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将文本学习引向深处
2018-08-24李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不同的教者,立足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阅读教学方法,也都能给学生起到好的指导、引领和点拨效果,以达到对语文学习的殊途同归。在诸多阅读教学方法中,比较阅读以其深入的文本挖掘形式,不断将学生思维引向文本深处,彰显了独特的魅力。下面,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級上册《轮椅上的霍金》一课教学为例,简要谈谈比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和思考。
一、比较阅读,给文本解读注入新思路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站在不同的视角来审视文本就会有不同的教材解读思路。精准而富有创意的教材解读思路,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走向,指引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比较阅读法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和运用,正是给文本解读注入了一种新的思路,它带给教师思维的碰撞,不断将文本解读朝着深入化层面推进,让教学变得更加灵动而富有韵味。
在教学《轮椅上的霍金》时,如何精准地解读着实让我犯了难。站在作者的角度,立足编者的意图,再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读者视角,我觉得对这篇课文的解读应该是力透纸背,直指人物内核。基于文本中多处使用的比较语言表述形式,我毫不犹豫地将教学视角聚焦在了比较阅读上,旨在以比较的形式来不断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缩短读者与作者的距离,增进学生与“文本人物”的情感。就这样,霍金悲惨命运与巨大成就的比较,霍金坐在轮椅上身体僵化无法动弹与思维活跃、天马行空的比较,霍金从容淡定、不喜欢被打扰与学生热切交流、兴致盎然的比较等,成为了整节课教学的焦点。在比较中逐渐清晰了霍金的人物形象和人格魅力,不断引领学生由表及里,走进霍金的内心世界,带给学生深刻的思考和感受,使文章建构内在联系,指向学生阅读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二、比较阅读,给教学设计带来新形式
在比较阅读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不仅让文本解读更加深入透彻,而且无形中也促进了教学设计发生了新变化,增添了新形式,课堂也逐渐趋于“生本化”方向转变。
在教学《轮椅上的霍金》时,整体教学设计中第8自然段因其全文过渡段和中心段的重要作用,毫无悬念的成为了本节课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关键。如何充分用好这一段,破其一点,带活全局,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作者到底是想凸显霍金是物理天才,还是生活强者?在写霍金的时候是平均用力,还是有所指向?这一连串的追问在比较阅读教学形式的帮助下,不断得到了解答。其实,无论是写霍金坎坷的人生经历还是写他获得的惊人成就,无论是他拒绝打扰专心研究还是微笑回答记者提问,都是为了集中体现霍金生活强者的一面。因此,在教学时我始终紧扣“生活强者”这一主线,依托比较阅读形式,带领学生反复多样品味语言文字,综合运用圈画批注、诵读指导以及比较阅读感悟等方法,先谈后读再谈再读比较后再读,打破文本界限,将文本在重整与建构中逐渐拉向深处,将教学由单一模式引向多元融合,整个教学设计也因此而迸发活力。
三、比较阅读,给课后延伸开辟新途径
比较阅读教学形式的魅力不仅来源于课堂教学,而且也不断辐射课后,让课堂内外融会贯通,让课后延伸不断服务于课内教学,开辟学生学习的新途径。
在教学《轮椅上的霍金》时,对本节课进行拓展延伸之际,我顺势引入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课文,海伦·凯勒的遭遇和霍金很像,都是后天身患重疾,最后导致落下身体残疾,但是面对命运的不公,他们并没有轻言放弃,而是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最终改变了命运,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此时,把这两个人进行比较,不是更能够凸显人物形象吗?运用比较的形式来审视相同题材或者具有相同结构的文章,不仅对深化文章主题具有重大的帮助,而且也能够强化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理解的同时积累素材,拓展知识面,为更深入更广阔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又推荐了学生尝试阅读霍金的著作,从作品中全面深入的了解霍金,以达到对文本学习、人物认识的最大化效益。这种以“点”的学习带动“面”的收获的形式,不也正是比较阅读所带来的长远优势吗?在不断比较中,彰显文本活力,清晰人物形象,带给学生积淀和收获,不断指向语文素养的提升。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语文学习亦是如此,在比较中,不断将文本学习引向深处,不断将学生思维拉向深处,让学生真正在浩瀚的语文世界中徜徉、远行,收获语文的“诗和远方”。
李根,江苏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