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大米 百年结晶
2018-08-23本刊
百强品牌故事
在位于辽河下游、渤海之滨的“湿地之都”辽宁盘锦市,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面积达315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80%。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是孕育了优质生态的稻米,铸就了中国名牌——“盘锦大米”。
先有盘锦大米后有盘锦城
水稻是我国南方的主要作物,能在盘锦大面积种植,得益于朝鲜人的垦荒。100 多年前,为躲避战乱的朝鲜人迁徙来到盘锦定居,最初就在辽河岸边的盐碱地开垦水田种植水稻,这被盘锦视为当地水稻最早的开发。
1928 年,张学良创办了“营田股份有限公司”,开创了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先河。后因这里出产的大米被张学良指定为宴请高级将领、官员的“帅府专供”而名噪一时。1948 年,盘锦解放后,政府开始了大规模垦荒造田,兴修灌溉网,改良土壤,尤其是以国营农场为单位进行农田开发建设,为盘锦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盘锦大米的“成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盘锦城就是在盘锦垦区的基础上成立的。
在盘锦水稻种植历史上,独特的“移民文化”促进了稻作文化的发展。不仅是百年前的朝鲜人来此垦荒,上世纪60 年代末,大批知识青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盘锦,与当地人一同将更多的盐碱地开发成水田。他们参与农村生产建设,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推动了盘锦水稻耕种技术的进步。在他们与当地农民的共同努力下,长满蒿草的盐碱地变成了大片的稻田。随着70 年代末知识青年陆续返回家乡,“盘锦大米好吃”这句话传遍了全国,盘锦大米逐渐开始“名声在外”。
也是从上世纪60 年代开始,盘锦开始不断引进、改良和研制新的水稻品种,先后经历了“农垦19 号”“辽盐”“辽粳”及“辽星”等系列优良品种的交替更迭,但一直将抗性强、米质优作为基础。百年间,盘锦人不断探索创新大米种植、管理方式,顺应水稻自然生长的规律,更对这方水土的地质条件、水盐运动规律有了不断深入的科学认识和实践把握。
如今,全市水稻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68 万亩,2017 年产优质水稻118 多万吨,成为我国著名的优质稻米高产区。
稻蟹共生 绿色发展
历经百年的农耕文化,盘锦人对大米发展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盘锦被誉为“湿地之都”,受海洋与湿地的共同作用,形成了独特的滨海湿地复合生态环境,对气候、土壤及水质等生态平衡起到很好的调节和改良作用。
如何将“盘锦大米”打造为生态品牌?如今,从种植、仓储到加工,盘锦将绿色生产的理念融入其中。
盘锦大米的种植,“蟹田种稻、稻蟹共生”可谓一大特色。传承于上个世纪90 年代,盘锦人将埝埂种豆、田中种稻和水中养蟹的立体生态种植养殖进行了有机结合。河蟹本身对化学品非常敏感,化肥、农药的使用会使其脱壳,因此养殖河蟹的稻田不能施用农药和除草剂。同时,河蟹又能清除稻田中的杂草,预防水稻病虫害,其粪便还能为水稻提供有机肥料。稻蟹共生形成一条完整的生物链,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为生产优质稻米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配合稻田养蟹工程,盘锦在水稻、河蟹主产区,全面推广高留茬、稻草还田的生态种养方法,大范围推广生物、矿物源农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目前,全市水稻种植面积168 万亩,其中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130 余万亩,占种植总面积近80%。
为将大米更好地保存储藏,以保障盘锦大米的优秀品质,近年来,盘锦陆续建设了立筒仓、浅圆仓、房式仓、高大平房仓等现代化储粮仓,这些粮仓的共同点为仓壁厚,防潮隔热躲光效果好,使水稻能够达到最佳储存保鲜效果。
目前,盘锦大米企业广泛应用的是低温与准低温、通风以及“双低”或“三低”等绿色生态储粮新技术,可在冬季充分利用自然冷空气,使粮堆长期处于低氧、低温或准低温状态。夏季对温度较高部位采用谷物冷却机局部处理,使大米的平均温度处在18℃ 以下,局部最高不超过20℃ 的环境中。这既能抑制虫霉孳生和减少杀虫药剂的使用,还能避免储存环节药物对水稻的二次污染。同时也延缓了水稻的陈化速度,确保了其原有品质和“鲜活度”。而一些大型大米加工企业,还会按照品种和虫霉等因素进行分开储存,有效避免水稻混仓储存对稻米质量的影响,确保稻米的纯度。
近十多年间,盘锦大米企业先后引进了日本佐竹、瑞士布勒等国际先进生产线20 多条,其震动清理筛、平面回转筛大大降低了大米中无机质的含量;抛光机去除米糠,免淘洗,减少了大米营养的流失;色选机能准确地筛掉大米中黄粒米、霉变米等异色米以及其他颗粒状杂质,同时也将其中含有的黄曲霉毒素B1等霉菌毒素筛除。
绿色生产方式为盘锦大米的品质奠定了基础,消费者的餐桌也多了一份安全保障。
行业有规范 品牌有保障
随着大米品质被广泛认可以及市场的持续扩容,盘锦大米这一品牌的价值也不断攀升。
2002 年盘锦大米成功申请并获得辽宁省第一个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2003 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4 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了“盘锦大米”证明商标,2008年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会专用米,2017 年又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17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作为盘锦大米的原产地,在盘锦粮食行业协会的建议以及与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盘锦先后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生态稻米之乡”“中国北方粮食城”。
为规范行业管理,依法使用“盘锦大米”这一地域商标,维护品牌的形象和权益,盘锦市政府自2002年向国家质监总局申请批准了GB/T18824-2002《原产地域产品盘锦大米》强制性国家标准,2008 年申请更改为GB/T18824-2008《地理标志产品盘锦大米》推荐性国家标准,先后出台《盘锦大米原产地域保护管理办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盘锦大米证明商标管理实施细则》及《盘锦大米品牌整合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
该系列法规以及办法的出台,不仅有效打击了侵权、假冒伪劣等行为,也推进了“盘锦大米”品牌整合,产业优化升级、做大做强。
为了保证消费者能够吃到真正的盘锦大米,保证盘锦大米“高品位”地位,2013 年4 月,盘锦市又全面启动稻米质量安全追溯工程,建立了盘锦大米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盘锦大米质量安全管理,成为国内首家直接对稻米进行质量追溯的地方政府。
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将水稻的种植、收购、储存、加工等环节的信息通过二维码技术记录下来,制成标签,贴在盘锦大米终端产品上,每品一签,数据具有唯一性,不能假冒。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标签上的二维码或者通过盘锦大米质量保障公共服务网站等多种方式对所购大米的生产加工信息进行查询,并可通过刮开防伪码查询盘锦大米的真伪,实现了盘锦大米质量“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
盘锦这方水土,历经百年不断的探索与创新,终于凝结出了这颗结晶。如今,盘锦大米已跻身高端餐饮消费市场,还被端上了国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