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存在的偏差及应对措施

2018-08-24张恺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4期
关键词:政策执行精准扶贫偏差

张恺

摘 要:贫困问题一直是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国家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把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作为首要任务,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也成为反贫困的主要的任务之一。本文基于对精准扶贫的定义,并通过研究基层政府相关扶贫工作,对精准扶贫政策进行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收集数据,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访谈资料分析和数据统计等方法手段,对精准扶贫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考察,系统地呈现出整个政策的执行状况。

关键词: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偏差;策略

1 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现状

精准扶贫作为当前中共领导人提出的重要的扶贫理念,经过一系列政策过程,成为新时期扶贫重要的指导思想,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与传统扶贫相比,精准扶贫进一步将扶贫目标细化“到户到人”。整体来看,其主要内容也集中体现于三个方面:即“精准识别、精确帮扶和精确管理”。当前,国内对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目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六个精准”上,即“扶持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户要精准、 因村派人要精准、 脱贫成效要精准”。成为2020年之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指引。

1.1扶持对象要精准

实施精准扶贫,对贫困家庭和人口的精准识别是该政策有效推行的前提和要求。这也即是说,建立科学化、动态化的“贫困识别”机制,“确定扶贫对象”才能实现“谁贫困就扶持谁”的目标。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以往实施的粗放型扶贫模式呈现出“贫困底数不清”、“项目指向不准”、“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如何提高对贫困群体扶持的“精准度”是当前扶贫工作进一步推进所面临的主要难题。与以往程序比较繁琐、操作起来相对较差的农村“低保制度”不同的是,精准识别更重视“到村到户”的贫困现状调查和对贫困人群的建档立卡工作,以确保对扶贫对象实行更精准的识别和管理,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提供重要的依据。

1.2项目安排要精准

在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确认以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根据识别出来的贫困对象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帮扶,做到因户因人施策”。精准的项目安排是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关键,只有制定符合贫困人群需要的精准的项目安排,才能更加有效提升扶贫效果。换言之,就是要在有效识别扶贫条件、项目及目标人群的基础之上,根据其特点和需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确定帮扶内容,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消除致贫的关键因素和脱贫的关键障碍”,从而准确、高效地分配扶贫资源、确保到村到户,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对象实现自我发展。

1.3资金使用要精准

扶贫资金支持是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必要的保障,若不能有效对其进行管理与使用,精准扶贫政策就无法实其预期的扶贫目标。就扶贫开发而言,长期的、持续的财政投入是我国扶贫开发的重要方式和减贫的强大动力。但是,传统上资金使用的粗放和盲目是造成扶贫工作难以取得更大进展的重要因素。不仅使财政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还在某种程度上使贫困差距变得越来越大。在当前,精准扶贫就是要一改往日大水漫灌式的资金投放方式,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刀刃上”,以此来提升扶貧绩效。

2 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存在的偏差问题

虽然我国在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是非常显著的。具体而言,我国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中存在着如下问题:

2.1精准识别“不精准”

我国精准扶贫识别机制总体上存在贫困群众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确等问题。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贫困原因的界定,脱贫方法、谁来帮扶和帮扶的效果等一系列不确定问题尚未解决。我国现行的扶贫机制还不够健全,贫困状况评价体系不精准。我国最新的贫困标准为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按照此标准,我国目前农村还有大量的贫困人口

2.2扶贫资金整合困难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较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部分资金补助难以到位,许多扶贫开发项目实施起来较为困难,甚至无法完成。省扶贫办缺乏对县级实际情况的了解,各项规定不够灵活,无法满足实际扶贫需要。由于扶贫资金整合困难,生态移民项目只是在部分县进行试点,但在检查验收项目时又以一般县的标准来考核、衡量,没有显示出试点地区的特殊性和政策的突破性。那些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土地资源不足、交通欠发达的地区,扶贫的主观能动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挖掘,农民的自我脱贫致富的能力不强。

2.3缺乏相应的干部驻村工作帮扶机制

部分贫困地区的领导干部虽然已经驻村但是后续管理和保障没有相应地跟上。多数干部长期脱离农村,无法深入了解我国农村贫困实际情况、缺乏驻村帮扶锻炼的机会,部分贫困地区的干部没有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没有落实干部扶贫责任制。同时,由于缺乏干部的考核激励制度,一些部门和干部在工作的落实上不够积极,在扶贫过程中缺乏决策力和执行力,扶贫工作难以开展。

3 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偏差的应对策略

3.1完善驻村干部帮扶制度

要根据各地的扶贫工作现状,结合自身发展优势,逐步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加强对驻村干部的业务培训,提升驻村干部的职业素养。建立干部与贫困村相联系的长效机制,责任到人,确保每一个贫困户都有相关帮扶责任人。在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中,可以尝试完善相关保障制度及其角色定位,将大学生村官作为驻村帮扶的“第一书记”来推进扶贫工作的进步。

3.2加强地方新型智库建设

无论是作为公共权力“初始代理人”的人民群众,还是作为公共权力实际行使者的政府及官员,都有着其自己的利益目标。而大力发展和“建设满足中国发展的新型专业智库”是更好地平衡二者效用目标的有效方式。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由各领域专家、学者所组成的“智囊团”或“顾问班子”,在解决地方政府政策执行所出现的问题方面有着独到的专业视角,发挥“维稳”及平衡政府与人民的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也是无可比拟的。

3.3鼓励群众参与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全过程

鼓励群众参与将使其和驻村干部之间加深了解,打破“信息封闭”,让驻村干部更精准地知道贫困户“之所需”,能够有效规避二者之间的矛盾,为精准扶贫政策执行提供和谐的外部环境。群众参与还能够对驻村帮扶干部的工作作风给予全过程监督,规范其“不负责”的行为,防止驻村干部过度“理性”而侵蚀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精准扶贫与群众特别是贫困户的自身利益密切相关,通过群众参与可有效促使贫困户理解国家政策,增强脱贫意识。同时,还能够有效激发非贫困户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从实际行动上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既调动了贫困户自身的热情,也有助于整合社会扶贫力量,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0

[2] 丁煌.政策执行阻滞机制及其防治对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99

[3] 周军.从“大水漫灌”转向“精确滴灌”[N].黔西南日报,2014-10-17.

[4] 王国勇.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问题探析[J].农村经济,2015,(09):46-50.

[5] 罗凌.关于精准扶贫的调查和思考[J].中国乡村发现,2014,(04)

猜你喜欢

政策执行精准扶贫偏差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两矩形上的全偏差
关于兰州市洒水抑尘工程的实施效果分析
基层公务员政策执行过程中伦理困境及对策
中国养老政策执行障碍的原因探究及对策分析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研究
关于均数与偏差
自适应两级UKF算法及其在时变偏差估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