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校教师语言暴力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8-08-23李昌垒

东方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暴力培训语言

李昌垒

关于教师语言暴力研究,国内学者桑青松(2007)认为教师语言暴力是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语言,导致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健康受到侵犯和损害;他还指出常见的教师语言暴力有挖苦式、呵斥式、孤立式、比较式、告状式和结论式几种类型。聂桂兰,张霭云在《对教师语言暴力的理性思考巾》对语言暴力界定为:“是指用语言实施的对他人精神造成伤害的行为。它可以产生于任何关系群体。在不同的关系群体中,语言暴力的实施者和承受者各不相同。语言暴力表面上看起来受害者的身体没有受到伤害,而实际上这种暴力是直接伤害人的情感、自尊和心灵致使受害者承受巨大的心理痛苦。这种伤害对人的危害程度与身体伤害是可能产生同等后果,最坏的结果会危及人的生命。”鲁晓平在《教师语言暴力探究》一文中将语言暴力定义为“指利用嘲笑、挖苦、讽刺、谩骂等侮辱性、歧视性的语言,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的一种语言行为。”相对于体罚,语言暴力虽然没有在受害人的肉体上造成严重的身体损伤,不属于“显”暴力,但是语言暴力指向心灵深处,其造成的精神伤害远甚于肉体伤害。这是一种不易觉察,难以监管的“隐性暴力”。[1]

“教师语言暴力”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滥用虐待性暴力,是教师这一主体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所施加给学生的言评上的伤害。[2]关于教师语言暴力的研究国内外都已经非常多,可以参考的文献资料也很多了,但是大多都是从教师个人素养和工作方式两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笔者作为农村一线教师,尝试从教师行业本身的环境因素、师生成长因素、家庭因素以及师德师风等方面对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环境因素

1.传统教学的“传帮带”效应

教育方式跟时代背景有很深层的映照关系,在传统教育理念里信奉“严师出高徒”,在教学方式上就容易异化为“棍棒出效果”。对于乡村教师而言,定向培养的老师更突出地体现了教育“传帮带”效应,做学生的时候老师怎么教,当老师后也依葫芦画瓢地教,加上农村学校信息闭塞,硬件落后,培训机会少等原因,传统生硬的教学模式被代际传承。传统教学模式与新时代学生认知容易产生冲突,造成矛盾。而部分教师用语习惯也被代际传承了,这也包括了教师的暴力语言。

2.教师专业培养与校园实际脱节

师范类高等教育的课程设计比较理论化,专业性强,但是跟学校工作实际区别很大,学校课程又没有衔接性内容,导致很多教师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疲于业务应付,难以施展专业能力,很多理论的东西还来不及实践就荒废了,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考试的指挥棒效应,教参的方向性从侧面也限制了教师的思考。疲于业务加上局限的思考,教师专业化成长缓慢,在工作中压力巨大,容易急躁和粗暴,言语上也容易咄咄逼人。

3.教师入行门槛太低

有教研员这样评价近些年的教师:“成绩不好才读师范,师范里成绩不好才教书,书不好好教就知道抱怨教师行业不好。”这样的现象在农村地区比比皆是,特别是连片贫困地区,一度因为工作环境恶劣,工作量大,薪水待遇低等原因鲜有优秀毕业生愿意去,去了的也想着怎么走,导致教育师资不稳定,教师成长不整齐。同时,由于教育系统长期缺编少人,为了解决师资短缺问题,每年都低门槛招聘大量教师,甚至招聘很多没有教师从业资质的毕业生。有的地方某些年份更是出现了报名人数还没有招聘名额多的尴尬现象,这样无奈的“无底线”教师招聘,导致教育系统从业素养参差不齐甚至偏低,教与学的知识性专业性“供需”矛盾明显,更容易导致语言暴力出现。

4.教师岗前没有专业化的培训和要求

教师的岗前培训是最少的,很多教师招聘都在八月底完成,急急忙忙开一次岗前动员会就要上岗,岗前培训不到位,很多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都没有学到,上岗后很容易跟学生产生矛盾和冲突,而学校一般倾向于把年轻教师放到班主任的岗位上,希望年轻教师用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把学生管理好,同时也锻炼新教师,这种没有培训就“委以重任”的行业现状,容易让原本激情的教师变得没有耐心,时间长了,语言上的暴力也就产生了。

(二)学生成长因素

中小学学生的成长过程有很多特点,其中一个就是自我意识的成长,学生必然地因为知识与阅历的积累,思考的深入,逐渐地有了自我的意识,这个自我意识的其中一方面就是“成人意识”,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会从心理上要求被成人看待,会更要求被认可和被尊重,这是成长的必然过程,也是成长的必然需要。最集中的表现就是青春期,青春期会强化人性的弱点,这些弱点往往尖锐,反馈给老师的也是言语的暴力,教师在处置过程中容易“以暴制暴”,造成语言暴力。

(三)教师成长因素

学生的学习主要还是兴趣使然,而成人的学习,往往是困难倒逼。教师的成长缺少德育教育的评价机制,德育教育工作就天然地不被关注,也就不是“困难”。不是工作困难,教师就会理所当然地轻视德育教育和管理的学习,工作方法在教师成长中就主要是教学业务学习,自身的师德学习和德育教育与管理就会双双滞后,不能跟教师专业化成长齐头并进,教师语言上的任性问题就得不到及时调整和更正,語言暴力问题就变成了工作隐患而隐性存在。

(四)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分量最重的一环,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对于师生相处都是要求尊师重道,可是这个概念其实是单一的要求学生尊重老师尊重学问,并没有具体的针对师生正确相处的方法教育和配套示范,很多时候家庭对于师生相处的教育就是“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同样的,在学校又反馈的是“在家里要听爸爸妈妈的话”,这就缺少了一个直接而具体的师生相处方案,学生或者老师在遇到关系问题时,很容易就会因为不懂得如何处理而粗暴对待,这其中一种处理方式就是语言暴力。

(五)师德师风教育因素

跟家庭教育因素一样,在学校里,师德师风的教育其实也基本上处于像对学生进行防艾防毒教育一样,流于形式,基于表面,每年都一样,只有条条框框的宣读,没有原因分析和具体处理方案的训练,根本起不到对老师的教育和规范作用。同时,现在对教师的培训虽然很多,但是大多是教学业务培训,少有心理和社会学研究的培训,培训很多,却让大多数教师感觉都是理念概念上的学习,回到现实回到学校,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浪费了资源的同时,也让教师反感,教师语言暴力的困境依旧得不到改善。

参考文献:

[1]何宗艳:《学校场域中教师语言暴力现象的质性研究》;

[2]何宗艳:《学校场域中教师语言暴力现象的质性研究》;

猜你喜欢

暴力培训语言
反性别暴力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暴力的班长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我有我语言
暴力和痛苦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