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典型矿床(点)分析五河-凤阳地区金多金属矿控矿条件和找矿方向

2018-08-25张家嘉毛宇迪顾大年洪大军罗明光

安徽地质 2018年2期
关键词:白垩金属矿石英

张家嘉,毛宇迪,顾大年,洪大军,罗明光

(1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安徽合肥 230031;2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2地质队, 安徽蚌埠 233000 )

0 引言

沿着郯庐断裂皖东段朱顶-石门山断裂,五河-红心铺断裂,霸王城-亮岗断裂分布着大小八个金或金多金属矿床(点)(图1)。

图1 皖东地区金多金属矿分布图Fig.1 Distribution map of gold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s in eastern Anhui Province

本文试着从这些矿床点去分析皖东地区金多金属矿的控矿条件和找矿方向。

皖东地区金多金属矿的找矿和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积累了大量地质资料(包括许多科研报告),如何从这些纷繁众多的资料中寻找本地区金多金属矿的控矿条件,本文作者试着从下面二个方面去探讨分析:①矿层顶底板岩石特征;②与郯庐断裂带皖东段三条断裂的空间依存关系。能力有限,抛砖引玉,供同行参考。

1 区域地质背景

研究区位于昆仑-秦岭纬向构造带东延部分(蚌埠隆起)与郯庐断裂交接地带(见图1)。

研究区分布地层主要为新太古-古元古界五河岩群及中生代白垩系、古近、新近系。

岩浆岩主要有古元古代磨盘山、庄子里片麻理钾长花岗岩;燕山期女山花岗岩,大巩山中酸性脉岩,朱顶-山张家蚀变花岗岩,霸王城、江山石英正长斑岩及隐伏的花岗岩。

主要的控矿构造为朱顶-石门山断裂,五河-红心铺断裂,霸王城-亮岗断裂。

2 矿床(点)控矿地质特征

2.1 小巩山3号金矿

大巩山有三条(白石山、小巩山、大巩山)近南北向的绢英千糜岩带(图2),长700~1000余米,厚50~100余米,均倾向西,沿糜棱面理发育有几厘米-几十厘米不等的石英脉,极个别石英脉含金,小巩山3号脉可为代表。

图2 小巩山3号脉、硖石山构造略图(1∶10000)Fig. 2 Sketch of the Xiaogongshan vein No.3 and the Xiashishan structure (1∶10,000)

3号脉地质特征:

(1)矿脉顶底板为数十米厚的千糜岩(绢英片岩),属韧性断裂,倾向西,倾角约50°。

(2)发育有近南北的中酸性岩脉,但倾向与千糜岩相反,倾向东,岩脉本身无蚀变,近岩脉的围岩有硅化现象。

(3)含金石英脉沿糜棱面理发育,厚约50cm。

3号脉只是一个矿化点,由于其含金脉较厚,曾有私人开采,但很快就停止了。

图3 硖石山金矿2402线剖面图(1∶5000)Fig. 3 Profile 2402 across the Xiashishan gold deposit (1∶5000)

大巩山千糜岩如此发育,且规模大,但竟没有找到一个具工业价值的矿床,令人深思!

2.2 硖石山金矿

硖石山金矿是大巩山唯一一个具工业价值的小型金矿。从90年代山东招远金矿开采断续至今仍在开采,该矿是华东冶金811地质队勘查的24号复脉群(图3)。

图3中24号复脉群向西倾(矿山编号Ⅲ、Ⅳ、Ⅴ),顶底板为绢英千糜岩,也向西倾。

图4中245号脉向东倾(现矿山编号Ⅰ、Ⅱ号矿),顶底板围岩811地质队原定为构造蚀变岩,矿山开采定为黄铁绢英岩化碎裂角砾岩,最大厚度达30m(如ZK2454)。

图4 硖石山金矿2405线剖面图(1∶5000)Fig. 4 Profile 2405 across the Xiashishan gold deposit(1∶5000)

图5 硖石山金矿3线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Fig. 5 Resource and reserve estimation profile 3 across the Xiashishan gold deposit

图5为矿山3线剖面图,-100m和-200m穿脉揭露顶底板为绢英岩化碎裂岩。

总结归纳如下:

(1)硖石山金矿主体为245号(现矿山编号Ⅰ、Ⅱ号矿),脉北北东走向,东倾,顶底板为绢英岩化碎裂角砾岩,属脆性断裂。

(2)24号(矿山编号Ⅲ、Ⅳ、Ⅴ号)矿脉北北东走向,西倾,顶底板围岩为绢英千糜岩,属韧性断裂。

(3)近南北向花岗斑岩十分发育(图2)

