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偏心老爹造就三国乱局

2018-08-24张明扬

百家讲坛 2018年8期
关键词:晋武帝袁绍曹丕

张明扬

公元189年,弥留之际的汉灵帝将心腹宦官叫到病榻前,口授传位次子刘协的遗诏。汉灵帝生前,一直纠结于立储的问题。嫡长子刘辩本是理所当然的储君,奈何汉灵帝认为他举止轻佻而不喜欢他;而次子刘协因为长相似父而成为汉灵帝心中属意的太子。汉灵帝时代的太子之位就在各种纠结中迟迟未定。直到弥留之际,汉灵帝决心废长立幼,以托孤宦官的方式进行秘密立储。然而最终,汉灵帝的托孤还是失败了。

正是汉灵帝此次失败的废长立幼,打开了三国时代的序幕。而纵观整个三国时代,主君在立储问题上屡屡陷入夺嫡之争的魔咒,多次陷入废长立幼而引发政争的模式,深刻改变了三国时代的政治格局。

袁绍为了顺利传位给小儿子袁尚,自作聪明地搞起了“分封”,任命大儿子袁谭为青州都督作为某种政治补偿。在袁绍生前,麾下的部属便已暗中分作拥兄派和拥弟派。袁绍去世之后,袁谭和袁尚在外有大敌曹操的险恶情况之下爆发了激烈的内战,被曹操各个击破,袁氏兄弟均未逃脱败亡的命运。

虽说吃了不少红利,但曹操本人也是兄弟相争的受害者。曹操一度也动过废长立幼的心思,所幸在去世前几年悬崖勒马,明确了曹丕的储君之位,才没有落到袁绍身后诸子“亲寻干戈”的地步。但曹操生前对立储的摇摆不定已严重伤害了诸子之间特别是曹丕和曹植的关系。曹丕即位后,曹植虽被封王,但实际情况无异于充军软禁。对曹魏政权而言更糟糕的是,曹丕对兄弟的过度防范,对宗族问题的过度焦虑,导致了防内甚于防外,曹氏宗族缺乏皇权之外的其他权力支撑点。

而在东吴那边,孙权在立储上的糟糕作为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可以说直接导致了孙吴政局的由盛转衰。孙权一开始倒是立了长子为太子,但长子在33岁那年突然病死,吴国的立储一下子成了問题。按照长幼顺序,由于次子早死,三子孙和被立为太子。但孙权对四子孙霸极为宠爱,给予了与太子类似的政治待遇。孙霸由此生出了夺位的心思,朝中更是形成了两派对立的政治态势。

两派相争的结果是,孙权先是大力打击太子一派,最后废掉了孙和,将其软禁了起来;而孙霸直接被赐死。公元250年,孙权立年仅八岁的小儿子孙亮为太子。两年后,孙权驾崩,第二天,吴国就发生了宫廷政变,诸葛恪和孙峻联合掌握了政权。再一年半后,诸葛恪又被孙峻所杀,吴国军政大权落入孙峻一人之手。其间,孙权立幼子为帝的弊端暴露无遗,年幼的孙亮基本就如傀儡一样,眼睁睁地看着大权旁落,政变连连,并最终被废。

作为三国时代的终结者,晋武帝的立储决定让整个故事变成了一则黑色幽默。或许是吸取了三国时代各家废长立幼的教训,晋武帝明知道长子司马衷智商有缺陷,却还是勇敢忠实地遵守了立嫡立长的政治正确。然而,晋武帝一样也让傻儿子赔掉了半壁江山。

听过很多历史教训,看过很多《资治通鉴》,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可能才是历史中的大概率事件。无论如何,如果没有这些失败的父亲,三国还会乱得如此波诡云谲吗?

猜你喜欢

晋武帝袁绍曹丕
曹丕组织“驴叫葬礼”
满奋畏寒
眼力与气度
袁绍其实不无能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石崇王恺斗富
智解不祥的“一”
曹丕的击剑比赛记载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曹睿给曹丕上的一堂亲情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