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陪伴阅读: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新探

2018-08-24田惠珠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4期
关键词:陪伴中职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阅读教学是提高中职生语文能力的基本抓手和重要工具,是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习的基本条件,是提高中职生人文素养、职业修养的重要手段。因为自身素养不高的原因,中职生往往不爱阅读;处于急剧变化和转型期的当下社会阅读氛围不浓,加之受流行文化和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中职生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电子阅读、言情玄幻等低级趣味阅读较多,而纸质经典阅读不够;传统的中职阅读教学存在着众多弊端,如重课内轻课外,重灌输轻引导,重分析轻感悟等。这些原因导致在现实的中职阅读教学过程中往往效果欠佳,成为影响中职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探索了中职生渐进式陪伴阅读教学模式,尝试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领域进行一些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陪伴阅读的内涵和特点

1.内涵。所谓陪伴阅读,指的是教师利用课堂之外的自习或课外活动时间,利用读书会、朗读日、开卷十分钟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在老师、家长或同学陪伴下,引导中职学生集体或个体阅读文学经典,同时开展交流研讨、写作练笔,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勤于写作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2.特点。陪伴阅读教学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相比,有什么特点?前者是多方面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后者仅仅局限于课堂,更多的是老师的单向灌输,难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因此,陪伴阅读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重陪伴,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中职生由于自控力较弱以及受浅阅读的影响,往往不爱阅读,不爱读经典的纸质文本,所以教师的陪伴和指导对他们而言既是一种引导,更是一种督促,正是教师的陪伴促使他们去认真阅读纸质经典;二是重激发,强调学生自身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学生在陪伴阅读的氛围中一旦形成阅读的习惯,教师就要因势利导,增加阅读后的讨论环节,通过学生的自由讨论,可以激发思考,相互启发,增进学生的情感和人际沟通,最后还可以激发部分感兴趣的同学动手写作,实现快乐阅读,开心写作,积极互动,自由发展;三是重合力,强调校园合力和家校合力的共同作用。陪伴阅读不仅仅是科任语文老师的责任,也是全体语文教师的责任,还是班主任乃至全校所有教职员工的责任,语文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班主任积极配合,全校教职员工尽可能为陪伴阅读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并提供必要的场地支持、物质保障,同时还要发挥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作用。

二、陪伴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1.有助于陪伴的延续。陪伴阅读实现了从家庭陪伴到教师陪伴,从儿时陪伴到少年陪伴的延续。在幼儿教育阶段,我们特别强调家长的陪伴作用,因为父母陪伴阅读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1]受制于父母知识结构的制约和权威性的下降,到了小学和初中阶段,父母的陪伴作用就渐渐弱化。对中职生而言,由于家长多为农民或外出务工人员,文化层次总体偏低,能为孩子提供的阅读资源有限,更难以承担起陪伴孩子阅读的重任,所以学生的阅读主要靠自己,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正确的价值观念尚未完全建立,所以独立阅读对他们而言仍然十分困难。这时候如果教师能够承担起陪伴的重任,必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更深入地观察和思考生活,从而在阅读中得到滋养,培养积极的性格和健康的人格。从哲学角度来看,人是社会的产物,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需要在群体中才能产生安全感,所以人需要陪伴,同理而言,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也需要陪伴。因此陪伴阅读具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问题来了,既然重在陪伴,那又该如何陪伴?笔者理解,至少包括个体陪伴,集体陪伴,朋辈陪伴,自我陪伴。个体陪伴是单个教师对学生的陪伴、家长对学生的陪伴,集体陪伴是全体教职员工的陪伴,而朋辈陪伴则是班级同学之间的相互陪伴,最高境界应该是自我陪伴,即自我的分裂和整合,自己陪伴自己,自己超越自己。

2.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众所周知,中职生阅读能力培养是中职语文培养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听说读写,读占鳌头。”很早就有人将阅读视为学生语文培养的核心与根本。[3]笔者以为,阅读能力是中职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中职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是中职生的核心素养之一。而陪伴阅读则有助于培养中职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陪伴阅读重视课堂内和课堂外的相互结合,通过课堂外的自由阅读、读开卷十分钟等活动结合课堂阅读教学的配合,实现了课外重直观感悟,课内重理性分析,从而将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陪伴阅读重视学生阅读感悟的交流分享,通过阅读后的交流分享,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启发,发挥朋辈教育的重要作用,老师可以适时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陪伴教育还重视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是培养中职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方法。还要看到的是,终身学习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中职未来的职业与人生发展。

3.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情趣。首先有助于自控力的培养。中职生由于进校分数较低,综合素质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总体偏低,行为的自控力比较弱,阅读的自觉性不够,如果指望学生通过自觉的课外阅读等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那无异于缘木求鱼,很难取得实效。而教师的陪伴阅读则有助于学生自控力的培养。因为自控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自控力不足的情况下,首先要通过外界的他控,教师的陪伴和督促可以帮助中职生克服拖延,抵御诱惑,将精力和兴趣转移到阅读上来,然后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最终达到自控的效果。其次有助于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培养。陪伴阅读的交流研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进行文学创作,继而培养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通过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感悟和观点,通过写作表達心中的感受和情感,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健康阳光的个性。有调查显示,中职生的课外阅读内容格调不高,玄幻类、言情类小说成为他们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很多人从来不读政治历史类和科普类书籍。[4]通过陪伴阅读,教师可以指定文学经典,让学生通过经典阅读摆脱低级趣味,提高自己的修养,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情趣。

