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审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018-08-24李明超张俊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4期
关键词:错字习作课文

李明超 张俊华

在语文新课改的今天,各种新方法,新理念不断更新。语文教学到底该怎样进行,该用怎样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相信这些疑问萦绕在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心中。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我也在教学实践中感受着语文教学的种种革新,不断思考着语文教学的内涵和方向到底是什么。

一、珍视母语的独特教育价值

在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后的内容中,珍视母语课程的独特价值,将母语课程置于核心地位这一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学语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母语教学蕴含着浓厚的精神生活,这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1]在执教《卢沟桥烽火》时,学生对抗日战争自然是感兴趣的,夸夸其谈,俨然把语文课当成了历史课,而当我试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语言文字时,学生一下子变得索然无味起来。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挖掘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如“同仇敌忾”“鬼哭狼嚎”等不同感情色彩词语,通过这些词语感受人物形象,体会祖国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无穷魅力。同时,注意作者的写作手法,为什么作者要写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而且对环境要进行大肆渲染?不这样写不行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写法,也进行一段环境描写?通过仔细挖掘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及创作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新授环节,我也注重学生的识字,在学生写得好的字旁边给予特别标记,加以奖励,把学生的书写放到投影仪上加以展示,学生的练笔热情日益好了起来,也增加了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二、建立“析研错字集”,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高年级识字教学方式单一,和低中年级教学没有层级差异。”[2]建立“析研错字集”的目的就是指导学生在自己的识字写字过程中,自己发现,主动思考,寻得改正错误的策略和方法,由此达到错字逐步减少,书写逐步美观的目的。

1.采用比较的方法,联系字意加以区分。在六年级,“躁”“燥”这两个字学生经常不能有效区分,后来我指导学生把这两个字作为一组,加以比较。“躁”与人的脾气有关,当人发脾气的时候,会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之中,而“燥”,当天气太干,容易失火,所以是火字旁。这样结合着偏旁、字义进行比较,学生就会较容易的区分这两个字形。

2.化繁为简,巧编顺口溜。六年级上册有一个生字“琴”,学生在书写的时候,往往将下面的“今”写成了“令”。所以在上课的时侯,我尝试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谈谈该怎样写这个字,学生说道“二王今天一起来弹琴”。我意识到,其实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可以采用许多方法的,“語文教师可以把一些学生容易写错的生字编成脍炙人口的顺口溜,学生就可以在空闲时间背诵这些顺口溜,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记住了顺口溜就能记住一些生字。”

3.学生自主整理书写错误的笔画,形成错字集。比如“博”和“甫”,在写“甫”时,应该写成横折钩,而作为偏旁时是没有钩的,但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在看学生“析研错字集”的同时,我在自己的班里开展“小小啄木鸟”的活动,比一比谁找的错别字更多,这样潜在的一些错误逐步被发现。通过建立“析研错字集”孩子们找到了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思考形成了自己的学习策略。

三、尝试“阅读教学多重关系”的华丽转身

短短的一篇课文,四十分钟时间,如何上得精彩,学生回味无穷,处理好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是作为执教者应该思考的问题。问题的核心其实并不在于课程的实施技术,而恰恰是一个理念的问题:教师如何看待课堂,是自己表现的舞台,还是学生学习的乐园。

1.学生能够大胆质疑。这样的课堂更开放,这样的学生更符合“语文学习素养”的要求。“实践表明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中通过强化学生‘说与‘写的表达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3]在教学《船长》这一课时,我提出了一个自学要求: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从中你能体会到人物怎样的品质?学生找的很准确,但是课堂上缺乏活跃。突然,坐在眼前的一个学生举手了,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不觉得哈尔威船长在救出众人的情况下,牺牲自己的生命是很傻的一件事吗?这个问题是我始料未及的,毕竟和文中人物的品质背道相驰。我下意识的想给他解释,但身后的一个学生举手了,“老师,我反对他的观点,这因为他爱这艘船,和他一起沉默,才更表现了他人格的伟大。”很快身后又有无数只小手举了起来,大家唇枪舌箭,争得面红耳赤。我意识到原来正是这种质疑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2.教师要敢于做一个“沉默者”。学生多说,教师少说,甚至可以不说。在执教《理想的风筝》时,设计不可谓不充分,教师用语不可谓不详尽,可是一堂课下来,学生越来越不爱说话,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闷。课后我在反思如果教师的角色是高高在上的“导演”,学生想说什么却不能说,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能够热爱。所以,我调整了思路: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找到”“他们一定能够畅所欲言”。这篇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刘老师顽强的精神?我把这一看似复杂的问题抛给了学生,内心忐忑地想象着他们的回答。学生找到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感受到了动作描写对于人物顽强精神的体现。没有做多余的评价,没有多余的长篇大论,但学生却热情高涨。我真正地感受到,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可以只是参与者、组织者、甚至是一个旁观者。试着尝试改变自己的观念,说不定我们的课堂就有一翻新天地。

四、读写结合,提高习作教学的方法性

1.学会应用写作方法,学以致用。作为教师,要做的不再是单单引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而是要注意由“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从有限的课文素材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习作方法,语言训练点等。当然,阅读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内,课外阅读也是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词汇,开阔思路;在研读中发现写作规律,熟悉文章写法,提升习作水平。

2.积累习作素材,写出真情实感。在习作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之所以无话可写,或者内容空洞不具体,是因为缺乏习作素材,没有真情实感。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必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下这些宝贵的素材,只有这样才能“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实际,写出自己的真实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4]其中实践活动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如五年级下学期习作三,为了使学生能够很好写好这篇习作。首先,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形成习作要求。如:①突出植物叶子的颜色与形状。②介绍叶子的功能,注意详略得当。③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其次,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性观察。如选择哪些植物的叶子;从视觉、味觉、嗅觉等多个方面进行观察;保存好选择的叶子,边观察边写作。再次,组织学生到学校植物园等多个地方,实地观察和探究。热热闹闹的一节课很快就结束了,学生观察得“热闹”,说得也“热闹”,学生围在一起,欣赏着自己的“果实”,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但这并不代表着学生就有真切的收获。于是,我让学生边观察自己的叶子,并结合着本次的习作要求,大体说一说自己的观察所得,虽然学生的回答看起来并不那么严谨和流畅,但是学生的写作思路却得到了很好地梳理。最后,结合实践活动收获进行写作。在课堂上的写作环节,学生拿着自己采摘的叶子,回想着整个的过程,再也不怕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因为他们真实地探究实践过。

3.注意“差异教学”和“层次教学”。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有的学生能够学会“动作、语言、神态”等基本习作方法,就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应该加以大力表扬;而“衬托”“侧面描写”等知识点较难理解,此时应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习作探讨,使处于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都能“尽其才”。

语文教学任重道远,每一位语文教师身上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需要我们立足语文整体,认识语文的价值观念和育人意义;更加客观系统地梳理语文各个教学板块之间的联系,把握教学规律;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摸索,探究,推陈出新。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田本娜.母语教育:问题与价值定位[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3(9):26-30.

[2]李雯.高年级识字教学的问诊与对策[J].小学教学设计.2017(z1):28-29.

[3]逄海燕.小学语文阅读中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 .现代交际.2017(6):179.

[4]叶永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读与写.2017(11):202

李明超,张俊华,山东青岛基隆路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错字习作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易错字 来提醒
60秒找错字
60秒找错字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