2.3 西坂金矿

西坂金矿指的是华东冶金271地质队普查报告中的D1、D2、D3、D4号矿体,但主矿体是D1、D2号矿体,其中D1号矿体是这条矿带中最好的。从1998年开采至2014年闭坑,延续十余年,矿石量从1.06×104t扩大至10×104t,金金属量从668.60kg扩大至1908.22kg(2012年核实报告)。

该矿带因开采揭露比较清楚,是一条典型的脆性断裂带。断裂带特征归纳如下:

(1)产状陡,东倾;

(2)断裂带中角砾岩及碎裂岩的胶结物为绿泥石,由于后期又有构造活动,角砾岩的团块状绿泥石胶结物表面擦痕十分发育。

图6 西坂金矿构造略图Fig.6 Structural outline of the Xiban gold deposit

图7 五河县西坂金矿7线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Fig.7 Resource and reserve estimation profile 7 across the Xiban gold deposit in Wuhe County

D1矿揭露仅百余米,所以只发现一些脉岩。据其南一个“朱顶蓝天金矿、重晶石矿”揭露,300余米以下有一钾化、绢云母化花岗岩株,蓝天金矿的金、铜、铅及重晶石矿化与此有关。再往南打的钻孔均见较厚的花岗岩,但深度逐渐变浅,直至樵子涧边上的山张家,西侧片麻岩与东侧白垩系的砾岩之间花岗岩呈北北东向出露,钾化绢云母化、硅化十分强烈,沿接触带的大理岩也具硅化。这条带可称为“山张家构造岩浆带”(图6~7)。

图8 五河县荣渡金矿基岩地质图Fig. 8 Bedrock geology map of the Rongdu gold deposit, Wuhe County

图9 荣渡金矿12线地质剖面图Fig. 9 Geological profile 12 across the Rongdu gold deposit

2.4 荣渡金矿

荣渡金矿分东矿带和西矿带。东矿带控制三个矿体(AuE1、AuE2、AuE3),西矿带控制三个矿体(AuW2、AuW3、AuW4)(图8)。控制断裂北北东向,东倾(图9)。

西矿带矿脉顶底板为硅化岩,硅化碎裂岩,属脆性断裂。东矿带比较复杂,AuE1和AuE2顶底板有几十厘米-几米的绢英糜棱岩,而AuE3顶底板并不是糜棱岩,而和西矿带一样是硅化碎粒岩。

很显然东矿带和西矿带应是同一期成矿,既然西矿带受脆性断裂控制,那么东矿带也应是受脆性断裂控制,而东矿带特殊之处在于其中FE1号断裂带早期曾有韧性断裂穿过。

图10 矿芯素描图Fig. 10 A sketch of ore core

在-120m坑道中可见到AuE1矿脉切割糜棱岩带的现象,还有作者早年编录ZK202孔时,曾有一幅矿心素描图(图10),可看到含金石英脉切割糜棱岩,最重要的一个地质现象是石英脉中有糜棱岩的角砾。这些现象更进一步佐证,荣渡矿受控于北北东向,向东倾的脆性断裂。

以上介绍了朱顶-石门山断裂俩侧的四个矿床点,我们是否可以分析一下,为什么3号矿、硖石山Ⅲ、Ⅳ、Ⅴ号矿以及三条千糜岩带(白石山、十巩山、大巩山)均倾向西,而荣渡、西坂、硖石山Ⅰ、Ⅱ号矿脆性控制断裂带却倾向东,而这个产状正是朱顶-石门山断裂在早白垩裂谷期的倾向,这二者之间是否有内在的联系呢?

2.5 河口金矿

图11五河县河口金矿构造略图Fig.11 Structural sketch of the Hekou gold deposit in Wuhe County

河口金矿是安徽勘查技术院2017年提交的一个金多金属矿,其中金金属量(333)5657.43kg,铅金属量8254.97t。矿区分布西堌堆岩组,主要为一套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一套磁性较低的岩石。控矿断裂F8(Ⅰ号矿)、F9(Ⅱ号矿)F10(Ⅲ号矿)北东走向、南东倾向,倾角30°~60°(图11)。

