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价值观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分析
2018-08-23任红营
摘 要:时代在发展,网络技术科学技术在进步,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学习、教育带来全新的变化,冲击着人的价值观,一种多元化的价值观呈现出来。就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而言,在这种多元的价值观模式下积极展开思想政治的教育?本文就围绕多元化价值观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这一主题,从思政教育和价值观关系、多元价值观下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分析,以及多元价值观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这三个层次展开论述,旨在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高校;多元化价值观;创新
随着经济的步伐的不断迈进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之下,出现了多元的价值观,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多元价值观模式下,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本文就对其展开深入地剖析,为高校教师的思想这种教育提供积极参考。
一、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分析
在不同历史时期,人的价值观会不一致,在这些价值观中所反映的是当时的一种社会意识。就当前而言,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大趋势,在这样的一种大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而造成这种多元价值观的因素一方面在于社会哥阶层的不一致性,还有就是文化背景不一致性所导致价值观的多元化。其次就是网络技术的融入,对人的判断形成了一种干扰所致。就当前而言,多元化的价值观有两个层面,一个是错误的价值观,一个是正确的价值观。这里的错误的价值观指的是违背社会主义的一切思想。在社会发展中,多元的价值观,所发挥的的良好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但是多元的价值观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而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国家未来建设,如果不关注他们的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势必会对我们的社会发展形成阻力。
二、多元价值观下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就当前而言,我们的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呈现出以下状况。其一,由于网络传输的快捷性和信息的多元化,导致大学生的思想出现模糊和困惑。在现实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不能够用所学知识给予解释,导致学生的思想意识出现了困惑。其二,在网络的巨大的信息里,学生由于鉴别能力不一致,在对这些信息进行鉴别的过程中,难于对其很好地鉴别,进而促使一些不法分子乘此机会进行一些不可告人的违法活动。此外,在当前市场经济潮流下,对于人的个性化非常看重,导致个人主义观念泛滥,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树立。其三,大学生在家庭中和在学校中的环境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在这行环境中存在着众多的诱惑,作为大学生生,他们的心智尽管已经形成,但是不是坚不可摧,他们的在各种诱惑目前的抵抗力不強,进而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在物质的追求上远比精神追求要高,在这种信念的缺失状态下,常常遭遇生活挫折,进而失去了积极的人生追求观,变得消极。
三、多元价值观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
多元化价值是当前大学生的现状,对此现状如何给予思想政治的教育?鉴于此,笔者建议应当积极从以下各个方面给予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1)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必须积极地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这一重要的严责。在教学实际中,所教内容尽可能低贴近学生的实际,让他们在生活实际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大学生毕竟是从高中学生群体所成长而来,他们难免会带有高中学生时代的不成熟。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帮助他们自主完成他们的生活目标,积极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的习惯。
(3)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应当具备针对性,没有针对性的教育是泛教育,不利于学生更好的成长。就高校大学生而言,同样需要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也便于管理。
(4)做好精细化的管理。这里我们所说的精细化管理,实际上就是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细化。包括教育环节是否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否精准,教育职能是否清楚等。当然,对于工作内容的细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教育工作的内容一定要有主次之分。处于不同年级段,应当进行什么教学必须清楚。
(5)在共享思想政治的教育中,应当积极地借鉴海外一些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些成熟的教学经验,进而在教育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加快思想政治教育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在高校多元化价值观模式下进行高校思政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急需探讨的一个问题。只有清楚地掌握到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的状况,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才能够创新思政教育,促进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红玲.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探究[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8(01):59-62.
[2]裴圣慧.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新校园(上旬),2017(12):67.
[3]解瑶.探究多元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改革[J].现代交际,2017(23):131.
[4]宋卫军.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7(10):243-244.
作者简介:
任红营(1988-)女,汉族,硕士,助教,现工作于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