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阅读为核心”的语文观

2018-08-24詹晓玲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5期
关键词:读物好书理想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新课标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当如何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会课外阅读,并具备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的能力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确定课外读物,明确阅读目的

从大语文观看来,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新课标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仅限于课堂内学习,肯定是有缺陷的。我们目前获得的知识百分之三十来源于课堂,百分之七十的知识要靠课外习得。语文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还得靠课外大量的阅读。而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孩子不喜欢阅读,问起原因,是他们觉得阅读和自身的成长没有什么关系,读与不读与他们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凡是有学问的人或名人,凡是有成就的人,没有一个不喜欢阅读的。比如:有一次,伟大导师马克思的女儿,列了许多问题要马克思回答,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喜欢做的事是什么?”马克思的回答是:“啃书本。”就是读书。

实际上,小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实践和读书。一个有知识的人除了见多识广之外,肯定读了不少的书。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孩子沉迷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之类的电子产品之中,几乎放弃了阅读,导致阅读能力退化,知识贫乏,表达能力下降,写作文时难于下笔。因此,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已迫在眉睫。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什么样的巨大力量呢?就是说,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通过阅读各种内容的好书,让你丰富知识,拓宽视野。知识就是巨大的力量,知识会让你富有,会让你获得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这里要强调一点,我们读书不能只按照个人的兴趣来读,必须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到底该读什么样的书呢?个人的理想不同,选择的读物也就不一样。想当工程师的对数理化方面的书很感兴趣;想当作家的整天沉醉于各种文学巨著中。如果是这样,那就很好办,理想加上兴趣,就会越读越来劲、越钻研越深。当然也有这种情况,想当工程师的却非常喜爱文艺类读物,这就出现了理想与爱好相矛盾、相冲突的情况了。这时,就要认真想一想自己的理想是不是已经坚定明确了,如果确实想当工程师,那就要培养自己阅读数理化等方面的书籍的兴趣,有的还需反复精读;而对那些童话,小说等文艺书籍等,就变为次要的了。相反,如果光凭自己的爱好去发展,专挑些惊险刺激的书那也不行,因为惊险刺激又能暂时吸引小学生的书不见得都是好书;而那些优秀的文艺作品虽吸引人,却不一定都惊险刺激。小学生年龄还小,认知能力有和鉴别分析能力还比较差,所以更不能只凭个人兴趣来阅读,应选择与自己的理想相适合的书。那其它方面的读物是不是就不用看了呢?不是。凡是和自己理想关系不大的书一概都不读,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小学生正在成长时期,要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智育的读书方面,那些对我们健康成长有益的传统教育、道德品质修养方面的书,都应该努力阅读。就像鲁迅所说:“学理科的,偏爱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爱科学书。”既能精读,又能博览,我们的知识面会不断扩大,才能厚积薄发。

大家知道,读有关思想修养的书,就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读科学技术方面的书,就可以富有智慧地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祖国和人类做出贡献;而读文学艺术读物,可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陶冶情操,使自己变得高尚。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能使我们每个人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获得有用的知识,读的书多了,自然就懂得多了,“博学广识”也就是这个道理。正如高尔基所说的那样——读书能使“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多读好书,要与好书交朋友,凡是“开卷有益”的书籍,都应该把它看作良师益友。读书既能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又能够清洗心灵,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使自己变得高尚。

只有认清楚为什么要读书,才能很好地读书!毫无目的地读书,效果是不会好的。

二、开展课外阅读,注重方法指导

新课标还明确提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不仅要引导学生广泛开展课外阅读,还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选择好了读物,阅读方法也非常重要。精读就是要对选择的读物仔细地读,要认真地熟读,深深地思考,细细地体会,反复地琢磨,许多名家名篇特别适合精读。比如阅读《水浒传》这本书,有很多同学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个故事特别感兴趣,那就得精读。先理清故事的情节,然后抓住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神态来分析人物的性格。你认为鲁达是个什么样的人?从书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然后找出相关的文字来剖析。精读三拳部分,从中品味鲁达的嫉恶如仇的性格。学生在精读读物时获得了方法,自己就可以不用他人指导,去读一些名著节本或科普类、诗歌类、报刊杂志等读物。拿到读物后可随手翻一翻,粗略地读,不求深层次理解,不求细节精细,只要大概知道读物的内容与其中的观点即可,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不求甚解,只会其意。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这也不乏是一种快捷有效的读书方法。对于现在小学生来说,功课又重,课余时间还得奔波于各类辅导班,课外阅读的时间不是足够充裕。我们现在有多少书啊!以前出版的不说,光是每年新出版的中国与外多的新书,包括知识性的、文艺性的、教育性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遠至历史,近至当代文学……真是浩如烟海,数也数不清,不可能本本都读,那怎么办?快速浏览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著名作家鲁迅先生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不费力,不劳神,往往在看非看不可的书籍觉得疲劳后,拿来消遣。”这种方式可以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的速度,同学们亦可试一试。

阅读时要一心一意,要集中注意力,眼到、脑到、心到、口到,手到,要边读边思考,把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及问题借助字典、词典、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真正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还可以通过不断地、及时地把自己能发生共鸣或联想的重点段落标记出来,或简洁地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做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读书写笔记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读书笔记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编提纲或概括主要内容。二是摘录书中的好词语,或是描写得精彩的片段。三是写体会——看过一本书后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这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读后感。写读书心得不一定读一本就写一篇,或是每篇都写得十分详细,而是要根据自己感想的深浅、多少来写。感想深的就写,感想浅的就不写或简单地写。写的时候要写体会最大的、感受最深的东西,不必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学会抓住重点。写的形式不限,写时可以根据个人的意境、思想、实际来写,可以写成一般文章的式样,也可以写成书信,甚至可以写成诗歌、日记等。实践告诉我们,经常写读书笔记可以巩固自己的阅读成果,便于加强记忆,加深理解。一句话:勤于动笔才能读好书。古人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结语

选择那些思想、境界、趣味、格调、语言、艺术诸多方面上乘的作品让学生广泛阅读,教给他们有效的阅读技能和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读书习惯,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詹晓玲,湖南大学子弟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读物好书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推荐一本好书
2021款理想ONE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好书共享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