矿层顶底板比较复杂,同一条矿脉的顶底板沿走向和倾向常从绢英糜棱岩变为绢云母化碎裂岩(或反之),但其成矿期应受脆性断裂控制。我们拿20线Ⅱ号矿为例来说明(图12):ZK2011、ZK2012、ZK2014矿脉顶底板围岩均为绢英糜棱岩,其中ZK2014绢英糜棱岩最厚,约40m,糜棱面理倾角陡,在300~370m之间发育密集的剪节理,节理平直,充填黄铁矿或方铅矿,经采样含金和铅矿节理切割糜棱面理,交角约30°~40°,其中27号样即为Ⅱ号金矿。很显然Ⅱ号矿体与绢英糜棱岩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大,而与那组密集的节理有关。有意思的是300m以上及370m以下仍具有该组节理,但仅充填绿泥石。

图12 五河县河口金矿20线剖面图Fig. 12 Profile 20 across the Hekou gold deposit in Wuhe County

综上所见,归纳如下二点:

(1)控矿断裂属脆性断裂

(2)矿区紧邻五河-红心铺断裂,推测与该断裂活动有关,属其入字形分支构造。

2.6 毛山金矿

毛山金矿紧邻五河-红心铺断裂,受一条近南北的毛山韧性剪切带绢英糜棱岩控制,由于浮土覆盖,该剪切带主要由钻孔来控制,已控制长>600m,延深达800m,韧剪带宽>10m,最宽达50~60m,倾向东,倾角缓,仅10°~20°(图13)。

矿石类型仍为石英脉型,共圈出九个矿体,主矿体为③号,其顶底板为绢英糜棱岩,这是皖东地区唯一一个与韧性断裂紧密共生的小型金矿。

2.7 中家山金多金属矿

图13 凤阳县毛山金矿14线地质剖面图Fig. 13Geological profile 14 across the Maoshan gold deposit in Fengyang County

图14 中家山矿床地质略图Fig. 14 Geological sketch of the Zhongjiashan deposit

中家山多金属矿为中型铅锌矿(铅金属量59004.570t、锌金属量66380.84t),共伴生金、银(金金属量3587.81kg、银金属量100603.74kg)。

区域上紧邻五河-红心铺断裂(图14),围岩为上五河岩群小张庄岩组变粒岩,底层走向北东,南东倾<30°~50°。详查报告称矿化受北东-北北东压扭和北西西张扭二组断裂控制,前者控制中家山和凤凰山矿,后者控制马山矿。

矿层顶底板为绢云母化碎裂变粒岩(图15),矿石自然类型有四类:含铅构造角砾岩型、含铅锌构造角砾岩型、含铅锌金构造角砾岩型和含铅锌银构造角砾岩性

可以归纳如下:

(1)矿层顶底板和矿石自然类型说明中家山矿受脆性断裂控制。

图15 中家山矿段15线剖面略图Fig. 15 Profile 15 across the Zhongjiashan ore block

图16中家山控矿断裂示意图Fig. 16 Sketch of the Zhongjiashan ore-controlling fault

(2)控矿的中家山断裂(NNE/SE<50°~60°)、马山断裂(NWW/N<80°~88°)、凤凰山断裂(NE/SE<50°~60°),推测是一条五河-红心铺主断裂的压扭性分支(图16),中间马山段110°走向,倾向与中家山和凤凰山断裂相反,倾角近直立,作者推测该处有一条早期近东西向,倾向北的断裂,从而造成这条入字形断裂通过此段时发生了扭动。

(3)中家山多金属矿矿显然是一个中温热液型矿床,推测下面有隐伏的岩体(虽然矿区仅揭露有一些岩脉)。

2.8 江山金多金属矿

江山金多金属矿是一种受层间滑脱构造破碎带控制的产状平缓的中温热液型矿,是近年来皖东地区发现的很有远景的一类矿产类型。

对于它的认识有些争议,总的来说有三种(图17):

一种是早期的认识,将矿区广泛分布的浅粒岩误定为构造蚀变岩闪长岩,认为它像帽子一样覆盖在近水平的主矿层上面(图17之版本一)。

第二种是将矿区覆盖层统归为J3m(图17之版本2)。

图17 江山地区地质略图(1∶50000)Fig. 17 Geological sketch of the Jiangshan area (1∶50000)

第三种是本文的观点:矿区覆盖层是上五河群小张庄岩组浅粒岩(少量长石石英砂岩),属绿化岩相,它与下伏的片麻岩接触面,在霸王城-亮岗断裂早白垩裂谷期隆升过程中,沿此接触面滑脱破碎,燕山期岩浆热液沿此面交代成矿。

