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刍议
2018-08-24李静波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古诗的占比得到了提高,在古诗中不仅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进行了展示,而且其中的教育功能也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不仅可以实现学生情操的陶冶、知识的丰富,而且在实现学生“激趣”上、在实现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的培养上、在强化学生爱国热情的培养上也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职责与作用。
一、以“美语”激发学生兴趣
古诗中往往运用夸张的写法,而且语言也是极为凝练的,其中的思维跨越度也相对较大,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建立”“转换”“加工”的思路,实现古诗词语的表象化迁移。在古诗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发散思维,将古诗中经过反复推敲的词语通过想象转变化为头脑中的立体画面。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紧扣住其中的“绿”字,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与诗人一起感受和领略在春风的吹拂下,江南两岸瞬间树草辉映、绿意浓浓,对于字里行间中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理解和把握。同时,很多经典的古诗都是作者借助眼前所见之景象所进行的情感的表达,其中可能是对自身的人生际遇的思考、可能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评价,这个过程中是经过了思维的充分加工的。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当以诗人的想象为依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激引和启迪,让学生对于其中的诗情画意进行有效的感悟。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就是诗人将国家危亡、山河破碎的社会现实寄托到“花”“鸟”等景物上,让学生感悟诗人的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二、以“美图”拓展学生思维
在小学语文诗歌中,教材中有很多的配图说明,不仅可能对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进行拓展,而且可以让学生对其中的美感进行感知。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配图的利用,将古诗的内容与配图的内容充分结合起来,实现诗在画中、画在诗中,而且尽可能地通过配图将故事的词语内容形体化,让学生更能够感悟其中的诗意。比如在《望庐山瀑布》这一古诗的教学中,在充分结合教材中配图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庐山的侧面图和正面图综合立体地展现出来,让学生进行直观的感受,再结合古诗中“横看”“侧看”等词语进行认真的推敲和反复的揣摩,让学生对于“站在不同角度看待事物或问题会得到不同的印象和结果”这一哲理进行充分的理解。在杜甫的《绝句》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简笔画的形式,将其中的“黄、白、翠、青”四种色彩进行交织,勾勒出一幅唯美的画卷,并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拓展想象、发散思维,让学生将画面的内容与诗词的内容进行对比和融合,进而产生更多的情感、更美好的欣赏。
三、以“美境”诱发学生情感
古诗之美往往在于意境之美,其中的内容往往是当时的社会历史和风俗、文化与传统等,由于相距现在较为遥远,学生要想实现对其中意境的充分理解显然是不太容易的。而且古诗讲究以简短、精炼的几个字词展现丰富的內容。基于此,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将学生引入到作者所创设的意境的之中,通过教师科学教学方法的导引,让学生在想象能力激发、自身情感迸发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对于诗歌的意境达到“身临其境”之效果。在《春色满园》这一古诗的教学中,笔者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充分欣赏的过程中,在小组之中结合自身的认知和体会,对于古诗所展现的意境进行思维的交流和碰撞,大家相互提示、相互讨论,在一步一步的深入探讨中、在思维空间一步一步的拓展之中,学生共同构建起了真实的诗歌情境,对于诗歌的内容、含义、情感和思想表达都有了新的认知和升华。
四、以“美律”焕发学生灵感
古诗一般都讲究平仄押韵且对仗工整,朗读起来往往能够琅琅上口,不仅有语句之美,更是充满了无穷的韵律之美和音乐之美。如果在其中再加入合适的配乐,这样就能够实现多重美的叠加和融合,学生就会感受到无穷的美感。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对古诗韵律的把握,并且精心设计和加入一些优美的音乐,特别是注重将古诗的意境与音乐的韵律充分融合、交相辉映,在对古诗的朗读过程中有优美音乐相伴,这样往往能够实现学生审美情趣的充分激发,学生在充分的想象、充分的附合、充分的感悟中,形成对古诗较为深刻的印象,而且学生对古诗内容和情感的认知灵感也能够得到行之有效的提升。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当从“美语”“美图”“美境”和“美律”四个方面出发,提升学生对古诗的认知、理解、感悟与把握。
李静波,吉林通化市东昌区外国语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