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2018-08-23冯春辉
冯春辉
【摘要】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成长为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如何提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分析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五点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有效性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至关重要。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阅读知识体系,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试图构建高效的习作教学体系,通过找准教师教学的目标定位,培养学生自主习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功底,浅谈几点看法和认识。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目标是教学的统领和核心,准确制定目标非常重要。当前,小学生作文写作非常焦虑,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教学的目标定位不准,超阶段教学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教师片面制定教学目标,在学生一、二年级的时候,就要求学生开始写作文,有的教师把五、六年级的习作要求指导三、四年级学生。虽然三、四年级的个别学生已经达到了五、六年的水平,但是用高年级标准要求低年级学生,疏忽了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使学生难以承受精神压力和心理的负担,造成写作能力没有进步。
2.对学生的期待过高。有的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期待过高,希望学生不用学习就天生写出好文章,这种过高的期待,致使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而丧失习作的兴趣和自信。有的教师和家长经常用成人的要求和标准,来看待小学生的作文,对他们严加要求,拔苗助长,使学生失去了最初的天性和想象,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策略
1.精准制定写作教学的目标。如果教师能够想千方、设百计,为学生带去习作的成功和快乐的体验,将极大激发学生对待习作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所以,教师在习作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要尊崇快乐至上的原则,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制定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目标,遵照学生学习的意愿,通过愉快的教学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习作动力,获得写作情感的体验。
2.不要刻意追求学生写作的数量。量变产生质变有其道理的,但不适合任何教学场合,有的教师奢望学生通过不停的写作和练笔,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这是极其错误的想法。写作不同于其他学科,一味盲目的追求数量,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为写作是不断修改、反复锤炼文字的过程,需要通过修改来提升质量,进而获得写作能力的提升,产生质的飞跃。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不盲目追求写作的数量,对语文课本中布置的写作任务,实行大作文过关制度,对每一篇都精益求精,严加要求,对写作达不到要求的学生,教师要进行讲解,使之达到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在每一篇习作中,都能有所得,从中切实获得知识。
3.要善于挖掘班级中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最好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他会悄无声息地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学生。小学校园每个班级都有写作优秀的学生,这是习作榜样的源泉。教师可以把这部分学生作为班级的榜样,采取优秀作文共享的机制,将每次学生写的作文整合出来,编印优秀作文集,使班级优秀的作文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另外,教师也可以在班级开辟作文角、名句专栏,让学生把优秀的作文张贴出来,供班级的学生观看和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班级里优秀的写作者,进而增强向好学生看齐的意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榜样的力量激活习作的动力。
4.要培養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优秀的写作高手是善于观察的,身边的人或事物等,这些都是学生写作很好的素材,把这些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之中,不但文章写的真实,而且还更为细致。因此,教师要善于训练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的能力,通过课堂的有效引导,教育学生课下也要善于观察,把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写成描述性作文,便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懂得品味生活,生活之中的事例处处充满了美好,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所想到的,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描述记录下来,积累生活之中的点点滴滴,养成分析事物的能力,掌握分析事物的正确方法。
5.要坚持写作与阅读相结合。写作文是一个动笔的过程,但仅仅依靠反复的写作,不去阅读固然不行,必须要坚持读写结合。阅读是习作的基础,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尤其是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不仅要会读,而且还要会运用。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经常性阅读课外读物,吸收和积累有益的语言,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底蕴,在潜移默化之中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教师只有抓住了教学的切入点,才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促使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写作的动力,真正做到为习作服务,为筑牢习作功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先政.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分段训练模式初探.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1)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