下面分几个方面详述之。

2.8.1 霸王城-亮岗断裂应是郯庐断裂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霸王城-亮岗断裂是郯庐断裂五河-凤阳段的一个组成部分,近东西走向的淮河在霸王城突然改为北北东走向(图1),其南的濠河基本顺断裂带分布,至亮岗西侧才和大庙近东西向河流交汇。然而最重要的是它和朱顶-石门山断裂一样,在早白垩裂谷期强烈活动,俩侧隆升,东侧下降(在江山山头以南表现的很明显,即断裂以西为片麻岩,以东则保留了小张庄岩组浅粒岩、云母片岩、长石石英砂岩),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浅部分布石英正长斑岩,深部则分布花岗岩。

2.8.2 地质特征

对江山矿区及外围地质特征的认识有个过程,至今可能还有争议,在此作者准备作一详细的介绍,抛砖引玉,希望与地质同行探讨(最好一同观察岩心和进行野外调查)。

2015年安徽省地矿局312地质队队长钟华明采集了几十块标本(有一些原野外定名为闪长岩),另对矿区内出露的岩体也采集了薄片样,经鉴定,除矿区采集的岩体定名为石英正长斑岩外,并没有闪长岩,更没有像帽子一样覆盖在矿区范围上面的闪长岩岩体。当年钟华明队长和黄先觉总工觉得应对江山矿进一步研究,本文作者之一有幸被邀参加。

参加研究工作的同志除对矿上保存的十余个钻孔岩心逐一翻看外,还对外围所有露头观察研究,并往东对总铺、京山、拖龙山出露的小张庄组进行调查,经几个月工作后得出以下的认识:

2.8.2.1 地层

矿区地层在霸王城-亮岗断裂东侧为小张庄组浅粒岩(D1、D2点)少量长石石英砂岩(D3点),断裂西侧为庄子里组各种片麻岩及白云质大理岩(图17)。

矿区露头极少,就见到的几个露头都是因为分布有抗风化能力强的石英正长斑岩缘故,几个露头点介绍如下:D1出露石英正长斑岩和浅粒岩(图18);D2点出露石英正长斑岩和浅粒岩;D3点出露石英正长斑岩和长石石英砂岩。但是凡是分布在断裂东侧的钻孔,基岩面均是浅粒岩(原编录误定为闪长岩或构造蚀变岩)。该岩石特征十分鲜明:由长石和石英组成,石英常呈拉丝状(湿水后更清晰),斜长石常遭绢云母化,近地表高岭土化。

矿区外围:公路边的江山山头出露遭强烈硅化的浅粒岩、石英砂岩以及许多石英正长斑岩脉。矿区南约2km汽车管理学院出露云母片岩和长石石英砂岩,北西走向,倾向南西,倾角约50°。

断裂西侧分布庄子李岩组各种片麻岩和白云质大理岩。

2.8.2.2 构造

矿区主要构造:

(1)霸王城——亮岗断裂,北北东向,东倾角陡,西侧隆升,东侧下降,沿断裂岩浆活动强烈,是一条构造岩浆带。

图18 D1点采坑剖面Fig. 18 Pit section of point D1

(2)小张庄岩组浅粒岩或长石石英砂岩与庄子李岩组片麻岩之间的滑脱硅化破碎带。

2.8.2.3 岩浆活动

矿区内露头极少,但凡有露头点均有石英正长斑岩出露,矿区办公室附近有个采坑,是代表矿区地质特征的典型地点。石英正长斑岩沿60°方向断裂侵入到浅粒岩中,岩体中尚有浅粒岩捕虏体(图18)。

矿区南部汽车管理学院附近有一几十平方米的石英正长斑岩株,总谱幅1∶5万区调报告中将它定为J3m,其岩石与矿区石英正长斑岩一模一样,因为本文在图面上将其改为石英正长斑岩(图18);还有东侧徐郭家、上代家也定为J3m,本文均改为石英正长斑岩。

在汽管学院西南侧万岗一水塘出露层状流纹岩,火山岩粗细层交互而呈现层状风化(图19),产状60°/SE 。本文仍定其为J3m。

图19 流纹岩素描图Fig. 19 A sketch of rhyolite

江山地区深部分布花岗岩。由于强烈的绢云母化作用,年轻的地质员常误定为斜长片麻岩。江山山头北有一钻孔(ZK028)很有代表性。174m以上间断出现绢云母化花岗岩枝,174~219m为绢云母化花岗岩,地质员均误定为斜长片麻岩或角闪斜长片麻岩,采的化学样中Au>0.40g/t者17个(最高0.85g/t),0.20~0.40g/t者15个,<0.20g/t3个。219~319m为一套浅褐、浅灰色与片麻岩特征明显不同的岩石,原编录定为斜长片麻岩,作者一时无法确定这一层叫什么岩石合适,但其中有几处岩石很明显呈粒状花岗结构,似是细粒花岗岩。因此矿区数量众多的钻孔中(绝大多数岩心已被处理掉)应该有许多绢云母化花岗岩被错定为斜长片麻岩。

