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指向语用的有效“落点”
2018-08-24杨鸿雁
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指向语言文字的运用,紧跟阅读教学的步伐,展开写作训练,实现读写的有机结合,也就是我們所说的随文练笔,它是一种巧妙运用相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是课堂语用的“落点”。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随文练笔呢?
一、打下表达基础,练笔在平日仿写处
仿写,是读写结合的传统方式,也是最基本的方式。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既可以模仿这篇文章的结构,也可以模仿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典型的可供教师挖掘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练笔的训练。如在《燕子》一课中,关于燕子外形的描写,作者抓住了从局部到整体的写作顺序,抓住了燕子最鲜明特点的部分进行了简洁的描写,我在课堂上,就引导学生展开模仿练笔——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学生因为有模本,有写作方法的指导,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自然流畅。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引领学生在典型的文本段落处联系生活,开展模仿练笔,就会为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放飞自由心灵,练笔在拓展延伸处
延伸式练笔就是引导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发挥放飞心灵的翅膀,对故事情节或人物命运进行续写。好奇心是小学生的天性,也是创新的源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天性,在学生意犹未尽的时候进行练笔,拓展学生的思绪,延伸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七颗钻石》时,学生对那个能促使水罐发生神奇变化的人物特别好奇,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只有神仙才能做到这一点,顺着学生的思维,我在课堂的结尾处设计了这样一个练笔:天上的神仙看到了这一切,他会对人们说些什么?有的学生这样写道:“神仙会对小姑娘说,你是美的化身,爱的天使,你的美好的心灵和钻石般美丽,爱可以创造奇迹!”还有的学生写道:“神仙会对人们说,爱心像金子般珍贵,它能照亮人们的心灵,润泽人们的心田,带给人们温暖!”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意犹未尽之处,给他们创新的翅膀,引导放飞自由的心灵,在拓展延伸处练笔。
三、开拓想象空间,练笔在艺术空白处
在文本中有一些地方表述的比较简洁,甚至一带而过,这样就给读者的思维留下想象的空间,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找准这些艺术空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想象进行补白,开展拓展式练笔,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把文本中简单的内容写具体,把含蓄的部分写的明朗。例如,在教学《女娲补天》的时候,课文讲述女娲为了帮助人们像女神求雨,但是文本中没有写女娲怎样求雨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个艺术空白处进行练笔训练,引导学生思考女娲为了人们的生命安危,是怎样求雨的?展开想象的空间,写出自身内心的感受。再如,《雪儿》这篇课文讲述了“我”为受伤的白鸽“雪儿”疗伤并精心照料它,直到让它重返蓝天的故事。在文本的结尾处写道:“雪儿又飞回阳台,转折圈儿咕咕直叫……,然后像蓝天飞去。”这里,可以让学生进行练笔,雪儿它会对“我”说些什么呢?要求学生联系文本中“我”和雪儿的故事进行续写,学生这样的想象会合情合理,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情感,练笔在文本动情处
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作者情感抒发的产物。“情动”方能“辞发”,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情不自禁的拿起笔来,展开和文本以及文本中人物的对话。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时候,我就通过备课、研读找到了文本的“情感共鸣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是无边的恐惧,是无声的寂静。七岁的阿曼达,他恐惧了,害怕了……请同学们想象,阿曼达是怎样熬过这漫长的36小时的?在黑暗中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教师利用课件再现当年洛杉矶地震的镜头,以此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进行练笔。我们可以想象阿曼达在面临死亡的时候会有多少话给大家说啊!他的绝望,他的痛不欲生,他对亲人的恋恋不舍,他对同学们的思念,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会在学生的笔下喷涌而出,虽然有孩子仅仅是一两句话的简短练笔,但这也是学生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当然,要做到这点,需要教师过硬的语文素养和基本教学功底,需要教师自己首先走进文本的情感深处,以自己的情感流露带动学生的情感迸发,找准文本的动情处,精心设计话题,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
随文练笔,需要语文教师在平日教学中多一份思考,巧妙设计,精心选取多种形式,加强读写的有机结合,为学生自由表达提供情感和思想提供宽松的平台,才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才能指向语用的有效“落点”!
杨鸿雁,甘肃武山县杨河学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