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出韵味,感悟精彩

2018-08-24刘世宝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4期
关键词:韵味语文课课文

语文是最富有人文性与美的一门学科,小学生是正处于美感建立阶段的清晨八九点的太阳。于是乎,语文课必然肩负起塑造学生美感,启迪学生感悟的任务。语文是具有情怀的科目,语文课本中所有的课文都是无数专家精挑细选而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语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韵味,感悟文字的优美。

一、抓准节奏,把握情感起伏

目前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最多的是诗歌和散文,二者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注重抑扬顿挫,节奏优美。节奏感对于此非常重要。只有抓准文章的节奏,才能准确握住作者情感的脉搏,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情感的壮大或细腻,感受文字中字里行间的充沛情感。

比如,在学习《中华少年》这一首诗歌时,教师点名四个学生分段朗读这首诗歌。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断句,“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这时,语调的平和显然是不恰当的,教师提示学生,“你觉得这句诗中如果挑出一处重读,你会挑选哪一处呢?”这时,所有的学生众说纷纭,有说纤夫,有说拉不直,有说问号般,教师让几个意见不同的学生分别站起来按自己的意愿朗读。很明显,当重读放在“拉不直”和“挡不住”的时候,表现出的压抑和激动更为饱满。同样,学生按照这种对比,在读到“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时,就很容易注意到,结尾的“奋起”应该稍稍上扬,让人有一种振奋之感。

二、字句细读,深入分析文本

一篇文章中总有些秀句,非常出彩或者意义深刻,值得读者深入分析感悟,感受其中的悠长韵味或奇趣哲思。文字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对于阅读同样如此,抓住细腻之处分析,能够使读者与作者进行跨时空的精神对话。

比如,在教学《山中访友》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一个学生挑选了“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下面,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这个句子。教师先提示,“这个句子描述的是一副怎样的情景?”很显然,大部分学生能够总结出室外、微风、露水、花香、清晨。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这些事物组成了一副画面,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怎么形容?”部分学生用清爽来形容,还有一部分用优美或美丽,给人的感受则是快乐。在语义分析结束后,教师启发学生从修辞角度进行思考,很显然,这句话是把微风当作人的,它会与人“撞个满怀”。将事物拟人化,体现了作者对此的喜爱,更传达了一种活泼欣喜的感情。同样的分析可以适用于另一句,“走进这片树林,鳥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棵树都在望着我。”在语义上说,树林、鸟、露珠等构成一幅自由灵动的画面,教师再引导学生从修辞角度进行解读,则能够进一步感受到这些事物让作者感受到的快乐。

三、仿写练习,吸收文章精髓

现在语文课程中,无论考试还是教学,都非常重视仿写。仿写是对学习知识的再消化,是学生基于理解和感悟基础上的再创作。因此,挑出课文中的部分佳句,经常让学生练习仿写,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仿写时,教师需要适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

比如,在学习完《山雨》后,教师让学生对“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进行仿写。学生首先要理解,这是一个比喻句,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构思。学生有的以云为本体,有的以落叶为本体,在选择好本体喻体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按照对课文的学习,对自己的造句进行丰富和润色,如此才能完成一个优美的句子。比如,学生造句:天空上,云朵像一块块棉花糖。这与上文中的例句都属于比喻句,但很明显,相较于课文中的优美例句,这个句子稍显单薄。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饰润色。比如,教师可以提问,给棉花糖加上什么修饰句子会更加优美呢?在此不断的提示和修改下,学生最终改写为:天空上,云朵像一团一团柔软的棉花糖,散发出迷人的香甜。这个句子就出色很多。

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感受美,读出韵味,感受精彩。对此,教师要注重阅读,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把握作者情感起伏;对突出的句子进行文本细析,深入感受句子的优美或哲思;注重锻炼仿写能力,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与再创作。总之,语文之学,贵乎感受,要使学生体会到文章之韵。

刘世宝,甘肃永昌县新城子中学小学部教师。

猜你喜欢

韵味语文课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略述《三脚螭龙壶》的壶姿韵味
略述《四方仿古》的壶中韵味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秋的韵味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