作者推断,霸王城——亮岗断裂在郯庐断裂带早白垩裂谷期是一条构造岩浆带,浅部发育石英正长斑岩,深部发育花岗岩。

2.8.2.4 矿化特征

霸王城——亮岗断裂在早白垩裂谷期,西侧隆升,东侧下降,沿小张庄岩组和庄子李沿组接触面发生层间滑脱,沿接触面首先发生硅化(包括石英脉)然后破碎,形成碎裂—角砾岩,含矿热液沿裂隙带或角砾充填交代,形成江山近水平的“层状”金多金属矿主矿层,主矿层之下还有一些次一级的平行的裂隙带成为次矿层。

3 皖东地区金多金属矿控矿条件分析

3.1 从控矿断裂性质和产状分析

根据矿层顶底板岩石特征,皖东地区已知的七个矿床中,只有毛山金矿受韧性断裂带控制,其余六个均受脆性断裂带控制(硖石山金矿中Ⅲ-Ⅴ号脉除外)。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思索,就是断裂带的倾向:大巩山三条规模巨大的绢英千糜岩及硖石山金矿Ⅲ-Ⅴ号顶底板绢英糜棱岩均向西倾,而硖石山Ⅰ、Ⅱ号主矿、西坂金矿、朱顶蓝天金矿(缺矿床资料)、荣渡金矿的脆性控矿断裂均向东倾——这和我们现在看到的控制来安盆地的朱顶—石门山断裂倾向是一致的,这二者是偶合呢还是有内在联系呢?本文作者认为是后者:也就是说朱顶—石门山断裂在早白垩裂谷期变为向东倾的控制来安盆地的张扭性断裂,紧邻断裂地带发育了平行的次一级断裂,从而造就了硖石山、西坂、朱顶蓝天、荣渡等矿床。

同理河口金矿、中家山多金属矿受五河—红心铺断裂的“入”字形分支断裂控矿。

而江山多金属矿是霸王城—亮岗断裂在早白垩活动时,沿小张庄岩组与庄子李岩组接触面发生滑脱时形成的。

3.2 从郯庐断裂带在早白垩的构造岩浆活动情况来分析

我们知道成矿有三个重要的条件: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皖东地区金多金属矿也离不开这些条件,那么郯庐断裂带在早白垩时期的活动正好满足这些条件。我们以朱顶—石门山断裂分析:沿樵子涧北边山张家一带出露早白垩世红色砾岩,我们可以看到砾石中有许多灰红色火山岩砾石,其西为山张家花岗岩体,并且岩体本身遭钾化、绢云母化和网脉状硅化,此外大巩山NNE向的岩脉十分发育(有意思的是岩脉也是朝东倾),也就是说朱顶—石门山断裂在早白垩世时既有火山活动,又有岩浆活动。

五河—红心铺断裂大部分被覆盖,缺资料。

霸王城—亮岗断裂地表出露石英正长斑岩,深部发育花岗岩。

从地质角度来分析,郯庐断裂皖东地段的这三条断裂在早白垩裂谷期构造和岩浆的活动正是皖东地区金多金属矿成矿的最佳时期。

3.3 小结

印支期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碰撞,在扬子地块的盖层(前陆地带)形成一系列西倾的NNE-NE的构造,在大巩山西堌堆岩组片麻岩中也留下了痕迹:白石山、小巩山、大巩山三条NNE间具一定规模的向西倾的绢英千糜岩带(图2),而到了早白垩朱顶—石门山断裂转变为一条裂谷带,西边隆升,东侧下降,断裂面变为东倾,沿裂谷火山喷发,岩浆活动强烈。而五河—红心铺断裂、霸王城—亮岗断裂在早白垩也发生了同样的构造岩浆活动,从而在皖东地区形成了西坂式(主断裂旁次一级断裂)、中家山式、河口式(主断裂旁“入”字形分支)和江山式(层间滑脱带)金多金属矿。

