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初探

2018-08-26王庆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学科特点理性思维德育渗透

王庆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各科教師应在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笔者从三方面对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了探讨:(1)数学教学教学德育渗透现状,(2)数学教学德育渗透的特点,(3)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德育渗透;学科特点;理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17-01

当前数学教学重视知识传授和学科能力培养,忽视德育因素,德、智脱节的现象较为普遍。 这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不相符合。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构建多纬度、有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目标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对他们进行道德素质的培养。 一、当前数学教学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1.只讲知识技能,忽略德育渗透。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因为一味追求分数、赶进度,使得数学教学仅仅停留在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方法的层次上。 数学课被大量的理论、公式、习题所充斥,德育渗透完全被忽略,学生被培养成了只追求分数而不识人间烟火的“解题机器”。

2.未结合学科特点,德育渗透内容单一。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所包含的内容其实是十分广泛的。 新课程的培育目标指导我们,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 此外在数学教学中还应结合其学科特点注重学生理性精神、创新意识、求学态度、个性品质、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这些都属于德育渗透的范畴。

3.为德育而德育,使渗透牵强附会。

一些教师为了使课堂贴上德育渗透的标签,将一些德育内容强加于教学中,而不考虑是否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或是不考虑渗透的方式,让人觉得牵强附会、很不自然。其实真正的德育教育应更多地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方式完成,由此产生的影响才是最有效、最持久的,并最终变成人的内在稳定的心性品质。 二、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特点

1.渗透目标的广泛性。

首先数学具有与其他学科类似的培育目标,那就是对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以及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正确引导等。 其次由于数学学科的客观性、严密性等特点,使得数学教学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以及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另外,由于数学所独具的简洁美、和谐美、对称美等特点,对于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都有很好的作用。

2.渗透效果的持久性。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说:“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若没什么机会去用,一两年后,很快就忘掉了。然而,数学的精神、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生受益。”他们在尝到了数学带来的乐趣以后,就不会轻易忘记,于是数学就很有机会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一种爱好,或者他专业工作中的一种工具,或者他的职业,或者是一种崇高的抱负。由此可以看出“数学对于优化人的思维,个性品质所表现出的隐性价值,对人的发展具有更持久、更深入的作用”。

2.渗透形式的隐蔽性。

数学不同于语文、政治等学科,由于数学教学被大量的定理、公式、运算所覆盖,因此德育内容显得较为隐蔽,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课堂,有效地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另外,“数学作为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对于人的影响也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 三、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1.充分掌握学科特点,用数学的理性培养学生。

数学源于现实世界,反映了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其内容本身充满了辩证法。 这一特征使得数学能够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并积极地去改造世界,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使数学能概括现实中的客观规律,帮助学生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论,形成普遍联系的观点。

2.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数学教材中,德育内容较为隐蔽,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中潜在的德育因素。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追求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

3.适时抓住课堂中的教学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时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而这些问题中往往蕴涵着很好的德育素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这些教学契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也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数学教师应在课堂中结合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寓德育于教学中,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昌官.让数学教学闪耀理性的光芒[J].数学通报,2016(7).

猜你喜欢

学科特点理性思维德育渗透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基础化学学科特点及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现状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中的做法和反思
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和教学方法研究
过氧化钠的性质及产物验证探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