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公路路堑边坡防护加固技术

2018-08-24郭晓燕

山西交通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片石路堑坡顶

郭晓燕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山西 太原 03001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发展日新月异,公路边坡稳定防治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开挖建设,导致原有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甚至出现山体滑坡等灾害,严重危及各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确保公路边坡稳定得到了工程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高速公路路堑边坡防治技术进行探讨。

1 工程概况

大营至神池高速公路K26+012—K26+173段深挖方砂泥岩边坡,长161 m,左侧设有避险车道,边坡高43 m,为五级边坡;右侧边坡高26 m,为三级边坡。根据地质资料,地层视倾向与左侧边坡坡向一致,呈不利组合。施工期间,左侧边坡多次发生滑塌,采用了卸载的处治方案。右侧边坡按原设计已施工,一级边坡坡率1∶0.75,二级以上边坡坡率1∶1,一、二、三级平台宽度为2 m。一级边坡采用岩质路堑挡土墙支挡,二级以上边坡采用框架锚杆+30 cm浆砌片石防护,框架横、纵间距4 m,锚杆长度6 m。边坡防护施工完成后,经过一个冻融期,边坡防护出现局部鼓胀、变形,坡顶出现裂缝。见图1右侧边坡全景照。

图1 右侧边坡全景照

2 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路堑位于黄土覆盖基岩低中山区,路堑范围内海拔1 405.0~1 517.0 m,地面相对高差112 m。挖方段路基设计高1 450.42~1 463.71 m,路堑范围地貌为基岩山脊和黄土梁峁,地形起伏较大,地势左高右低,路堑开挖范围内植被以灌木、杂草为主。

2.2 地层岩性

根据地质资料,K26+012—K26+173段右侧挖方边坡地层岩性主要为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强风化砂质泥岩、泥岩、砂岩。粒状或泥质结构,节理裂隙很发育,岩体较破碎,抗风化能力较差。

2.3 水文地质

根据地质调查及钻探揭示,路堑挖深范围内无地下水分布,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3 现场勘察情况及原因分析

3.1 现场勘察

本工程K26+012—K26+173段右侧边坡2014年6月开始施工,开挖至设计标高后,从下至上依次施工挡土墙、框架锚杆防护,于2014年8月施工完成,经过一个冻融期,2015年7月边坡防护局部发生鼓胀,边坡顶部及平台出现裂缝。具体情况为:K26+042—K26+054、K26+122—K26+132 段共 22 m长三级边坡防护发生鼓胀。K26+040—K26+160段共120 m长边坡坡顶至坡顶外25 m范围内出现多条裂缝,其中,裂缝最大宽度15 cm,长度32 m。在K26+035—K26+047段12 m长边坡二级平台局部下沉,下沉量最大7 cm,同时平台边缘出现开裂。K26+056—K26+064段8 m长一级边坡挡土墙距离路面标高4 m处出现错动,位移3 cm(见图2)。

图2 边坡调查情况

2015年9月—2016年1月,通过对该边坡连续观测,对边坡台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的监测结果回归分析见图3。

图3 位移-时间、沉降-时间折线图

监测结果表明,该段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为保证K26+012—K26+173段右侧边坡稳定,对边坡进行防护处治。

3.2 原因分析

路堑边坡产生裂缝主要为地质、降水及施工质量原因。

3.2.1 地质原因

该段边坡路堑边坡主要以强风化砂泥岩互层为主,节理裂隙很发育,岩体较破碎,坡顶风化严重,稳定性差。

3.2.2 降水原因

受降雨影响,降水从坡顶渗入坡体,并在潜在滑带聚积,山体自身含水量增大,增大滑体重力和下滑力,渗水软化地层,增加了滑带土的孔隙水压力,减少其抗滑力及抗剪强度,经过一个冻融期,次年雨季时,边坡防护局部出现鼓胀,平台局部开裂下沉,边坡顶部出现裂缝[1]。

