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重点探讨

2018-08-24

城市建筑空间 2018年7期
关键词:塔楼楼板层间

梁 勇

(华诚博远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260)

1 工程概况

某金融中心项目由高层办公塔楼和商业裙房组成。高层建筑屋面高度为72 m,幕墙高度为79.7 m。地上地下总建筑面积77995 m2。办公塔楼地上共16层,其中1~2层局部为商业,3~16层为办公。地下室共3层,埋深约19.8 m,地下室结构连成一体。塔楼采用密柱框架-核心筒结构,在3层楼面设置转换层,3层以上密柱间距为5.25 m,3层以下采用SRC柱和SRC梁进行转换,SRC柱间距为10.5 m。在塔楼北侧,外框柱和核心筒之间间距较大,因此设置1排内柱,内柱设计为H型钢轴力柱。外框柱和核心筒之间的间距约为13 m。核心筒外采用钢筋桁架组合楼板。

2 基础设计

本项目塔楼采用桩基础,需通过优化桩数、桩径、桩深及桩底注浆等措施,尽可能减小工程实施引起的地铁车站变形量。

因此,塔楼下承压桩采用桩径为850 mm,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为 C40,桩端持力层为⑨粉砂层。桩端埋深约58 m,有效桩长44 m,根据地勘报告计算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3900 kN,根据地铁要求,设计中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3000 kN。

除塔楼核心筒筏板和柱下承台厚度为1500 mm,其余范围抗水底板厚度为1000 mm。塔楼下桩位布置如图1所示。

图1 塔楼桩位布置

地下室其他部分采用抗拔桩,桩径650 mm,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为 C40,桩端持力层为⑦粉砂层。桩端埋深约51 m,有效桩长37 m,根据地勘报告计算的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1480 kN。

3 塔楼结构体系

3.1 抗侧力体系

塔楼抗侧力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周边抗弯密柱框架。周边密柱在3层楼面进行转换,3层及以上外框柱间距为5.25 m,3层以下为10.5 m。采用梁式转换,转换结构采用SRC柱和SRC梁,以保证转换层上下层刚度接近。抗侧力体系如图2所示。核心筒剪力墙从上至下基本连续,除东南角首层有1段内墙,需要进行转换。

3.2 塔楼重力体系

在塔楼范围,外框柱和核心筒之间的梁采用两端铰接连接,楼面体系将采用由120 mm厚钢筋桁架组合楼板、H型钢梁及栓钉组成的楼板体系。核心筒内的楼面体系采用150 mm钢筋混凝土板。

在转换层及屋面楼层,核心筒以外的楼板采用150 mm厚钢筋桁架组合楼板,核心筒以内楼板采用150 mm钢筋混凝土板。

图2 建筑结构抗侧力体系

4 塔楼弹性分析结果

4.1 设计假定

本结构计算与分析采用PKPM系列软件。采用多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墙元模型)分析软件为 CSI的 ETABS9.7.4。在进行结构的整体分析时,应考虑楼板对结构刚度的影响。结构计算与分析的主要假定如下。

1)嵌固端设于地下室顶板面(地下1层剪切刚度/地上一层剪切刚度分别为 x方向 =4.0,y方向=2.81,均大于 1.5)。

2)地震力计算采用CQC法。

3)振型数≥21,并满足有效质量参与系数大于95%。

4)采用全楼刚性假定进行整体分析。

5)地震计算中考虑结构的扭转耦联及5%的偶然偏心。

6)混合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阻尼比取0.04。

7)周期折减系数取0.90。

8)风荷载体型系数取1.3。

4.2 计算结果

塔楼多遇地震下的结构分析结果如下:①振动周期 T1(x+y)为 1.81 s,T2(x+y)为 1.64 s,T3(x+y)为1.51 s(T3为第一扭转振动周期);②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Ge为583707 kN;③总水平地震力 Fex为21651 kN,Fey为21865kN;④地震作用下剪重比 λx=3.71%,λy=3.74%;⑤地震作用下基底弯矩Mex=1166493 kN·m,Mey=1075800kN·m;⑥地震作用下顶点最大位移 Δex=56 mm,Δey=60 mm;⑦地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比 δex=1/1117,δey=1/992;⑧总水平风荷载Fwx=4724 kN,Fwy=4852 kN;⑨荷载作用下基底弯矩Mwx=201210kN·m,Mwy=221596 kN·m;⑩风作用下顶点最大位移 Δwx=9.3 mm,Δwy=11.5 mm;⑪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比 δwx=1/6858,δwy=1/5326;最大层间位移/层间平均位移(考虑偶然偏心),x方向为1.33 mm,y方向为1.19 mm。

4.3 计算结果分析

1)各项指标基本符合现行规范和规程的要求。

2)设计对薄弱部位(如楼板开大洞口处,转换层)采取加强措施,减少了不规则带来的不利影响。

5 结构抗震措施

根据对结构规则性的检查,虽然塔楼标准楼层规则,但外围框架柱在3层存在转换、2层东南角局部楼板缺失以及层间位移比>1.2,存在不规则现象。因此塔楼属于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根据JGJ3—2010《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应进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

1)在塔楼四角设置部分墙体,以提升结构刚度,使其承担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内力,减轻外框柱和核心筒的最大内力。

2)合理选择可靠的持力层,加大基础埋深,确保超高建筑的抗倾覆能力。

3)在地震作用下,增大底层剪重比,提高结构可靠度,使纵横向剪重比均大于3.2%。

4)采用抗震措施进行设计,以提高超高层结构的变形能力和耗能性能。

6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超高层塔楼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中相关问题,着重从建筑基础设计、塔楼结构体系、塔楼弹性分析结果及结构抗震设计等方面进行论述。实践证明,通过对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可大大提升超高层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猜你喜欢

塔楼楼板层间
预制叠合楼板的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应用研究
装配式叠合楼板施工质量控制
沥青路面层间剪切性能研究
厨房、卫生间楼板渗漏的主要原因及防治
四边简支PK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受力性能分析及应用
厄瓜多尔“向日葵”住宅塔楼
鹿特丹The Sax塔楼
荷兰Looping住宅塔楼
结合多分辨率修正曲率配准的层间插值
万象和项目超高层塔楼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