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永安青水民居长庆堂建构探究

2018-08-24青岛高科技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张春晓

城市建筑空间 2018年7期
关键词:正房木构檩条

文/青岛高科技工业园管理委员会 张春晓

北京世纪千府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青岛方华营造分公司 曲 飞

张春晓,青岛高科技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工程师

曲 飞,北京世纪千府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青岛方华营造分公司设计总监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建筑体系中,福建建筑以鲜明的地方风格独树一帜,福建传统民居是福建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本文的研究对象长庆堂位于福建省永安市青水畲族乡龙吴村180号,为蔡氏家宅。

选择长庆堂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有:①历史悠久,形制完备 长庆堂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距今已有175年历史,具史学价值,其平面布局采用青水民居典型的合院+护栊式,具有典型性;②特征鲜明 长庆堂的设计顺应地形,具有当地少见的2层倒座及前后高差2m多的中庭天井,气势恢宏;③保存较完好 多年来长庆堂中一直有人居住且时有修缮,给分析研究提供了较好基础。

1 复合的结构类型

长庆堂的结构形式体现出“穿斗+干栏”式和装配组合式2个特点。

1)“穿斗+干栏”式 体现出干栏式建筑与穿斗式结构2种特征,不仅具有典型的柱承重再以穿枋联系的穿斗式构架特征,还以架空地板层为主要居住面,架空层不高,或可称为“地面干栏式”,祖堂、走廊等空间无架空地板,总体上仍表现出干栏建筑特征。穿斗结构是南方木构建筑普遍采用的结构形式。干栏建筑模式产生原因是:该地区有丰富的林木;与防水、防潮及防御虫蛇猛兽的需求有关;地形过于起伏变化,不利于营建且不便地面居住。上述条件均与青水民居所处的山地条件、温润的气候及丰富的木材资源等自然环境相符。青水民居基本都采用“穿斗+干栏”式结构,木地板使用状况也大致相同,已形成一种固定形制。

2)装配组合式 长庆堂合院部分的建筑结构可分成主房和两厢加倒座,这两部分在结构上基本脱离。护栊作为独立单元添加在合院两侧,结构有整体性的部分如倒座上下间,但檩条单独处理,屋面做成两部分。此种结构体系体现出装配组合式特征,不将结构做成相连的整体是穿斗式结构的优点。装配组合式结构可根据地形灵活处理,其形成受当地多山的自然条件影响,与之配合的是层层叠落的屋顶。

2 合理的节点形式

2.1 体现穿斗结构

长庆堂采用的节点技术体现出对功能的适应性。长庆堂的各种节点充分体现出穿斗结构简便直接的特点。常见的挑檐形式是穿枋直接穿出柱身承接挑檐檩,加上上下副栱,层层出挑,将挑檐的荷载转移到穿枋上再转移到柱上。穿斗结构的特点在等级要求不高的挑檐节点表现得更明显,如大门挑檐、正房南挑檐等,这些节点未添加辅助构件,可清晰体现枋头与挑檐檩的承接关系,穿枋的作用可归纳为“穿”和“承”,节点在穿枋的一“穿”一“承”中达到水平方向联系和垂直方向承载2个目的。

2.2 增加辅助构件

长庆堂采用了很多辅助构件,有装饰性和增加整体稳定性的作用。

1)无论柱檩节点、柱枋节点还是柱穿节点,都可归纳为3种技术类型:①增加替木和插栱(见图1);②仅增加替木(见图2);③不增加任何构件。3类节点的使用位置基本遵循以下原则:插栱承替木只用于纵向节点,此种替木较长、较窄且形状简单,无过多装饰;单独使用的替木均与精心雕刻的穿、枋一同出现,此类替木雕刻复杂;除正房中的祖堂、廊步和倒座中的个别位置,其他位置柱上节点均不添加任何构件,水平构件直接出榫入柱。古人使用替木是因对接的檩枋处使用的半榫结构的作用较差,易出现拔榫现象,从而导致结构松散,替木有减少梁架跨度和防止檩、枋拔榫及拉结的作用。穿斗结构中的“穿”通常是整根的,不存在拔榫问题,故替木表面看上去像是穿枋穿过柱的端部,其实均为独立构件。1根柱上即使有2个替木,也是单独两部分,可见其减少跨度的功能已完全退化,仅起到装饰作用。固定方式是水平方向插入柱中,垂直方向用铁钉固定。

2)斗栱并非必须是穿斗式结构,长庆堂斗栱有如下特点:①多用插栱 插栱的特点是不设栌斗而将斗栱直接插入柱中,因穿斗构造没有多少梁枋可承托,斗栱多采用偷心造形式,上承替木,这在福建民居中很普遍,斗、栱的形态和权衡尺度均与北方官式做法相异,不同位置采用的斗形态差异很大,挑檐下的栱是穿枋的延伸,形成的形态比例是长、高、薄,其上的斗棱角分明,与替木一同使用的插栱上斗略小,但略施雕刻后的形态遒劲有力,亦有厢房上的挑檐将檩头加工成斗,并非斗栱的独立构件;②斗栱雕刻 斗栱雕刻化是整个东南民居的共同特征,长庆堂中的斗栱雕刻力求庄重,不做纹样且只调整形态,大部分插栱上斗、栱、替木都会沿中线对称地简单雕刻,唯有倒座内的莲花形栌斗装饰性较强(见图3),这些雕刻相比其他位置花样迭出且略显粗疏,但不会破坏斗栱的基本形态,插栱加替木模式是固定统一的,但个别也会根据旁边的装饰风格略作调整,如轩顶下两端的插栱(见图4)。

