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常规扫描结合MRCP对胆管内乳头状肿瘤的诊断价值
2018-08-24李群兰
吴 辉,李群兰
肿瘤一直是困扰人类健康的多发性疾病,根据肿瘤的不同病变与影响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1]。胆管内乳头状肿瘤(IPN)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可分泌粘液的肿瘤,一般见于肝内胆管,并多伴发胆管内结石或胆管闭塞等症状[2],临床上常规检查容易出现误诊现象。IPN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如果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较好。磁共振成像(MRI)是当前检查和诊断IPN较为常用的手段,有研究发现[3],MRI检查结合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管癌中应用效果显著,但是在IPN的应用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80例IPN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探讨MRI常规扫描结合MRCP对IPN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收集医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IPN患者,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 27~75(50.35±1.43)岁;农村户籍 24 例,城市户籍 56 例;体重指数(BMI)21~27(25.20±0.28)kg/m2;合并胆管内结石68例,胆管闭塞52例,增生性胆管内炎症48例。组织活检病理学诊断:胆管内乳头状腺瘤25例,胆管内乳头状腺瘤伴癌变34例,胆管内乳头状癌21例。其中23例合并结石,可能因为IPN导致胆汁淤积引起。
纳入标准:(1)IPN经过临床组织活检检查证实,并且可以收集到患者完整检查和病史资料;(2)具有相关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反复上腹部不适或右上腹部疼痛,伴畏寒发热、黄疸,合并胆管结石等;(3)研究符合伦理道德原则,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消化系统疾病,或者患有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疾病;(2)意识障碍或者精神系统疾病无法配合患者;(3)依从性差,或者拒绝参加研究者。
1.2 检查方法 (1)MRI扫描:采用西门子核磁1.5T(MAGNETOM Avanto,Avanto1.5T),扫描过程采取一次性屏气成像,扫描部位为肝脏,时间约为25 s,设置扫描层厚为10 mm,每间隔2 mm行冠状位与横断位扫描;T1WI的参数设置为:3D-FLSH,TR 128 ms,TE 3.9 ms;T2WI的参数设置为:3D-TSE,TR 5.1 ms,TE 59.9 ms。 (2)MRCP 扫描: 选用西门子SYMPHONY1.5T超导型磁共振仪。横断位T1WI采用单次激发快速回波序列进行扫描,参数设置为:TR 1000 ms,扫描层厚为8 mm,行距为1 mm;并行厚层2维单次激发快速回波序列扫描和薄层2维单次激发快速回波序列扫描,厚层分别设置5 mm、4 mm,行无间距扫描。横断位T2WI扫描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参数设置为:TR 3000 ms,TE 80 ms。
1.3 观察指标 患者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进行检查,对于诊断有分歧时,咨询另一名影像医师进行判断。
IPN影像学胆管扩张类型[4]:肿瘤区域胆管扩张、动脉瘤样扩张、弥漫胆管扩张(未见肿瘤组织)、弥漫胆管扩张(明显肿瘤组织);胆道扩张程度分级标准:轻度(<50%)、中度(50%~100%)、重度(>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扫描的影像学特征 MRI影像上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形状,肿瘤轮廓表现为扁平、珊瑚状,并能够反映一定的软组织信号和病灶;肿瘤组织的T1WI信号较弱,T2WI信号略显增强,但是,对胆管内壁观测不清晰。胆道扩张检查结果:肿瘤区域胆管扩张23例,动脉瘤样扩张35例,弥漫胆管扩张(未见肿瘤组织)13例,弥漫胆管扩张(明显肿瘤组织)12例。本组80例中,MRI诊断误诊19例,其中胆道结石12例,其他7例。
胆道扩张程度:轻度10例,中度37例,重度33例。肝内分支胆管直径平均(9.67±2.31)mm,扩张胆总管直径平均(11.78±3.42)mm。病变部位:胆管内乳头状腺瘤25例(左肝内3例、右肝内6例、肝门7例、胆总管5例、弥漫型4例)、胆管内乳头状腺瘤伴癌变34例(左肝内10例、肝门12例、胆总管7例、弥漫型5例)、胆管内乳头状癌21例(左肝内5例、右肝内6例、肝门4例、胆总管3例、弥漫型3例)。
2.2 MRCP扫描的影像学特征 MRCP影像上可以清晰地识别由肿瘤组织所造成的充盈缺损,可清晰识别胆道弥漫性胆管扩张,可以直接显示肿瘤与胆道的关系,可以显示肿瘤与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肿瘤在高信号的胆管内呈现中等信号;MRCP检查胆管为典型的树状、藤叶状改变,其中,27例可见梗阻近端胆管扩张,22例可见动脉瘤样扩张,34例可见胆管扩展。本组80例中,MRCP误诊8例,均将IPN误诊为胆道结石。
2.3 3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 MRI+MRCP检查的确诊率显著高于单独MRI和MRCP(P<0.05),而单独MRI与单独MRCP检查的确诊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3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n=80)
注:与MRI、MRCP组比较,①P < 0.05,与MRI组比较,②P < 0.05
3 讨论
IPN是肝胆器官组织中不多见的一类肿瘤,临床上多为良性,但也引发患者的恐惧心理,而且也存在恶化风险,由此给患者带来潜在的安全威胁。因此,及时诊断并治疗IPN是临床上必须关注的问题。目前,临床上多使用MRI常规扫描对IPN进行诊断,该方法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相对于传统的CT扫描也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采用单一的MRI常规扫描的诊断准确率还不高,误诊的概率仍然比较高,并由此引发一些医患矛盾。舒大翔等[3]指出,临床上患者一方面不愿意主动检查是否患有肿瘤,另一方面在治疗的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心理恐惧。为此,必须选择一种高准确率的诊断方式,以简单化IPN的诊断,提高诊断准确性。MRCP扫描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检查手段,在临床上以其相对较高的影像资料信息获得了临床的认可。而将MRI常规扫描与MRCP扫描进行结合应用,则成为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的主要方式[5]。
有研究通过CT检查IPN胆管表现为类圆形、结节状等[6],但是密度高于胆汁,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方法,但是不能准确地显示相对位置。MRI鉴别诊断,一般情况下可以确诊胆管结石[7],但是需要与胆管内乳头状瘤鉴别,根据胆管结石MRI信号多样进行判断。胆管结石T1WI为低、等或高信号,管内乳头状瘤T1WI表现为胆管内明显低信号的液体中出现不规则稍低信号影[8],T2WI表现为胆管内显著高信号的液体中出现稍高信号影,与胆管内结石的信号明显不同。
MRI检查IPN主要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主要为肿瘤区域胆管扩张、动脉瘤样扩张、弥漫胆管扩张、弥漫胆管扩张等,并且可见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但是部分平扫看不见或者无法确定具体的相对位置,因此,需要MRCP检查再次确认,提高诊断准确率。本研究结果显示,MRI组的确诊率为76.3%,MRCP检查确诊率为86.3%,而MRI+MRCP联合检测确诊率为96.3%,高于MRI组、MRCP单独检查确诊率,说明两种方法联合检查可以明显提高检查准确率,减少IPN误诊、漏诊情况。这是因为常规的MRI检查无法准确地判断肿瘤与胆管的关系,并且检查过程中可能导致肝脏囊腺瘤,而结合MRCP检查可以有效地定位肿瘤样扩张与肿瘤样扩样胆管与胆位置的关系,减低IPN误诊率。
综上所述,采用MRI扫描与MRCP扫描的联合检查可以从不同角度显示IPN的相关特征,有效提高IPN诊断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