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作用
2018-08-24王岩
王岩
近几年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冠心病发生率居高不下,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冠心病治疗中, 心血管介入术应用逐渐成熟与广泛, 特别是在治疗冠脉闭塞疾病中优势显著[1]。不过, 介入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常见, 容易影响预后。基于此, 针对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应做好预防。氯吡格雷在一些研究中指出可预防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本文针对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 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治疗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60例。纳入对象临床资料完整, 确诊满足冠心病诊断标准[2], 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研究,且均有介入术指征, 同时排除严重肝肾等脏器病变、不愿意配合研究, 以及本研究药物过敏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氯吡格雷组, 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3~78岁, 平均年龄(57.8±6.8)岁;病程2~19年,平均病程(8.5±3.5)年;冠心病类型主要包括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10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6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氯吡格雷组中男16例, 女14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7.3±6.7)岁;病程3~19年, 平均病程(8.8±3.4)年;冠心病类型主要包括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12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6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冠心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 采取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对冠脉≥75%目标实施血管支架置入术。两组患者介入术后均接受氯吡格雷治疗, 其中对照组治疗时间为1年, 而氯吡格雷组治疗时间为1.5年。用药方案为采用氯吡格雷75 mg治疗, 1次/d。
1. 3 观察指标 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栓素B2水平并作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栓素B2水平比较 治疗前, 氯吡格雷组患者血栓素B2为(158.59±18.95)ng/L, 对照组则为(158.76±18.68)ng/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50,P=0.9722>0.05);治疗后, 氯吡格雷组血栓素B2为(57.89±10.22) ng/L, 略低于对照组的(58.89±10.14)ng/L,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805, P>0.05)。
2. 2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氯吡格雷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冠心病在老年人群中好发, 作为一种常见疾病, 老年人群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几率较高, 增加冠心病的治疗难度。常规药物治疗冠心病有一定效果, 但并不理想, 药物副作用大, 而且治疗时间较长, 一些患者无法坚持治疗, 使得预后较差[3]。近几年, 冠脉介入术在冠心病治疗中逐渐开展起来, 显示有不错的效果。冠脉介入术从传统的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逐渐发展出支架术, 使得冠心病介入术治疗出现革命性改变, 让冠心病治疗进入新阶段。此外, 近几年出现的药物洗脱支架术的开展, 使得狭窄所致的再次血运重建得以减少, 这种方式成为介入术治疗新的里程碑[4-8]。不过,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较多, 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影响, 需加强重视。基于此, 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需加强新学挂不良事件的预防处理, 而药物预防成为主要方式。将本院收治的60例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氯吡格雷组, 对照组接受氯吡格雷治疗1年预防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 而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治疗1年后继续治疗0.5年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 结果显示, 治疗前, 氯吡格雷组患者血栓素B2为(158.59±18.95)ng/L, 对照组则为(158.76±18.68)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50, P=0.9722>0.05);治疗后,氯吡格雷组血栓素B2为(57.89±10.22) ng/L, 略低于对照组的(58.89±10.14)ng/L,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805, P>0.05)。氯吡格雷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氯吡格雷应用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可以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而且可以明显改善血栓素B2水平,但是在介入术后用药1年以上者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可见介入术后应用氯吡格雷时间越长者能更好地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冠心病介入术在改善冠心病血运方面是比较有效的方案之一, 但这种手术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几率较高, 为此寻求有效的预防方案一直是近几年心内科的热点课题。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预防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常用药物, 而血栓素B2是反映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指标之一, 介入术术后波动幅度可反映血小板聚集情况, 因此该指标成为本次研究的重点之一。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治疗后氯吡格雷治疗者血栓素B2水平显著降低, 说明血小板聚集较低, 即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更少。氯吡格雷作为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作用机制在于通过和血小板膜表面二磷酸腺苷(ADP)受体结合, 使得纤维蛋白原难以和糖蛋白Ⅱb/Ⅲa受体结合, 从而对血小板聚集作用产生抑制作用[9], 逐渐被临床接受与认可。
综上所述,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采取氯吡格雷治疗1年以上可以更好地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而且在改善血栓素B2上有着不错的价值, 值得借鉴。
[收稿日期:2018-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