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稻瘟病的抗病栽培技术

2018-08-24王德军

新农村 2018年15期
关键词:抗病品种抗病抗病性

王德军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为了降低水稻生产受稻瘟病的危害,达到稳产增收的目的。本文针对当地气候特点、稻瘟病发病的原因、发病特点和规律,通过各种有效方法进行稻瘟病防治。以期提高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促进水稻产业的良好发展。

1稻瘟病的特点与认识

水稻稻瘟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分布较为广泛,在我国病害流行区,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可减产10%以上,严重的可达40%左右。近年来,由于综合因素的影响。稻瘟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造成重大损失,正确认识稻瘟病,并进行水稻稻瘟病抗病栽培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稻瘟病可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种类型,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稻瘟,主要以病斑具有明显的褐色边缘,中央灰白色为主要特点,遇潮湿条件后,病部生成灰色霉状物,这就是分生孢子,可产生二次侵染,下文以叶瘟和穗劲瘟为例简要说明。

1.1叶瘟。叶瘟一般在水稻三叶期至穗期发生。在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的情况下,其产生的形状、色泽和大小表现也不相同。

1.2穗颈瘟。大面积水稻品种在7月中上旬左右。破口齐穗期的稻田。穗颈瘟发生危害的机率很高,随着雨水增多多。穗颈瘟就会有发生的可能。穗颈瘟主要发生于主穗梗或穗颈部。水稻破口至齐穗期的温度、湿度条件均能可发生穗颈瘟。病斑初期为水渍状褐色小点,之后逐渐扩展,枝梗、穗轴也可发病,症状与穗茎发病相似。

2水稻稻瘟病的发病特点与规律

2.1每年雨季,气温回升。北方天气昼夜温差较大,空气湿度也较大,在温暖、高湿、高温、连续阴雨的气候环境下,或日照不足的山区、丘陵地区,均易发生稻瘟病。在平坝一带。发病率相对较低。在相對高山片区和阴冷区,光照不足,雾大露重,田间湿度大,发病率相对较高。

2.2一般情况下。该病以空气传播为主,在分蘖期和孕穗期因抗病能力低,极易引起叶瘟和穗瘟。一些露天堆放的带病稻草会首先产生分生孢子,通过空气传播到稻田之中。在适宜的条件下,暴发稻温病。稻瘟病流行的适宜温度在20℃至30℃.左右,或田问湿度达到90%以上时,最宜发病。在传播过程中,水稻叶片初步浸染发病后,水稻叶片上可也产生大量病斑分生孢子,在空气流动的作用下,再次浸染,扩大传播范围。长期深灌、漫灌也是该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施肥过程中。偏施氮肥或追肥过迟也容易暴发该病。待水稻成熟收割以后,病菌会在浸染的组织周围越冬。

3稻瘟病的抗病方法

3.1物理防治

带病稻草的处理。为避免再次侵染的可能,病区稻草不能放在野外,需将带病稻草单独堆放,发现病株需深埋。或室内焚烧处理。不能用病草进行覆盖、加温、催芽和捆秧苗等用途。

3.2化学防治

3.2.1种子消毒处理。水稻种籽在播种前需用清水预浸24小时。滤水后稍晾干。再用40%富士一号乳油1000倍液浸种24小时。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进行催芽处理。

3.2.2移栽。使用75%丰登2000倍液浸秧或用25%三环唑药剂喷秧处理,捞出后闷30分钟后带药移栽,在水稻移栽后1周左右。用75%三环唑1000倍第2次喷秧苗,减少发病率。

3.2.3田间管理。水稻移栽返青后,要加强田间病情检查,发现发病中心,叶病株率达3%时。或近期天气有连绵阴雨时,应及时施药防治。以40%稻瘟灵乳油1500ml/h㎡,每隔一周喷一次药,连续2至3次。施药时要对足水量。常规手动喷雾,对水750kg/h㎡;机动喷雾,药液量为150k岁h㎡。应注意的是,喷药时应注意避开开花期。时间可控制在早8点至10点或下午3点至少点,以避免“露水”影错开水稻授粉时间。增强药效。

4水稻抗病栽培技术

4.1品种选择

4.1.1稻瘟病的防治可利用抗病品种的优良性进行生长应用,了解稻瘟病菌对生产应用品种的致病情况有重要意义。稻瘟病菌对水稻品种的致病力存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差民。考虑到黑龙江省存在着不同水稻种植区域的现状,在以后的研究中应从黑龙江省不同主栽稻区获得的致病力较强的代表性菌株,进行品种抗病性评价较为合理研究也防治。

4.1.2抗病种质资源的发掘、研究与利用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重要基础。可选择适合的抗病品种龙稻18、龙稻16、龙稻27、龙稻28、稻花香三号、东富108、育龙7号、龙洋16、莲育3213、龙绥1号等优系列品种,并做好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同一抗病品种在一个地区不能进行单一种植。多个抗病品种布置的面积要比例科学,为延缓品种抗病性的降低,抗病品种不可大面积单一种植。

4.2加强肥水管理。肥水管理对稻瘟病有直接影响。肥水管理时,应做到施足底肥,增施磷肥、锌肥和有机肥,氮肥不宜过多过迟。灌水时应做到深水返青,分蘖期浅灌,并及时排水晒田。有效地增强抗病性,达到控制稻瘟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抗病品种抗病抗病性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激素介导的抗病抗逆途径中的作用
膜醭毕赤酵母对草莓采后灰霉病抗病性的诱导
一氧化氮参与水杨酸诱导的采后番茄果实抗病性反应
番茄果实感染灰霉病过程中H2O2的抗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