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读后感

2018-08-24李倩王玉娜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5期
关键词:感点切入点读后感

李倩 王玉娜

写读后感对小学生而言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应将如何引导小学生写好读后感提到教学实践中来,并采取积极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小学生能够探寻到写好读后感的有效方式,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写好读后感,并乐于写读后感。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引导小学生写好读后感。

一、贯彻理解全文

读后感,即指通过对某篇文章或书籍的观看,而将衍生出的感想充分表达出来。由此得知,若缺少对“读”的贯彻理解,势必会造成“写”的局限。因此,在引导小学生写读后感时,教师应引导小学生贯彻理解全文的内容,只有对内容的深入剖析与理解,才能够使小学生获得正确的感悟,这样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才能够使小学生的领悟流淌在恣意挥洒的笔尖上。另外,对小学生贯彻理解全文的方式,教师应下足功夫。首先,教师应帮助小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让小学生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其次,教师应引导小学生进行细读,增强小学生对文章字里行间的感悟,并体会到其中的精妙之处。最后,对于文章内容中的晦涩难懂之处,教师应帮助小学生进行有效的理解,以促进小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掌握。

例如,在进行《手捧空花篮的孩子》一课的阅读中,教师应引导小学生贯彻理解文章的内容,使小学生能够明白其中文中蕴含的道路,如做一个诚实的孩子等,这样小学生在写读后感时才能够有所针对,避免跑题现象的发生,将自身的感悟与想法淋漓尽致地写出来,以实现小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寻找读后感的切入点

读后感并不是空穴而来的,而是应具备感想的切入点,它是根据文章情节所引发的,对小学生阅读的感悟来说极为重要。因此,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写读后感时,应积极寻找读后感的切入点,让小学生能够根据文章的内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感点,以将这份感点不断的放大,进而注入到读后感的写作之中。另外,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予以小学生充分的空间,来自主地选择感点,切勿将自身的想法强加于小学生的头脑中,阻碍小学生发散思维与思考能力的进步。

例如,在进行《巨人的花园》一课的阅读中,教师应引导小学生找到文章的切入点,可以是文中的线索、中心思想以及其中蕴藏的道理等方面,让小学生依据此来进行读后感的写作,这样写出的读后感才会富有真情实感。

三、联系实际生活

读后感不似文学评论,必须有针对性地判别出一篇作品的好坏。读后感的本质目的在于延伸现实意义。因此,在写读后感时必须应联系生活实际来阐述自己的感想,以彰显读后感写作对小学生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小学生联系生活来写读后感,这样不但能够强化小学生对实际生活的感悟,也能够使小学生的读后感富有生活气息,以真正实现小学生读后感写作水平的进步。

这里所说的生活实际,不仅仅指的是小学生自己的生活,也可以是他人的生活。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各种有益的实例,来引发小学生的联想,让小学生可以从他人的故事中,汲取到良好的感悟,进而为小学生写读后感提供良好的素材。

例如,在阅读《时光老人的礼物》一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对实际生活的丰富联想。如文中孩子真的喜欢时光老人送给她的礼物吗?具体体现在哪里?在你的实际中有哪些珍惜时间的事情呢?进而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发小学生的联想与思考,让小学生能够真正领悟到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并将其融入到读后感写作之中。

四、读后感的写作模式

读后感的写作模式,分为引、议、联、结这四部分。其中引,即指为原文内容的叙述,并依据此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于引来说,不可过多赘言,应通过概述的方式,来引入到自己的读后感之中。议,即指议论,也是对原文内容的评价。在写观后感时,应根据原文的内容,来引发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进而使读后感写作的主旨可以明确。联,即指对自身感点的论证,通过联系的方式,将生活中相似或相近的经历或事情进行比较,来阐述自己对其的看法,以强化读后感写作内容的深度。而结的主要作用在于首尾相接,升华全文,对于总结来说,一定要秉着精炼的原则,做到言简意赅,使其能够成为“画龙点睛”的一笔。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教师应不断探索引导小学生写读后感的良好方式,让小学生可以从阅读材料中感悟到人生的道理,以促进小学生思想情感的升华。并且,教师可以通过贯彻理解全文、寻找读后感的切入点、联系生活实际等方面,来促进小学生对读后感写作方法的掌握,让小学生可以将自身对阅读内容的感悟,充分注入到读后感的实际写作之中,从而使小学生可以写出一篇上等佳作,以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李倩,王玉娜,山東淄博市张店区绿杉园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感点切入点读后感
紧扣“感点”,亮出“观点”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城南旧事》深度阅读之引导学生找“感点”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