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细节,凸显作文风采
2018-08-24李传鹏
巴尔扎克曾说过:“唯有细节才能组成作品的价值。”细节描写决定作文分数的高低,正可谓“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树叶能显现出萧条的清秋”。精彩动人的细节描写正如那一滴水、一片枯叶一样的举足轻重,在一篇成功的作文中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其实,我们从课文当中就可以汲取细节描写的方法,下面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教材中出现的经典的细节描写:
如《背影》,语言平实,叙事简单,是经得起品味的经典文章,因为它的细节描写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个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父亲爬月台的动作,通过品味动词。从中感受到父亲年迈、遭受打击后显得步履艰难,感受到父亲爱儿子的真情,同时还变换角度,写到自己的情感反应。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怜爱之情,这样就使细节深刻起来。
又如都德《最后一课》中的描写: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这段描写通过写“我”的心理,生动地表现了“我”由于不能背出分词用法而懊恼、自责的心理。
通过以上经典文章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恰到好处地综合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如: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可以让细节鲜活起来。
那么同学们在进行细节描写时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细节要凸显“真实”
真实是细节的生命,也是整个文章的生命。这里的“真实”是指艺术的真实。即细节即便不是生活的真实再现,也要符合生活的逻辑,是生活中可能發生的。真实的细节才能凸现人物,而虚假捏造的细节只能削弱文章的真实感,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又如何能打动人心呢?请看下面这段文字:奶奶甜甜地睡在那里,像一个温顺的小女孩。爷爷轻轻地给她盖上毯子,轻轻地关了台灯,带上了门,像疼爱小妹妹一样,他的神情平静而慈祥。
此段描写真实而细腻,把两位老人写得温情脉脉,感人肺腑。
二、细节刻画要“细腻”
有些学生在叙写事件、刻画人物时,虽有细节描写,但写得不够细微,致使细节缺少动人的魅力。细节描写的成功,关键在于“细”。这就要求我们抓住“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语),把它们巧妙地镶嵌到文章之中,凸现出文章的旨趣。例如:我慢慢地把馒头拿起来。忽然我在上面发现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指纹印。以它的大小,我甚至辨认出它是母亲中指的指印。从纹路上看,它是个“罗”,而不是“箕”。一圈一圈的,里面小,向外渐渐地扩大,如同春日湖塘上小鱼泛起的波纹。波纹又渐渐荡漾开去……
印在馒头上的指纹印,这是一般人不会注意到的一个细节,作者注意到了,而且注意到了是“罗”而不是“箕”,并且用一个比喻把它细致地描写了出来。“我”对母爱的深切感受,在这个细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细节选择要“经典”
细节描写要有所选择。首先,要选择那些最能展现出人物精神风貌和最能体现人物情感的细节才行,力求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巴尔扎克刻画葛朗台,选择了他死前吻十字架时的一个细节:“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细节,就活脱脱地刻画出葛朗台“看到金子,占有金子”的性格特征。其次,要选择那些新鲜、独特的细节才行。细节忌雷同。有些中学生写作文,一写老师工作勤奋,就是半夜时房间里还亮着灯,一写老师关心学生,就是背着患病的学生去医院。大家都这样写,再好的细节也会显得平庸了。一位学生写母亲,就别出心裁:
……于是,我让爸爸紧捏住妈妈手指的两侧,我看准刺儿的部位,沿着刺儿的周围拨开皮层,使藏在里面的刺儿露出来。我小心翼翼地一针一针地挑着,拨着,刺儿终于露出了头。我用针尖朝上拨一次,妈妈便咬一次牙,眉头拧成了疙瘩……经过一阵忙活,该死的刺儿被挑出来了,最后我在妈妈的手指上摸了摸,捏了捏。
体现母子情的细节很多,此片断独独选取的是自己给妈妈挑刺,在细节的选取上既可突出人物间的亲情,又较为新颖,称得上是“细节经典”的范例。
四、细节描写需“工笔”
抓住人和物的典型特征,运用美术笔法,精工细笔,准确描画出事物的细微特征和事件具体连贯的进程。这是细节描写最常用的方法。如:罗广斌的《挺进报》中:“他立即明白了,就轻轻地关上灯,拉上门窗,随手拿起准备好的扫帚,小心地挂在窗台下面的钉子上。”通过“关”、“拉”、“拿”、“挂”等系列动词及前面的修饰语,描摹出陈然同志在得知即将被捕的紧急关头给革命同志发出暗号的具体连贯的过程,表现了他沉着、镇定、干练以及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五、细节设悬靠“曲笔”
在写作大家的笔下,对于典型细节,通常不肯用平铺直叙的方法简单化的一掠而过,而是采用“曲笔”,不断设置悬念,映衬夸张,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大侄子赶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拖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着眼泪,走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
如果将这段描写,写成“严监生伸出两个指头,妻子明白他的意思,挑出一茎灯草,他就断气了。”还有什么味道呢?作者通过精心的构思,首先设计出两个侄子和奶妈一而再、再而三地作出种种错误的猜测,以引起读者的好奇或猜测,直到妻子猜对了才“没了气”。这个细节留给读者的印象时十分鲜明强烈的,严监生这个守财奴形象跃然纸上。
六、细节重彩绘“形色”
为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细节描写中也常常采用浓墨重彩、绘形绘色的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其中采用较多的是夸张、比喻和反复等修辞手法。
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中“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把“清国留学生”的辫子“高高耸起”,夸大比拟为“富士山”,形象突出,凸现了他们的庸俗丑态、腐朽糜烂,同时野流露出作者厌恶反感和鄙夷的神情。
古人云:“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在写作中注意以上所述,在作文写作中要从细节描写入手,观察周围细微的情景、关注细节、捕捉细节,用我们的笔去打造精美的细节。让精彩细节的描写,成就作文别样的风格。
李传鹏,山东平邑赛博中学金银花校区初中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