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专家谈AI:认清“智慧”与“智能”

2018-08-24赵觉珵

环球时报 2018-08-24
关键词:硅谷博会环球时报

本报记者 赵觉珵

早在1983年,硅谷人工智能(AI)研究所创始人皮埃罗·斯加鲁菲就开始从事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研发工作。这位《硅谷百年史》作者、AI资深观察家2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总结了人工智能在近几年爆发的三大原因:计算速度提升到“30年前想都不敢想”的水平、全球用户提供的海量数据,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理念创新。

皮埃罗是在出席重庆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智博会)期间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在智博会期间,几乎所有企业和嘉宾谈论得最多的话题就是AI的发展与未来。

与其他发言者相比,接触AI时间最久的皮埃罗对于AI的发展显得更具有批判性。“未来一段时间内,机器人不可能与人类拥有同样的智慧,达到这个目标说不定需要1000年”。皮埃罗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之所以一些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混淆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人类的智慧与机器的智能。

“想要机器人拥有人类的智慧是愚蠢的想法”,皮埃罗如此断言,“阿尔法狗能胜过世界围棋冠军,但它不能像我一样‘随意拿起这支笔”。AI虽然冠以“智能”之名,但包括智能音箱、手机上搭载的智能助理等产品,经常会让使用者感觉面对的是“人工智障”。中科院的研究团队曾对当下流行的AI产品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谷歌AI的IQ得分为47.28,苹果手机搭载的Siri的得分为23.9,作为参考,一名6岁小孩的智商为55.5。

在采访现场,皮埃罗指着旁边的一个机器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道,“设计这样一个有‘眼睛的机器人是做无用功。制造者试图让机器人‘看到周围,但实际上机器人并不需要眼睛,它想要感知世界可以利用其他科技手段实现。”皮埃罗表示,人类需要眼睛是因为没有其他的办法,而给机器人加上“眼睛”既复杂又昂贵。“人类智慧和人工智能是不同的,试图完全仿照人类制造机器人、研究AI是毫无意义的。”“机器不会有人类智慧,而是有属于机器的智能。”

皮埃罗向智博会现场观众们介绍了不少硅谷正在推进的AI研发项目,但他承认,其中很多还属于初级阶段。在皮埃罗看来,目前还不知道AI发展的下一步确切在哪里,未来需要大量试错。“在硅谷,谷歌公司正在大量收购初创公司,希望能从中找到AI发展的下一个关键点。虽然其中90%的路径都会失败,但我们需要更多、更广阔的思路。”▲

猜你喜欢

硅谷博会环球时报
数字化将开启东博会里程碑式的新征程
充分放大进博会延伸效应
硅谷之谜
《硅谷之谜》
2016武汉光博会
2016CFB餐博会精彩瞬间
创新是硅谷的成功之源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