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研究与教学研究的有机融合
——以高中物理学科为例
2018-08-24陆丁龙
陆丁龙
(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学院,上海 201508)
本文借助教研平台,在高中物理学科教研中,通过优化学科教研设计、创建结构化教研素材、丰富学科教研方式、架构作业研究逻辑链、创设“可视化”教研场,能有效促进作业研究与教学研究的有机深度融合,为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提高、学科作业品质的提升探索出一条作业研究的新路.
1 谋略与设计
1.1 目标内容
(1) 搭建多功能区域学科教研信息技术平台,为作业研究的转型、升级、提质,提供技术保障.在教研平台上开设了含“教研活动、资源共享、视频观课、评价量表、协作区、互动研讨”等8大功能模块,以满足作业研究与教学研究有机深度融合的技术需求.
(2) 开展有利于作业研究的结构化教研资源库建设,提高作业研究的实效性.在教研资源共享模块,可以上传、存放、查看和下载“教学设计”“教学说明”“教学课件”“教学视频”“配套作业”等结构化教研资源,以立体视角开展作业研究.
(3) 架构作业研究与教学研究的有机深度融合的路径,提高作业研究的逻辑性.评判作业的优劣需对标课程标准、对照教学设计、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最近发展区,利用8大模块功能,通过线上与线下、集中与分散、即时与延时相结合的教研方式,将作业研究融入在整个教与学的场域中,得到有效舒展和开枝散叶.
(4) 开展作业量表工具的研究与编制,提高作业的科学性.作业研究需要评价工具和实证数据,通过作业品质评价的指标选择和工具编制,使作业研究从“经验”走向“经验+实证”,增强作业研究和作业评价的可检测性、可评价性,提高作业评价工具量表的示范性、导向性和科学性.
(5) 开展基于平台的作业研究实践,提高作业的生成性.实践是检验设计的最好方式,在高中物理学科中,开展作业研究与教学研究有机深度融合的实践,积累过程性作业研究资源,形成作业研究成效.
1.2 路径设计
(1) 组建“班子”.一是成立领导团队,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起到价值引领、谋略设计作用,体现主创性;二是组建推进团队,主要由高中物理教研员和区内高中物理学科骨干组成,发挥专业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体现主导性;三是形成实施团队,由各学校高中物理学科教研(备课)组长领衔的全体学科教师组成,实现行动落地作用,体现主体性.
(2) 摸清“底子”.一是开展聚焦作业研究的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确保作业研究“有道”和“有术”;二是开展区域高中物理学科作业现状调研和分析判断,找准作业研究的“起始点”和“共振点”.
(3) 寻找“路子”.一是优化以课例为载体的作业研究与教学研究融于一体的设计;二是建构支撑作业研究的结构化教研素材,确保作业研究“有料”和“有为”;三是预设作业研究的行动推进路径,实现作业研究上下联动.
(4) 瞄准“靶子”.一是作业研究需更加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二是作业质量高低的评判需紧密联系“减负增效”的有效落实;三是作业设计必须契合学生的学情、学向和学能.
(5) 牵好“鼻子”.一是做好基于大数据下的信息汇总和作业评价;二是基于作业评价结果,开展科学诊断;三是精准施策,扎实推进作业品质提升行动,促进一线教师作业研究能力和作业设计能力的提升.
2 组织与实施
2.1 研究流程
(1) 准备环节.一是做好研究预设.首先,推进团队依据领导团队的学期目标要求,按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分类,精心预设带有鲜明作业研究主题的系列课例载体.课例源自 “一师一优课”平台的课例库存、学科导师新开设的课和一线教师按照作业研究要求新开设的课.其次,推进团队确定提供用于作业研究的课例人选,明确作业研究与教学研究融于一体的结构化教研素材的内容要素和时间节点.二是做好素材建构,教师开展教学设计、课件设计、课时作业编制、课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实录,并将上述结构化教研素材上传教研平台.三是做好量表设计,推进团队需负责作业评价指标的提炼和评估工具的编制,并将各类工具上传教研平台.四是借助学科教研微信群,做好基于课例的作业研究的信息发布,确保所有教师在第一时间了解教研信息、研究任务和研究要求.
(2) 实施环节.一是课后作业评估.高中学科全体物理教师,依据作业研究的目标任务,通过借助教研平台提供的结构化教研素材,采用线上线下、集中分散、即时延时相结合形式,依次完成相关课例的教学设计、教学视频、课后作业等结构性作业研究素材的观看.在此基础上,利用平台中预先设计的作业评价量表,完成“课时作业题目属性表”(表1)“课时作业属性统计表”(表2)以及“课时作业试题评价表”(表3)的评估和填写.二是 评估结果上传.每位教师将个人填写的“课时作业题目属性表”“课时作业属性统计表”以及“课时作业试题评价表”,上传教研平台数据库.
表1 课时作业题目属性表
表2 课时作业属性统计表
表3 课时作业试题评价表
填表说明:根据达成程度的高低依次打分,每项最高5分,最低1分.
科学性,是指试题内容必须是科学的、正确的,试题不能有原理上的缺陷,或与实际相矛盾;一致性,是指试题内容与要求应与课时教学内容一致,且遵循《上海市高中物理教学基本要求》;典型性,是指试题能考查学生对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
(3) 总结环节.统一由推进团队完成,其中包含如下工作:一是借助教研平台数据库,对教师上传的评估信息,进行数据统计、汇总、分析、判断.二是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出具课后作业品质总体评估报告,提供作业改进意见,以供全体教师学习讨论和借鉴参照.三是借助平台使用实名统计信息以及可视化教研数据,评估每位教师参与作业研究的参与度和品质水平,为后续作业研究寻求新的突破.
2.2 研究案例
(1) 课例名称:第2章B“力的合成”(第1课时).
(2) 研究素材:教学设计、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教学说明、课后作业(略).
(3) 研究平台:金山区教研平台(学科教研微信群,作为辅助,用以活动发布和研究部署)
(4) 研究工具:课时作业试题属性表、课时作业属性统计表、课时作业试题评价表.
(5) 结果呈现:属性表填写结果、数据统计表结果、试题评价结果及问题建议等,见表4—表6.
表4 “力的合成”第1课时作业题目属性表
表5 “力的合成”第1课时作业属性统计表
表6 “力的合成”第1课时作业试题评价表
续表
3 思考与畅想
通过区域高中物理学科作业与教学的一体化研究实践,初步解决了“工学矛盾”,促进了作业研究的常态化,提升了作业研究的实效.为持续推进基于教研平台的作业研究与教学研究的深度有效融合,需在以下3方面不断努力:
(1) 加强学习,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深入开展“课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研究,完善习题属性表与作业评价表的编制,发挥量表工具的科学导向作用.
(2) 加强作业与教学的一体化研究,促进区域作业研究的转型升级提质.构建更为结构的作业教研素材,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相互印证.架构更为逻辑的作业研究流程,实现作业融合于教学研究的常态化.
(3) 优化平台功能,促进作业研究更加顺畅.加强教研平台的技术研究和压力测试,使数据上传、量表嵌入更便捷,后台数据统计功能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