3.4 成矿模式

本文作者也试做一个成矿模式(图20):早白垩郯庐断裂转变为裂谷,深部地幔凸起,沿三条断裂带岩浆或火山活动强烈,从而形成皖东地区多种类型的金多金属矿。

图20 皖东地区郯庐断裂带早白垩成矿模式图Fig. 20 Metallogenic model diagram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in early Cretaceous in eastern Anhui

4 找矿方向(靶区)(图21)

4.1 江山式找矿靶区

Ⅰ号靶区:江山—亮岗一个长方形地段内,霸王城—亮岗断裂(F3)东侧,小张庄岩组分布区。

Ⅱ号靶区:中家山多金属矿下面应该有隐伏岩

图21 皖东地区找矿靶区示意图Fig.21 Sketch of ore-prospecting targets in eastern Anhui Province

1.荣渡金矿;2.西坂金矿;3.小巩山矿点;4大巩山金矿;5.河口金矿;6.毛山金矿;7.中家山铅锌矿;8.江山金多金属矿;F1:朱顶—石门山断裂;F2:五河—红心铺断裂;F3:霸王城—亮岗断裂体,打穿小张庄组,寻找江山式矿床。

Ⅲ号靶区:位于朱顶蓝天矿区范围,见矿的ZK701孔一带。从ZK703-ZK701-ZK702-ZK704剖面来看,西堌堆岩组片麻岩与上覆的早白垩砾岩为一坡形接触面(不像西坂矿为东倾的陡立的断层接触),350m以下则为绢云母化、钾化花岗岩。而砾岩以下面的西堌堆岩组岩石均强烈绢云母化,并且网脉状硅质脉十分发育。建议矿区仔细再做些探索性工作,也许能有所突破。

4.2 西坂式找矿靶区

Ⅳ号靶区:荣渡金矿东侧约2km处为朱顶-石门山断裂,所以靶区从该处起沿主断裂延至黑石咀。西坂金矿有两个很明显的特点:一是西堌堆岩组与白垩系新庄组的接触面为东倾的陡立的断裂面,二是含矿的断裂带遭强烈的破碎蚀变,原片麻岩失去磁性,表现为一条负磁带。所以沿靶区需做精细的地质物探工作才能准确的确定钻孔位置。

4.3 河口式(中家山式)找矿靶区

Ⅴ号靶区:河口式(包括中家山式)是指郯庐主断裂“入”字形压扭性分支断裂控矿。从图22我们看到由于F1、F2的左形剪切,地层走向(表现为磁高、磁低两套不同岩层)已有东西变为为北东—北北东向,由于两套岩石物性强度差异大,应力极易集中(尤其是磁高与磁低两套地层的界面),因此这个地区是寻找河口式矿的有利地区,尤其是靠近五河—红心铺断裂的Ⅱ号磁异常区。

5 几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图22 Ⅴ号靶区磁化极异常图(ΔT)Fig.22 Magnetic reduction-to-the-pole anomaly in target Ⅴ (Δ T)

(1)江山多金属矿浅粒岩时代归属问题。

矿山报告中将其划归庄子李岩组,本文将其划归小张庄岩组。其依据如下:①浅粒岩由长石、石英组成,不含角闪石、黑云母,属绿片岩相,而下伏的片麻岩层属角闪岩相;②浅粒岩和汽管学院附近分布的长石石英砂岩、云母片岩可以与东侧总铺一带的小张庄岩组对比,浅粒岩可以与京山、拖龙山对比,而后者可与鹿塘水库边上的石英砂岩、云母片岩对比。

(2)小张庄岩组与庄子李岩组接触关系问题。

从五河至凤阳板桥未见到有二者直接接触关系的露头,在江山钻孔中发现浅粒岩与片麻岩的接触界线在很短的距离内凹凸不平,这意味着什么?需今后好好研究。

(3)毛山金矿位于五河—红心铺断裂西侧,是唯一的一个韧性剪切带控制的金矿床,并且其韧性剪切带倾角缓、向东倾,如何解释其形成机理,本文作者尚未找出答案。

6 结语

皖东地区金多金属诸矿床与郯庐断裂带(F1、F2、F3)在早白垩裂谷期的构造和岩浆活动有紧密的关系,只是在“树的不同位置结出不同味道的果子”而已。

猜你喜欢

白垩金属矿石英
牙釉质白垩斑的非手术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缅甸中七号锡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西藏努日东钨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粉笔里的化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首次在火星陨石中发现柯石英
我国金属矿采矿技术的进展与未来展望
关于宽带石英滤波器配套谐振器的选用
石英晶体谐振器的负载电容参数选择原则研究
对地下金属矿采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本草纲目》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