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容县本土蜣螂部分生活习性的探索
2018-08-23张俊鹏
张俊鹏
华容县地处湖南省北陲,北倚长江,南滨洞庭。境内河流湖泊星罗棋布,洲滩面积巨大。自古以来,当地居民就有放养牛羊的习俗,大量的牛羊粪便为蜣螂带来了丰富的食物。蜣螂是一种以动物粪便为主食的昆虫,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美誉。世界上有2300多个品种的蜣螂,分布在南极洲以外的任何一块陆地。由于受居住环境、气候、食物等因素的影响,各地蜣螂在长年的进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差异。为了解华容本土蜣螂的生存进化情况,笔者经过一年多的科学考察和探索,对华容本土蜣螂的部分生活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一、蜣螂的形态特征
华容本土蜣螂隶属昆虫纲,鞘翅目,金龟子科,蜣螂亚科。体黑色有光泽,腹部有棕色刚毛,雄虫长3~3.5cm、宽2~2.5cm,体重4~5g,头部中央、胸背两侧有三个向前的尖角;雌虫稍小,无角;生存历经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二、蜣螂的摄食行为
华容本土蜣螂主要在河流、湖洲草滩上活动。一般夜晚外出觅食,对气味敏感,主要以哺乳动物(如牛羊)的粪便为食,日摄食量可达体重的60倍。其摄食可分为食粪、储粪、埋粪三种行为。
1.食粪行为:用前足剔除粪中粗纤维,再配合口器抱着细腻的小粪团嚼食。
2.储粪行为:蜣螂储粪方式有扒入、推入、拉入式等。洞口在粪堆下,用后足将粪直接扒入洞内;洞口旁近处无粪,用头部铲状突起将粪铲为小团推入洞内;洞口离粪堆稍远,用前足抱着直径小于体宽的小粪团,后退式拉入洞内。
洞内粪球是先在坑道内侧挖出直径大于坑道宽度的球状空间,然后用小粪团逐步填充、筑压而形成。
3.埋粪行为:埋粪是掘洞行为的衍生,蜣螂掘洞时推出的大量松土,可全部或部分掩埋洞外粪堆。埋粪行为既为其后代贮备了大量食物,又彻底清理了草滩上的野粪。
三、蜣螂洞的结构
蜣螂是穴居动物,它一生中要花大量的时间打洞。华容本土蜣螂有点“懒”,喜欢紧挨着粪便或在粪便下面打洞,这样就不用花大量的时间和力气运输粪球,同时也可大大提高储粪的效率。事实上,笔者在一年多的考察过程中从未看到过蜣螂推粪球的情况。这也许是华容本土蜣螂的一大进化之处。蜣螂是坑道作业专家,它在打洞的时候,一般由上向下,像推土机一样,用头部铲状突起将土拱松,再用隆起的肩部背负松土,身体在坑道内用旋转挤压的方式将土向洞外推出。这样可使洞圆、壁紧、体表清洁,也易将拱松的土推出坑道。推出的土在洞口堆成金字塔形的松土堆,松土堆松而不垮,还可防止雨水灌进洞内。而掘洞的目的是为储粪和哺育后代作准备。
蜣螂洞的直径2~2.5cm、深10~30cm、倾斜度70毅~85毅,分为储粪洞、产育洞两类。洞的结构由洞口①、坑道②、仓室(贮粪仓③、产育室⑤)三部分构成,如图所示。
贮粪洞:贮存动物粪便。设有1~3个进出口①,坑道②和贮粪仓③均可贮存较细腻的粪便④。
产育洞:供产卵、卵孵化及幼虫生长。一般掘在粪量、湿度大的粪堆下部,仅一个进出口①,比贮粪洞深。在竖井底部有一个直径为10~15cm的产育室⑤,竖井和坑道中无粪,供幼虫进出。幼虫吃完洞内亲虫的贮粪,可沿竖井爬出洞口取食上部被松土掩埋的陈粪;化蛹时,自己掘洞钻入粪堆下亲虫拱松的土层中⑧,排出体内物质做成蛹壳,一般藏身在离地表5cm左右的土层中。
贮粪洞、产育洞洞口均被金字塔形松土覆盖⑥,松土下筑有5~10cm长的横向出入坑道⑦。这有利于保护洞内环境:遇水或其它因素侵袭,松土自动坍塌堵塞洞口;防阳光直射洞内;成虫进出易用前、后肢封闭或开启出入通道口。
四、蜣螂对粪便的摄食选择
1.蜣螂对粪便种类的摄食选择
根据实验方案1,给饿了1天的9只蜣螂投入4种正常鲜糞,任其选择摄食17h。做平行实验10次,分别计数统计各粪便中的蜣螂数,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数据可知:蜣螂对4种正常且新鲜的粪便均摄食,但喜好程度不同。蜣螂对正常粪便种类的摄食选择依次为:牛粪>人粪>马粪>羊粪。
2.蜣螂对粪便鲜度的摄食选择
根据实验方案2,给饿了1天的9只蜣螂投入4种当天正常鲜粪a、4种3天的陈粪b,任其选择摄食17h。做平行实验10次,分别计数统计各粪便中的蜣螂数,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数据可知:蜣螂对同种的鲜粪和陈化3天的粪便的摄食明显不同,每次实验蜣螂仅摄食鲜粪。这说明蜣螂对粪的鲜度具有明显选择性,喜好当天所排鲜粪,对陈化3天的粪便不予反应。
3.蜣螂对粪便湿度的摄食选择
根据实验方案3,给饿了1天的9只蜣螂投入4种健康者的正常鲜粪a、4种患病者的鲜稀粪c,任其选择摄食17h。做平行实验10次,分别计数统计各粪便中的蜣螂数,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数据可知:对同种的正常鲜粪与鲜稀粪,蜣螂以湿度大的稀粪为食及贮食。
综上所述,蜣螂喜欢食用牛、羊等动物的粪便,特别是含水量丰富且新鲜的牛、人的粪便。
(作者单位:华容县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