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聚合物驱见效特征及调整

2018-08-24丁娜李华胜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4期

丁娜 李华胜

摘 要:中二北注聚驱与其它注聚单元相比,见效特征差异明显,存在见效早、见聚浓度高、注聚前期增油效果好、实际含水与数模预测差值大等特点,本文通过从储层发育、井网部署、注采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解释了引起见效特征差异的原因,对今后同类注聚单元的开发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增油效果;含水回返;见聚浓度;井网完善

孤岛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聚合物驱是二次采油后提高高含水整装油藏采收率的一种有效方法。随着开发的进行,注聚开发单元已由一类油藏转为三类油藏。油藏类型不同,注聚后的见效特征、增油幅度、含水变化等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孤岛油田六区3-5开发单元为三类油藏,具有平面、层间、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储层厚度薄,单井控制储量小,井网完善难度大的特点。注聚后呈现出见效早、见聚浓度高、注聚前期增油效果好、实际含水与数模预测差值大、见效高峰期短、含水回返快的开发特征。本文通过从储层发育、井网部署、注采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解释了引起见效特征差异的原因,对今后同类注聚单元的开发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1 基本概况

1.1方案设计情况

中二北注聚驱位于孤岛油田的东北部,其西部和南部分别以断层与中二中分界,东部和北部濒临渤海,以人工海堤为界。六区3-5含油面积6.2km3,地质储量1327×104t,其中二元区含油面积5.5km3,地质储量979×104t,占单元储量的73.8%。2009年8月开始注聚前期调整,2010年3月1日正式投入注聚,2011年6月12日转主体段塞注入。

设计连续注入1248天,注入方式:清水配制母液,污水稀释三段塞注入方式,注入速度0.1PV/a,累计注入0.55PV。

预测最低综合含水83.3%,有效期12年,提高采收率9.2%,增油90.3万吨。

1.2注入进度

截止到2015年6月底,累计注入溶液607.0295万立方米,累计注入干粉14736吨,累计注入倍数为0.376PV,累计注入总量790PV*ppm ,完成方案设计76.9%。油井总井112口,开井111口,日液5996吨,日油503吨,综合含水91.6%,注采比0.92。水井总井74口,开井71口,日注水量5518立方米,平均油压11.9MPa。

1.3 效果分析

综合含水与数模预测有一定差距,目前综合含水91.3%,高出数模预测6.5个百分点。

实际含水与数模预测对比,分析下降幅度较小的主要原因:

(1)正见效井55口,受砂体边部储层发育和对应差等因素影响,虽然见效较早但增油幅度小,对比综合含水仅下降2.8%。

(2)单层单向井多,含水回返快,日油与峰值相比下降66.7吨,含水上升6.8%,拉升单元含水1.1%,且单向单采井大都位于砂体边部,静态完善潜力小。

2 注入采出状况分析

2.1注入状况分析

(1)总体注入状况

注聚后,压力上升平稳,与注聚前对比,平均油压上升2.9MPa,与转二元前对比,平均油压上升0.8MPa。

(2)单井油压变化分析

从可对比井来看,油压上升小于1MPa的井有2口,受注聚初期高压影响。平面注入比较均衡,但局部存在高低压井。低压井4口:注入量低2口,保作降水和大孔道各1口;高压欠注井3口:出砂堵塞2口,储层物性差影响1口。

(3)阻力系数变化分析

从六区3-5二元驱霍尔曲线看,注聚后阻力系数明显增加,段塞推进稳定,第一段塞阻力系数为1.9,第二段塞阻力系数为2.0。

3 注聚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储层发育差,为三类储层,注聚基础薄弱

六区3-5主力层砂体连续性比较差,只有个别砂体延伸较远,大多砂体在横向上很快尖灭。河道沉积砂体呈长条状分布,储量集中分布在32、44、51层,泛滥平原内的零星砂体和局部废弃河道沉积为土豆状。