2.3 顺应榫卯开口

榫卯交接的构件数目少,形式较简单,一般为简单的刻槽穿插,无很多复杂精密的榫卯,但简单之中蕴含着多样性。

1)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榫卯做法 如副檩与祖堂中柱的交接,在祖堂中柱上刻槽作卯,将副檩距端部一段距离处刻窄作榫的做法,取得了极优的稳定效果,厢房的檩头做成斗状承托其实是一种具有装饰性的特殊榫卯。

2)与用材形态相配合的榫卯 正房檩条做成梯形,下端较小便于插入柱中,不用在柱上开过大榫口,上端较大可与椽条有更大接触面积,承接更稳固(见图5)。

3)与用材大小相配合的榫卯 用材大小不同,构件连接方式也有变化,当柱径明显大于檩条宽度时,如正房明次间和倒座明间,在柱顶开槽放檩条,当柱径和檩条直径较小且无明显区别时,在檩条上开榫口,柱端做卯穿入(见图6),榫卯形式灵活便于木构等级变化。

图1 插栱和替木

图2 仅增加替木

图3 莲花形栌斗

图4 轩顶下的插栱

图5 正房檩条

图6 在檩条上开榫口柱端做卯穿入

3 多样的榫卯类型

青水民居榫卯交接的构件数目少,形式简单,一般就是刻槽穿插并无复杂精密的榫卯。长庆堂中出现的榫卯类型如表1所示。

间与间的檩条是断开的。檩条有2种相交方式:一种是使用燕尾榫;另一种是圆檩的半榫(檩条端部互开半榫相扣再由柱固定)(见图7)。燕尾榫既可用于梯形檩相交,又可用于圆形檩相交。用于梯形檩时燕尾方向需垂直于柱子横截面,用于圆形檩时燕尾方向则不固定。圆檩的半榫主要用于护栊,并非全部檩条相交均采用此种榫卯,在一些次要位置(如外护栊的某些檩条之间)直接将2根檩相对放于柱上,檩与檩不相交。

横向的穿相交常用半榫,若纵向的枋相交,因水平方向处于同一高度,则采用特殊的“剪刀固”榫卯,即枋头做成田字形相交,如剪刀交叉在一起(见图8)。各种榫卯均有特定的使用位置且用法严格。

4 明显的木构等级

纵向发展上,长庆堂存在着对祭祀空间的层层递进;横向发展上,长庆堂则存在从祭祀到生活再到生产的并置渐变过程。木构架的等级层次要与其相对应,从主房、两厢、倒座、内外护栊的构架剖面比较可看出,其间存在明显的等级变化。

1)步架数变化 主房前后共12步架,倒座8步架,厢房6步架,内护栊7步架,外护栊6步架。

2)装饰变化 主房与倒座明间装饰丰富,穿枋木雕精致且多用月梁。两厢和护栊穿枋均为直梁,不用月梁且不施雕刻。护栊部分柱省略柱础。

3)挑檐变化 主房、倒座前后均有挑檐,两厢和内护栊单侧有挑檐,外护栊无挑檐。

表1 榫卯类型

图7 圆檩半榫

图8 剪刀固

4)用材等级变化 ①柱径变化 祖堂媳妇柱柱径约280mm,其他柱柱径约230mm,倒座柱径约200~250mm,厢房柱径约190mm,正房次、尽间柱径较小,约150mm,护栊柱径参差不齐,但都不大于祖堂柱径;②檩条用材变化 正房中明间和次间、檩条横截面为上大下小的梯形,最宽处为150mm以上,副檩更达到300mm宽,倒座上层、两厢使用圆檩,正房尽间、护栊使用圆檩且直径较小,约100mm;③穿枋用材 两厢、护陇所用穿枋明显窄于正房和倒座(见表2)。

木构等级变化源于礼教尊卑的等级秩序,先祖的牌位在正房的中心,长辈住正房侧室,各部分木构架的隆重程度要与其级别相对应,秩序井然。祭祀礼仪用房最高,只要涉及到礼仪待客功能的房间,木构架等级就会相对隆重;生活用房次之,但生活用房间的构架无明显等级区别;生产用房等级最低。正房两端的尽间虽位置比厢房倒座重要,但用材等级不高,甚至比有些护栊用材还少,主要因其位置隐蔽且不引人注目,建造时将较大用材用于合院中易被关注之处。

在木构架规模上,正房12步架,厢房6步架,都是青水民居普遍采用的大小,倒座8步架比其他住宅常用的6步架规模大,普通6步架倒座因构架较小,中柱一般为不落地的瓜柱,长庆堂倒座虽规模扩大,中柱仍采用传统的不落地方式。

5 结语

长庆堂部分木结构不合理,倒座采用上下层结构分开的做法,其实是建完1层部分再将2层置于其上,虽采取一定加固措施,但本质上是无直接关系的两部分,不利于结构的整体稳定性。究其原因,一些200年以上历史的土堡建筑和近几十年新建的2层木构民居均采用一根整材贯通上下两层的做法,两层分开并非因木材长度不够,可能是长度足够的木材不够多,也可能受当时施工法等条件限制,或对结构整体性无充分认识,这也是老式青水民居仅2层的主要原因。

表2 各部分构件尺寸对比

猜你喜欢

正房木构檩条
京西地区青砖类传统民居热工性能现状评价与外墙优化设计研究
隅撑对檩条受力的影响分析
山西发现一口2000余年前的大型木构水井
吉林省满汉融合区域乡村住宅院落空间布局探析
温度对檩条作用的分析
木构的味道
山西蒙元仿木构墓葬文化特征研究
一种采用嵌套L型檩条将简支C型檩条加固为连续檩条方法的分析研究
王家烈故居
记 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