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你才70岁,去打份工吧
2018-08-23国馆
国馆
前段时间,去深圳参加一个茶话会,分享关于家庭养老和育儿的理念。一个自主创业的人说:“我妈70岁了,我和她说,‘妈,你才70岁,去打份工吧。”当时,台下一片哗然。“你都这么大腕了,市中心大平层住着,为什么还让70岁的老母亲出去打工啊,这也太不孝了吧。”他解释道:“其实你们不知道,老年也需要忙,也需要存在感和目标感,也需要一份工作,体现价值。”听完他的演讲,我被深深折服。很多人把让老人退休后享清福,理解成了“把老人供着养着”。看起来是至孝,其实是不孝。
不久前,胡润百富发布《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先解释一下什么叫高净值人群:指的是资产净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通俗来说,花1万块钱不会心疼的人。这份白皮书中,研究人员调查发现,高净值人群中,三大最核心的需求在于:(1)自己的健康与发展,(2)父母健康,(3)子女教育。
有了钱,并不是拿着钱去享受。反而更加急切地思考,如何维持自己的发展,如何教育好子女,养育好父母,家族传承意识愈发明显。这好像和我们印象中达到财务自由标准的人们不一样,有钱了,并不意味着轻松、放任自流、享受。相反,比你有钱的人,更重视子女教育、父母健康,也更重视家庭。
养育父母
这份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每个高净值人群的家中,有3位平均年龄超过73岁的老人需要抚养。中国社会进入421家庭模式,两个小夫妻,需要养育4个老人和1个孩子。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也许可以给我们自己一点启示。
购买重大疾病商业险
之前,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爆朋友圈。作者是北京人,北京有房,东北有房,一年的收入是他夫人、岳父、岳母的收入总和,典型的高净值人群。一场感冒,大概一个月的ICU治疗,被逼到卖两套房子的地步。
每个人都有得大病的概率,相比之下,最基层的全面医保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报销非常有限。别说一个普通人家,一个高净值的家庭,一场大病就能压垮。所以,高净值人群非常注重给父母购买重大疾病的商业保险。一旦得病,医保报一层,商业保险报一层,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不让父母成为专职育儿保姆
朋友玮玮是两家化妆品店的店主,年入百万以上,两套房,可以算得上是标准的高净值人群。生了二胎之后,她很纠结,要不要让母亲过来带小孩?但带两个孩子,是一项任务很重的活,需要很多精力、时间和耐心,老母亲能不能撑得住呢?玮玮找老公商量:“要不要让我妈过来带孩子?”老公一口气回绝:“不行,我们宁可花高价钱请好的保姆,也不能让父母老了之后还要专门给我们带孩子。”
很多年轻人都希望父母能帮忙带孩子,这样自己就可以忙着工作,忙着做自己的事。但把孩子完全交给老人带,容易超出老人的能量极限。也许你没有条件请保姆,必须要依赖一下父母,但你一定不能让父母成为专职育儿保姆。养育孩子是你的责任,别把这份责任全部转嫁到老人身上。
支持父母工作
出人意料的是,高凈值人群非常支持自己的父母退休后去工作,做一些公益或社区类的工作。有些人很难理解:明明很有钱,为什么还要父母出去工作。
千万不要以为老年人退休了,就应该什么事都不干,每天溜达溜达,打打太极拳,散散步。退休后无所事事的老年人死亡风险更大。相反,退休后,有工作(当然,指的是劳动强度在承受范围内的工作)的老人,会更有存在感,更有目标和成就感。所以,对普通人来说,支持他们工作,支持他们找到退休后的晚年生活管理,这才是真正的孝心。
养育孩子
在养育孩子方面,高净值人群的教育理念,也值得我们深究和反思。有些教育理念,可能和当下流行的教育理念相悖,但不得不说,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孩子会更优秀。
分数很重要
作家毛西的一个朋友是生意人,收入不低。一天,毛西去朋友家做客,看到朋友孩子在客厅面壁思过。毛西问朋友:“孩子犯什么错了?”朋友说:“考试考了95分。”毛西问:“总分多少?”朋友:“100分。”
毛西一听炸了:“总分100分,只差5分就满分了!你还罚他?”朋友说:“不是我罚他,是他和我共同订下的目标,这次考试,要考98分以上。现在没有达到,当然要受罚了!”
毛西说:“分数有那么重要吗?”朋友说:“当然重要了,分数就是竞争指标,你说重要不重要?”
看到这个故事,我很惊讶。现在普遍流行的一种观念是,孩子的成绩不重要,快乐成长才重要。高净值人群的教育理念恰恰相反:分数重要,而且是非常重要。为什么说分数很重要?分数之高低,不仅仅关乎懂不懂如何考试,还关系到会不会学习,会不会弥补自己的短项。所以也请你告诉你的孩子:分数,很重要,要好好学习。
规矩意识
我们做读者调查的时候,采访过一位广州精英,她是一家金融公司的中层管理者,收入不错,她非常注重给孩子培养规矩意识。
例如起床。这位妈妈和孩子约定:“我只会喊你两次,如果你在我化好妆之后,还是不起床,错过了校车,那你自己想办法去学校,我不会送你。”结果孩子不信,后来因为起床晚迟到了,被老师当众批评。如此三四次之后,她只需要喊一遍,孩子就乖乖起床了。他开始懂得了纪律。这就是规矩意识。社会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所谓成长,就是熟悉并遵守这些规律和守则。
从小训练孩子的财商
李一诺是前麦肯锡的全球董事合伙人,现在的盖茨基金会的中国区负责人。小时候有一次,李一诺和妈妈一起出去买菜,买完菜回来之后,妈妈看了一下钱包,突然说:“那个老板少找给我两毛钱。”然后拉着李一诺回到商家,结果真是老板少找给妈妈两毛钱。
李一诺后来长大之后,对这件事情印象非常深刻,那个时候我就明白:“哇,原来妈妈知道自己的钱包里究竟有多少钱。”这一习惯在李一诺成长的过程中,被深深烙下来了。长大之后,李一诺也时时刻刻清楚自己的财富价值有多少。
这就是对孩子财商的教育。对于孩子,不是他缺钱了就给钱,而是要教会他怎么花钱。其实这也是价值观塑造的一部分。一个人愿意把钱花在哪里,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价值观。
生活美感
有一次,我去北京出差,去见一个很久未见的朋友,他在北京大学上班。他妻子在北师大上班,是博士。前段时间,他们买了房。北京房价很贵,他们到处凑钱,也只能买一个差不多50平米的。但我去他家的时候,发现他们家很干净,处处透露着一种精致和讲究。他们家餐桌中央有一束花,这束花是每天都会变的。我每天晚上去他们家吃饭,发现每天的花都不一样,时而玫瑰,时而月季,有时候又是菊花。朋友告诉我:“妻子每天都会从学校带一束花来,把家里的花换一换。不同的花,代表不同的心情,希望孩子能感觉到每天都有不同的美好。”
当你觉得生活针对你时,可以去看看那些活得很好的人,是如何熨烫生活的,也许你会发现,并不是生活在针对你,而是你在针对生活。
(摘自作者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