与其它注聚单元相比,六区3-5储层发育比六区东南、西北要差,与中二北注聚区相近,平均单井砂厚8.3米,效厚6.6米,单井控制储量8.7万吨,但二区砂厚小于5米井只有10口,六区3-5为24口,占总井数的21.4%。

3.2注采强度大,具有见效快、前期增油效果好、失效快的开发特征

中二北注聚初期,因产量形势需要,为尽快促效,水井注入量与油井采出量均超出计划水平,与其它注聚单元相比,具有见效早,前期增油效果好,见聚浓度上升快,但高峰期持续时间短的特点。六区3-5累注0.057PV时开始出现见效井,同类注聚单元一般在累注0.08PV以后才开始局部见效。截止2014年5月,按方案设计注入量0.325PV,而实际注入量0.366PV,预测注入3年累增油12.84萬吨,而实际注入3年累增油26.22万吨。

3.3井网不完善,单向对应率高

单向对应率高,造成油井见效快,失效也快,目前井层注采对应率95.1%,其中单向对应占31%,从分层情况看,主力层44层单向对应率达39.1%。

4 采取的调整做法及效果

4.1 调整做法

针对中二北注聚驱开发后期出现的大头井产量波动、回返井增多、见聚浓度高、井网完善程度低、初见效井增产慢、综合含水居高不下的现状,为稳效促效,我们制定了以下几条工作方向:(1)通过更新、侧钻、完善加密井网,提高储量动用率;(2)通过油水井归位,增加注入井点与受效井点,扩大见效规模;(3)通过堵调、分注缓解层内、平面、层间差异,提高聚驱波及体积;(4)通过群扶群挖、注采调配,夯实稳产基础。

1、做好井网完善工作,增加受效井点,提高聚驱控制程度,不断扩大见效规模。

實施油井更新1口(40-1493),补孔5口,卡封1口,水转油2口;水井更新1口(24C36),补孔归位3口,井层注采对应率与2012年12月对比提高1.7%。

如:32层24井组,1月份水井35C2475地层堵塞不吸水后,通过实施油井补孔1口,油转水1口,井网由一注三采变为两注四采,实施后井组日增油能力5.4吨;32层32-1443井组,井网完善前为单向对应,含水回返快,通过实施油井补孔1口,水井补孔2口,井网由四注三采变为六注四采,实施后32-1443日增油能力4.2吨,30CP443日增油能力2.5吨。

2、做好低液井的提液促效及高低压不正常注入井、层间矛盾突出井的治理工作,提高增油效果。

实施油井防砂提液4井次,下大泵1井次,注汽引效1井次,累增油961.7吨;水井停欠注井、高压井解剖3井次,低压井调剖2井次,层间吸聚差异大井分层注聚2井次。

如:23-217井,2012年8月躺井后作业,因压力高转自喷,自喷能力减弱后,为尽快转抽,我们提前将对应的3口水井降水,该井下泵转抽后日增油能力9.5吨。

3、做好产液结构调整工作,限液与提液相结合,合理均衡注采结构,调整平面、层间流线。

对高见聚井、大孔道高液井实施限液8口,日减液能力332.8吨。

4、做好群扶挖潜及注采调配工作,通过参数优化、地面螺杆泵、洗井试挤、注二氧化碳、加降粘剂、上掺水等措施群挖促效,通过整体调配与局部井组调配相结合,实施油水井联动,控制躺井率,提高调配效果。

如:2 2-513井,2012年11月见效后含水由94.7%下降到79.5%,产出液粘度增加,油井出现负荷沉、回压高缓下等问题,通过换大机实现长冲程、低冲次生产,上掺水流程伴输等方式确保了油井正常生产。

4.2 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治理措施的实施,中二北注聚驱产量实现了稳中有升,由治理前的日油水平490吨上升到520吨,综合含水下降1.2%。

参考文献:

[1]刘玉章等编著.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6.

[2]姜其慧,赵宝柱,彭修聪,王宝胜.孤岛油田中一区馆陶组聚合物驱注采动态及效果分析.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1.10,8(5)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