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囤打车”“滴滴外卖”,搅活市场一池春水
2018-08-23蔡辉徐建辉
蔡辉 徐建辉
开城宣言发布两个多月后,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美团打车”终于登陆上海,但在政府与用户的态度层面,却遭遇“冰火两重天”。一边,因为“打车最低一分钱”等违规宣传被上海交委约谈;另一边,消费者却贡献首日15万订单,与滴滴官方数据2000万日均订单与400个城市的覆盖度相比,美团的这个数据已超过后者每个城市的平均水平。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乘客还是司机,都明显愿意为了“便宜”去试试美团打车,这一现象似乎让今年的出行商战更加扑朔迷离:滴滴向单车、外卖渗透;美团向网约车渗透;摩拜则向共享汽车渗透。尽管同属腾讯投资阵营,同是去年底乌镇“东兴局”的座上宾,但吃完饭大家“掐起架”来,也还是一点都不含糊。
美團这次进军网约车的套路,与去年底嘀嗒广州上线出租车业务如出一辙,给用户的宣传口号都强调了“多一个选择”。从目前看,这个套路除了简单粗暴,就是便宜。
记者了解获悉,3月21日~27日,美团快车新客可享3张14元优惠券,使用后最低支付1分钱。考虑到一个新用户首日打三次车的可能性较小,照此推算,这一天合计15万的订单补贴就达210万。
更没有“忠诚度”的还有供应端的司机。记者从美团打车客服端看到,几年前打车红包大战的常规套路依然屡试不爽:10小时在线+取消订单不多于10单,跑满600元额外奖励200元;成功邀请乘客获得10~20元奖励。即使过了三个月零抽成期,美团每单抽成仅有8%,也远低于滴滴。
按照美团的例子,“如果满足条件,若一周工作6天,当周即可获得至少3600元保底收入;如果每天流水达到600元,一周收入可达到近5000元,月入两万不是梦”。这种“月入××不是梦”的套路也似曾相识。不久前,滴滴进入外卖时贴出的海报同样是:“忠诚骑手每周在线大于48小时,月入1万不是梦”;而嘀嗒去年底在广州上线出租车时也强调冲单奖加推荐奖,“每月多赚6000元”。
记者了解到,这种市场推广的效果十分明显,美团首日订单15万,而嘀嗒也快速获得全国近15万的出租车司机下载量。“规模也是一种优势,”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供求两端都趋利,也导致供求两端都不能停止补贴。从这个角度来说,钱从哪里来,能烧多久,就变成了焦点。“这使得后进入者需要更大的决心与投入量。”
“双向补贴永远不是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前易到CEO周航曾告诉记者,但当市场膨胀后资本也失去理性。当初,易到没有跟进快的、滴滴的补贴大战,从而在极短时间内让出了曾经的老大位置。但反过来,新一轮补贴大战,也许会让资本重新审视这种“营销”的持续性。钱从哪里来,将是美团、嘀嗒,以及进军外卖的滴滴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打破地域限制,用透明化技术手段与标准化流程快速复制到全国,而在中国出行市场,每个地区则面临不同的区域环境。
“美团打车”也好,“滴滴外卖”也罢,这二者究竟是不务正业、盲目扩张的“乱入”,还是深思熟虑、志在必得的“争雄”,我们不妨拭目以待。有竞争力的最终自然会胜出,误打误撞、根本没有竞争优势的,恐怕也会很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现出原形。消费者只会从“更优”中得到实惠,而所有企业在其中读到的则是居安思危、求新谋变的市场制胜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