需要说明的是:陪伴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陪伴阅读和课堂阅读二者之间是不是非此即彼,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的有机结合有助于中职生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三、陪伴阅读的实践与探索

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自2016年开始积极探索,尝试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陪伴阅读模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

1.活动策划。学校以“中职生渐进式陪伴阅读研究模式研究”为课题,申报了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校长担任课题组顾问,安徽省教坛之星、芜湖市骨干教师、有着丰富阅读教学经验和社团指导经验的语文高级教师担任课题负责人,语文教研室全体教师集体参加课题研究。课题共分为个性化阅读组、渗透式阅读组、亲情式阅读组、驱动式阅读组、跟进式阅读组等五个小组,分别负责相应活动的开展。

2.活动实施。一是通过个性化阅读激发学生兴趣。以教师个人读书沙龙为实验基地,通过个性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部分学生进入深度阅读。教师开展个人读书沙龙活动,鼓励感兴趣的学生参加,教师利用课间时间陪伴指导,引导学生阅读文学经典,体会经典的永恒魅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二是通过渗透式阅读养成学生习惯。通过朗读日、掬香一角、美读时光、开卷十分钟等多样化的读书分享活动,让阅读意识面向学校、班级、个人逐层渗透。如“开卷十分钟”活动,语文教师利用每周第一节语文课前的十分钟时间,陪伴学生集体阅读《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道德文学经典,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定期开展阅读心得交流活动,通过点滴的渗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三是通过亲情式阅读构建阅读氛围。从校园向家庭推进,鼓励家长参与阅读陪伴活动,以此推动孩子实现心灵成长与习惯养成。教师从各个班级中遴选部分有条件的家长,鼓励家长在家陪伴孩子一起阅读,一起交流,构建浓厚的阅读氛围。四是通过驱动式阅读鼓励实践创作。在陪伴阅读的基础上,教师鼓励部分有写作基础和兴趣的同学,依托学校的文学社、读书会等社团组织,尝试进行实践性创作活动,撰写读书心得,进行文学创作,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并帮助他们在创作活动中体会成就感与归属感。五是通过跟进式陪伴阅读学生成长。教师对部分离校学生进行跟进陪伴,指导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与持续性阅读,关注他们的读书习惯与轨迹,培养他们自我陪伴阅读的意识和能力,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踪指导。除此之外,学校还利用全民阅读等相关活动,营造全校师生热爱阅读的浓厚氛围。

3.活动成效。经过一年多的探索,通过教师的个性化陪伴、家长的适当陪伴、同学的日常化陪伴以及自我的终身化陪伴,活动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表现在:一是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原来很多学生不爱阅读或者只喜欢阅读一些玄幻言情等低级趣味书籍的学生少了,阅读文学经典的学生多了,部分学生还开始涉猎历史政治等领域的著作。二是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提升了。很多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学校的文学社、读书会等社团组织,在这些社团组织中学习阅读技巧,交流阅读心得,积极给社团杂志投稿,踊跃参加各类征文比赛,并涌现出一批写作能手。三是学生的行为习惯改进了。通过陪伴阅读,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得到了改进,迟到早退的少了,心不在焉的少了,萎靡不振的少了,学生的精神面貌更加积极昂扬,班风校风学风有了明显的改善。

四、陪伴阅读的不足与反思

虽然陪伴阅读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毋庸讳言,活动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系统化不够。目前的改革更多的侧重教师的陪伴,也涉及到家长陪伴和同学陪伴,但是成效不明显,而学生的自我陪伴则更少涉及。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是为了不教”,陪伴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摆脱教师的拐杖,是为了达到学生“自我陪伴”的境地,但是目前还主要停留在教师陪伴的层面,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化设计,进行深入的探索。二是个性化不够。目前的改革更多停留在共性层面,教师主要面对班级或社团的同学进行集体陪伴,针对个别学生的个性化陪伴还不到位。三是配合度不够。一方面各个活动小组之间的配合度有待提高,另一方面课题组成员和课题组之外的其他班主任或任课老师的配合不够,课题组和学校行政部门的配合也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

在今后的探索中,课题组一是要加强理论探讨,形成初步的理论成果,将经验上升为科学,将辛苦转化为成果;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陪伴阅读操作规程或模式;三是要加强校内配合、家校合作,进一步巩固现有成果。

参考文献:

[1]姚慧临,等.父母陪伴阅读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7(4):519-52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3]嚴华银.关于阅读本位的现实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1998(1):6-9.

[4]唐红梅.论中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1.

田惠珠,安徽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硕士。

猜你喜欢

陪伴中职阅读教学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