3.2.3 施工质量原因

调查过程中,发现框架内浆砌片石封闭施工质量较差,未按设计要求进行勾缝,砂浆部分已脱落,坡面有水渗入,未在框架内留有泄水孔,导致坡体内地下水无法及时排出,也是产生病害的重要原因。

4 处治设计方案

依据现场情况,结合边坡平台水平、竖向监测数据,该段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为保证该段边坡稳定,对边坡进行边坡放缓及锚索地梁防护处治,具体如下。

4.1 边坡坡率及边坡平台

一级、二级边坡坡率维持原设计1∶0.75、1∶1,一级边坡平台宽度维持原设计2 m,为了减小坡体下滑力,对三级以上边坡放缓、平台加宽,即坡率由1∶1调整为1∶1.5,二级边坡平台宽度由2 m加宽至15 m,采用30 cm10%灰土及2 m宽浆砌片石平台截水沟铺砌。

4.2 边坡防护形式

一级边坡防护维持原设计方案,采用路堑挡墙支挡,需对损坏部分进行局部拆除修补。二级边坡在已施工框架上增设锚索地梁,截面面积40 cm×40 cm,设置在已施工框架中间部位,地梁间距4 m。锚索采用6根Φ15.24高强度低松弛的预应力钢绞线,钢绞线强度为1 860 MPa,锚索设计为3排,长度分别是 17 m、20 m、24 m,锚固端长度均为10.0 m,锚索设计锚固力为900 kN。边坡坡顶裂缝采用10%灰土灌缝。平面布置具体见图4,横断图见图5。

图4 线路平面布置图

图5 K26+060横断图

施工顺序为先对三级边坡边卸载边拆除原框架锚杆,再施工二级边坡预应力锚索地梁,然后对一级边坡挡土墙局部损坏部分进行修补。地梁做法见图6。

施工时,在原有横梁和浆砌片石上刻槽,要求不切断横梁钢筋,使得地梁嵌入坡面30 cm,露出坡面10 cm。遇局部架空及地梁与内部浆砌片石空隙采用M10浆砌片石嵌补[2]。

图6 地梁设计图

锚索施工工序:钻孔→清孔→锚索制作→锚索安装→注浆→养护→锚索张拉→补张拉及锁定→锚头封闭。锚孔孔位应准确测放在地梁上,孔位误差不得超过±2 cm;锚孔的孔斜度(倾角)误差不超过±2°;实际钻孔深度应比设计孔深大0.2 m。锚索孔径130 mm,设计锚固力为900 kN,锚索采用6根高强度低松弛的预应力钢绞线(Φ=15.24 mm)制作,钢绞线强度Rb=1 860 MPa,设计预应力为钢绞线保证强度的60%,用OVM15-X型锚具锁定。锚索张拉应分两次逐级张拉,第一次张拉值为总张拉力的70%,两次张拉间隔时间不宜少于3~5 d。为克服地层徐变等因素造成的预应力损失,进行一次补偿张拉,然后锁定,切除多余的钢绞线,用C30混凝土封锚[3]。

5 结语

通过对大营至神池高速公路边坡鼓胀,平台沉陷的现状及成因,提出合理的边坡治理方案,得出以下结论:

a)高速公路工程设计中,要根据地质情况,合理地选择适合的边坡防治方案,尽量避免二次治理。

b)工程实施后应对治理的边坡进行观测,必要时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分析边坡的稳定性,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处治方案。

c)边坡治理过程中,做好截水沟的修建,避免雨水渗入危及边坡安全。

猜你喜欢

片石路堑坡顶
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监测与分析研究
山西省祁县G208公路某段深挖路堑边坡稳定性评价及防治对策
亿年瓷片
千秋亭废剩青山韩陵片石在人间
大体积片石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亿年瓷片
高边坡路堑监控量测技术控制要点
垃圾发电厂上的滑雪公园
矿车路线迷宫
矿车路线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