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8-08-24孙烨
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思路是将流行甚久的“先教后练,以讲为主;先教后学,以教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变革更显示出其内在的合理性。因为传统的先讲析后练习这一模式,始终置学生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下,不同程度地扼杀了学生对知识、对学习积极而浓厚的兴趣;同时由于学生自身对所学知识缺乏主动的切入,学习时不免惘然无绪。如此一来,要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效率,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然成为纸上谈兵了。
那么,语文教学中能否执行尝试教学法呢?答案是完全肯定的。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学生不甚了解的文章书本,要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尝试的结果,假如真了解了,这了解是自己的收获,印象必然较深,自己对它的情感必然较浓。假如不能了解,也就发现了困惑所在,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就困难所在加以解答,体现在内容的领悟上,就会感到恍然有得的快感;对于以后的浓度这是有力的帮助和鼓励。”[(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第83-84页]很显然,在叶圣陶先生看来,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推行,依然是为了贯彻教育的终极目标:“教是为了不教。”就语文教学的现状看,相信语文教师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语文教学仿佛永远是只见耕耘不见收获,从最初的字的书写拼读、词的组合运用到较综合的阅读与写作,绝大多数学生均存在较多的缺漏与不足。其主要根源之一,就是我们多少忽视了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尝试心理的满足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牵着学生渡过知识这条河,而不是带学生过河,更不是让学生自己过河。学生学到的只是零乱、僵化的知识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作导体、媒介。著名教育家冯亚杰提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原国家教委柳斌副主任认为“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现代教育的特色之一,是克服知识教学的单向传递,提倡多向传递,师生积极进行双边活动,注意对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处理,提高知识的正确率和巩固率。即把传统的“教师教给学生”变革成:“教师引导学生。”
可见,语文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大有可为的。
有鉴于此,笔者学习参考其他教师的教研成果,尝试设计了语文尝试教学法一般课堂结构:①审题揭题,导入新课。②阅读课文或听音乐。③课文分析。这是一堂课的中心,分以下五步:a.根据课文的不同要求,设计并出示尝试题。b.自学课文,在尝试题的引导下,划、圈、点、评、理解课文。c.尝试练习。d.学生讨论。e.教学讲评。④习题解答与巩固性练习。⑤课堂小结,对重要知识点、思维方法进行梳理与强调。这种课堂结构主次分明,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教学信息的反馈与处理,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符合“实践——认识——提升“的过程。
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種学生创造性的活动,教学语文课时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是大语文活动,应突出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功能。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认真备课,把握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把语文教学同学生的感悟和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到语文课是同生活密切相关的,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如果教师死守教案,那么最好的教案也会成为束缚教学的枷锁,学生也会变成课本的奴隶。课堂更灵活一些,思想更开放一些。或许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孙烨,甘肃陇西县文峰镇安家门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