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2018-08-24官炳慧
读重在读,核心在理解。若在阅读课中学生只是听教师讲,没有深入到文本中去读和思考,获得的只是片面的知识,而难以生成体验。要让学生能真正理解文本,获得自己的感悟和体验,还得让学生多读多思考。为此,笔者认为,要上好阅读课,不仅课前要做好阅读指导,课中要及时给予学生引导和点拨,课后也要加强拓展和练习。
一、课前做好阅读指导,初读感知
课前阅读指导是很多教师较为容易忽视的环节,大多教师布置课前任务都是让学生自读课文,没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学生则是粗略的读读课文,至于要解决什么问题不知道,读了课文后也只是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甚至有的学生课前根本没有读。一节课就那么几十分钟,很多问题都不可能放到课堂中解决,相反要充分利用课前时间,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在自读中扫除字词障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首先,课前阅读中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字词障碍,即要让学生在读课文前能主动借助工具书,把不认知的字词,不能理解的词语弄懂,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则要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为更好地保证学生完成该任务,要分组进行,课前要安排组长对组员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查。如生字词要看学生是否作了相应的标注。
其次,对于课文内容,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梳理,做到能大概归纳课文的基本内容。一般而言,对于记叙文,要能弄清讲了一件什么事;议论文则要能找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说明文则要能在读的过程中抓住说明对象及其特点。该环节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尝试分层并归纳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归纳不一定精练,但要学会自主归纳。如《最后一课》中对故事的开端的归纳,有的学生归纳为“小弗郎士去上学”,虽然不够完整,但学生能抓住主要人物,课中再引导学生补充即可。
二、课中组织学生探究,及时点拨
通过课前自主阅读,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深入,课中先借助情境导入新课,再引导学生质疑,最后再进行点拨指导。在传统阅读课中,大多数教师是按照既定步骤,要么是教师逐段讲解,要么是提问后再补充。其实,在阅读中,要弄清楚学生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读懂。学生已经知道的,教师最多再补充即可,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尚未理解的,则要通过问题形式而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首先,就学生已经读懂的部分,通过互动了解后,教师要进行相应的补充。以《最后一课》为例,对于故事的结构,先引导学生说,教师再结合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进行补充即可。重点要放到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分析上。又如《济南的冬天》对济南冬天特点的概括,抓住“温晴”即可,重点是要引导学生对作者是如何描述温晴的展开探究。
其次,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紧扣教学重点和難点,要以问题或活动方式组织学生展开探究并结合学生探究情况进行相应的点拨和指导。以《再塑生命的人》为例,一是要围绕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老师之间所发生的事展开交流,如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引导“我”认识具体事物的?二是要品味文中富有深刻意味的语言,如“我的手指搓捻着花朵,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放的花朵”,这句话中的“搓捻”、“抚弄”有什么表达效果?抓住了这两个重点,也就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学习海伦的精神并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敬爱之情了。
三、课后及时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课堂探究之后,学生探究中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体验,接下来就需要以练习的方式巩固所学课文,但练习不能过于单一,要形式多样。如生字词的练习,除了基本的抄写外,还要判断、选词填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等多种方式巩固。对课文内容的巩固,可以采用复述、讲故事等方式进行。同时,要充分发挥小组作用,课堂中可采用小组相互提问方式进行练习,这种练习更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当然,课堂中还要结合当次课堂教学内容,以学案形式对学生进行巩固练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丰富体验。
在进入新课前以任务形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初步了解课文。课中以问题、活动方式组织学生探究,教师及时进行指导、点拨。阅读后进行相应的练习,拓展阅读。如此,将课前、课中和课后有机的整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参与,深入文本阅读,阅读中学生才会更好地理解文本,获得丰富的体验。
官炳慧,山东枣庄东方国际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