句,理解作品内容。设置的问题由易到难,让学生充分获取成功的体验和乐趣。通过奖品的发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8.上阕小结。

上阕主要是写景,是词人所见。描绘了山河景色的壮美,为英雄人物的出场做出了绝好的铺垫。

通过教师的小结使学生对上阕的内容有一个更简要明晰的认识和理解。

9.分析下阕。

设置思考问题一:苏轼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周瑜?

设置思考问题二:苏轼为什么在众多的风流人物中单单选择了周瑜?其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案在微课中)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展示微课《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为何选择周瑜为描写对象?》,帮助学生进一步挖掘这两个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学生思考两个问题并回答。教师不明确答案,学生在观看微课后,将自己的答案与微课相对照,并做出最佳答案。

设置思考问题三: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你怎么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推荐一名发言人,展示本组一致答案。教师以《赤壁赋》为证进一步明确答案,解决难点。

通过让学生初步得出答案,再结合微课更深层次理解,最后得出更完备的答案,加深了对本词对比的表达技巧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理解,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微课,了解了周瑜,明确了苏轼和周瑜的异同,正因为有相似之处,才能够对比,正是因为对比,才有了巨大的反差正是有了反差,才激起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微课起到了帮助解决教学难点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问题三的开放而深入的讨论,使学生切实把握住作者在本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继而实现本课的德育目标:学习词人虽历经坎坷、身处逆境却仍乐观旷达的人生情怀。给学生以人生重要启示。

10.下阕小结。

主要是写人抒情,是词人所思所感。描绘了公瑾形象,在強烈的反差对比中抒发作者命运多舛、功业无成的感慨以及词人旷达洒脱的情怀。

通过教师小结使学生对下阕内容有一个更简要明晰的认识和理解。并在与上阕的结合中,对本词有一个整体认识理解。

猜你喜欢

念奴娇·赤壁怀古思考问题苏轼
根据已知条件思考问题
从善如流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按图索骥
思考问题要全面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基于教师角色转换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教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启发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