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巧练笔 妙笔来生花
2018-08-24韩维欣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程度。”因此我认为:涓涓溪流汇聚浩瀚,滴滴微水蕴成大海。针对性强而且灵动的小练笔,不仅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更是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感悟生活,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养成一种好习惯,为他们的习作锦上添花。那么怎样开展呢?我做了以下尝试,感悟颇深。
一、巧用插图,创新说写
低年级課本图文并茂,许多课文插图形象、生动,除了辅助了解课文之外,也是绝好的说话、写话材料。让插图“活起来”、“开口说话”。例如:在学习《蚕姑娘》(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后,我要求学生看蚕姑娘的插图,引导学生说“瞧,这是蚕,它可爱吗?说说它的样子?”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争着抢着说“蚕姑娘长长的身体,圆圆的脑袋,扎着花头巾,笑眯眯的。蚕姑娘像个娃娃!”在学习《雨后》(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有这样一段文字,“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的好像神仙一样。”课文上有孩子们玩水的画面。我们都知道,喜欢玩水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一定享受了很多玩水的乐趣。这样的文字,唤起了孩子们的生活感受,学习时的情绪很高涨。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玩水时的感受,尤其要说出自己边玩边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看到这么多的水还会做些什么?在生活经验唤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孩子们的动作、神态,猜猜他们玩水时的心情。从揣摩人物的心情中,提出写话要求,引导学生推想插图中未曾出现的内容,描述课文插图内在的情境,让学生与插图进行亲密的对话,这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写话的兴趣,也使课堂充溢情感与思维的火花。再如:《识字1》(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四组词串,分别介绍了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这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图文并茂,接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时,要求学生结合图画,说出每幅画面的图意,加上合理的想象,用上所学的词串,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效果不错。
二、巧用空白,激发想象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留有空间与空白。教学时让学生补白,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教学《母亲的恩情》(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在读第一自然段时,我就引导学生想象母亲在缝补衣裳时还会想些什么?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想象母亲在送别孟郊时还会说些什么?孟郊为什么不说话等等。学生都能以母亲的角色体验,想象合理。生说“担心儿子在外面受凉,我要赶紧帮他补衣服。儿子在外面非常辛苦,生病了怎么办呢?”补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学生思维一旦被激活,就能点燃他们创作的火花,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切实提高习作能力。学生构思完成练笔时,将自己放入课文情境,获得美的体验。
三、模仿再现,妙笔生花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因此仿写成了小学生有效的练笔方式。课文中可仿之处很多,我们可以抓住句式的表达、段落结构、开头结尾、精彩场面等进行仿写。如:《问银河》(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这是一首文学性很强的儿童诗,全诗四个小节都以提问题的方式抒发小作者看银河的感想。第一节问银河的名字,第二节问小动物,第三节问天气,第四节问是否邀请小朋友去做客。整首诗不但体现了儿童天真、善良、亲和大自然的天性,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习惯。当我引导学生品析欣赏了整首诗之后,要求学生进行精彩小诗仿写。有的仿写“银河呀,在你的上空有飞来飞去的客机吗?上面也能坐人吗?”有的仿写“银河呀,你的邻居月亮为什么有时像玉盘,有时像小船?你们也一起玩儿吗?”有的仿写“银河呀,到了冬天你那里会结晶莹透亮的冰吗?我们也能在冰上面自由自在地滑冰吗?”还有的仿写“银河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你那里做客,我会给你带去最精美的礼物,你欢迎我们吗?”……通过模仿,他们将学会怎样把话写通顺,怎样一步步把内容写清楚,怎样使用问号、叹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降低写话的坡度,给孩子们树立写作的自信心,真正体会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喜悦,也有助于其深悟文本内涵。
四、扮演角色,点燃激情
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创造,进行“二度开发”。让学生在创编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感受到习作的快乐。如:《云房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一文,是一篇美丽的童话故事,里面蕴藏着丰富的说写训练素材。在细读课文第二段时,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看小鸟们造的云房,请学生分别用一句话来说说小鸟们造的云房子美在哪里,然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描写云房子的句子。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我又请学生想象说话: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要造一幢像________一样的云房子(特点、作用)。学生一个个都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只聪明的小鸟,纷纷带着自己制作的头饰表演起来:有的说,要造一幢像飞机一样的云房子,可以载着小朋友们一起在天空中自由飞;有的说要造一幢很高的楼房,能请全世界没有家的小鸟都住进来……他们说得那么自豪,表达得又是那么好。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学生把自己设计的云房子画下来,并在每幢房子边上写上一两句介绍性的语句,学生的兴致高涨,完成得非常好。
在学习《母亲的恩情》(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孟郊和母亲告别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和亲人告别时的心情,并且演一演。这样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再创造,效果很好。
五、读后感悟,心灵告白
语言是表达情意的工具,不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无不渗透着人们的心里感受和情感体验。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容,教师应当注意捕捉这些动情点,引导学生进行写的训练。教学《母亲的恩情》(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时,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不难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无私的爱。于是我适时地引导学生细细回忆一下,自己的妈妈是如何爱你的?学生受到启发,有的说:“自己生病时,最着急的是妈妈,因为妈妈看到我生病都急得哭了。”有的说:“上次我生病已经是半夜两点多了,妈妈为了照顾我,从医院看完病后,妈妈一直没有休息,直到第二天早上。”有的说:“上次下大雨的时候,妈妈冒雨来接我,结果在回家的路上摔倒了,胳膊都磕破了,但是妈妈站起来第一句话是:“宝贝,摔着了吗?疼不疼?”听着妈妈的话,我心里特别的难受。……多么感人的话语。这一过程实质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到内在情感的真切流露,更是学生内心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这也就表达了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对话。正是因为在学生阅读中,以“情”激“情”,亲情才会从笔尖涓涓流露。
六、丰富阅读,积累语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书,语言具有一定的储备,才有可能运笔如神。课外泛读是积累语言所必要的。二年级的孩子已经能看懂拼音读物,并掌握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为了方便孩子阅读,我把孩子课外阅读的书目发到QQ群、微信群里,有什么好书及时推荐给家长。搭建读书平台,形成教育合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阅读的有效性。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享受读书的乐趣,我班孩子把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读物,带到班级图书角,与同学分享读书的乐趣。在时间方面,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固定的阅读课,其他利用晨读等零散时间,鼓励孩子多看书。同时争取家长配合,要求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做检查与指导。随着阅读量的增多,学生的识字能力不仅能提高,而且对文章的理解、领悟能力也有一定的增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我们教师坚持不懈地把握住恰当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巧练笔”,在练笔中倾诉,在练笔中感悟,学生的习作一定会妙笔生花。
韩维欣,山东青岛市黄岛区弘文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