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装聋作哑”怎么回事
2018-08-23梦蝶
梦蝶
随着年岁渐长,各种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味觉是退化较快的器官。事实上,人们在生活中亦体验到“人上了年纪后,逐渐地会头发花白、耳聋眼花、满脸皱纹、思念迟钝”。也正是因此,不少人理所当然地认为,上了年纪耳朵听不到是很正常的现象。
刚退休的李大叔现在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打麻将,由于没了工作的寄托,他每天都约上三五知己展开“围城大战”。但好景不长,过了一年左右,李大叔开始觉得耳朵不太好使,看电视经常要调很大声。刚开始时李大叔以为是人老了就会这样,没有留意,但是到后来与家人说话也要大喊才能听得见,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是患了老年性耳聋。
老年性耳聋,在临床上一般定义为年龄大于60岁,排除了其他疾病引起的耳聋(如由中耳炎、药物等原因引起的耳聋),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生的进行性听力减弱,重者可致全聋的一种老年性疾病。
许多老年人往往察觉不到听力的减退,当听力损失发展到一定程度,自己才有所察觉。
据研究数据介绍,通常情况下65~75岁的老年人中,老年性耳聋的发病率可高达60%左右,我国现在老年性耳聋人数已超5000万人。据美国卫生中心统计,65岁以上的人口中,听力减退者占72%;80%的老年人出现听力损伤后都没有加以干预,最终导致耳聋。那老年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去辨别老年性耳聋呢?
1.高频听力下降
老年性耳聋,一般最通常的表现是高频听力下降。首先是言语分辨率变差,早期对手机铃声、电话、门铃的听力感觉下降,因为这些声音频率都较高,所以最先表现在高频听力不敏感。其后中低频下降,对一般说话声听起来也比较困难,言语辨别率变差,而且不能听懂对方说话的意思。
2.耳鸣
约60%的老年耳聋患者会伴有蝉叫样耳鸣,开始时为间歇性,在夜深人静时出现,以后渐变为持续性,白天也可听见。耳鸣常始于30~40岁,其出现率随年龄而渐增,60~70岁时达到顶点,此后即迅速下降。
3.重振现象
所谓“重振现象”,就是“低音听不见,大声嫌人吵”的现象。如果有感到小声听不清、大声很吵的老人,他很可能已经中了老年性耳聋的“魔爪”。
4.耳不痛,无症状
老年性耳聋是由于听觉系统的功能衰退引起的,不会出现耳流脓、耳痛及鼓膜穿孔等症状。早期不会引起自身及家人的重视,所以很多老年性耳聋患者是听力下降较严重才到医院就诊。
5.语言理解力下降
语言分辨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多数情况下纯音听力减退不及语言听力严重。年龄越大此种现象越明显。即许多老年人盡管纯音听力下降不多,但仍不能理解讲话的内容。比如他们在与熟人相聚时谈笑风生,少有困难,但与陌生人交谈就会应答犹豫,答非所问。在嘈杂的环境中感到更为吃力,特别是在许多人参加的集体活动中交谈有障碍。
大部分老年人听力下降是一个渐进过程,时间长了才能被家人发现。因而,中老年人须加强健康保健认识,减少和避免噪音接触,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重金属等;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高脂高糖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加强体育锻炼,进行适当的体力劳动。另外,家人应细心观察老人听力行为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正确配戴助听器,以便提高听力及保留残余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