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线小卷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
2018-08-23周小玉
屈 驰 周小玉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林业站 陕西 商洛 726000)
油松线小卷蛾是油松重要害虫。以幼虫为害当年新芽,被害林木顶梢枯黄呈火烧状,在人工油松林内普遍发生。为防治该虫为害,笔者进行了油松线小卷蛾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试验,现总结如后。
1 油松线小卷蛾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性。成虫:体长4~6 mm,头、胸、腹淡褐色,头顶有丛毛。卵:扁圆形,径长0.7~0.9 mm。初产时乳白色,逐渐变为米黄色,孵化前变为深褐色。幼虫:体长6~7 mm,头宽0.6 mm。前胸背板、胸足褐色,体淡米黄色。蛹:红褐色,体长6~7 mm。腹部各节背面有2排刺突,前排比后排粗壮。臀棘6根,钩状。
1.2 生活史。在陕西商洛1年1代,以卵在当年生针叶上越冬。卵期自然死亡率15%。翌年5月中旬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幼虫4龄,幼虫期从5月中旬~7月中旬,约2个月。蛹期7月上旬~8月中旬;8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中旬为羽化盛期,至9月下旬结束。
2 防治试验
2.1 试验林概况。试验设置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国有二龙山林场油松林,试验面积1 hm2,树龄20年,树高3.1~4.0m,株行距1.5m×2.0m,树木生长中等,郁闭度0.8。林内发生油松线小卷蛾为害,危害较严重。
2.2 供试药剂。2.5%敌杀死乳油5 000倍液、40%亚胺磷乳油1 000倍液(上海正新化工有限公司)、0.5亿孢子/ml青虫菌液(安阳市安林生物生化有限责任公司)、2%敌敌畏烟剂(黑龙江省平山林业制药厂)。
2.3 试验方法
2.3.1 树冠药剂喷雾防治试验。幼虫期,试验设置2.5%敌杀死乳油5 000倍液、40%亚胺硫磷乳油1 000倍液与清水(CK)3个处理组,进行树冠喷雾对比试验,每10 d喷1次,连喷2次,以单株为小区,重复3次,最后1次喷后6 d调查防治效果。
2.3.2 生物防治试验。幼虫初龄期,设置0.5亿孢子/ml青虫菌液与清水(CK)2个处理组喷洒进行对比试验,喷后调查防治效果。
2.3.3 敌敌畏烟剂熏杀成虫防治试验。在郁闭度0.7以上油松林,无风或微风时,施放0.5~1 kg/667 m2的2%敌敌畏烟剂熏杀成虫,对照区离施烟区5 km以上,施放烟剂后调查防治效果。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树冠药剂喷雾防治效果。从表1可以看出,幼虫期用2.5%敌杀死乳油5 000倍液、40%亚胺硫磷乳油1 000倍液树冠喷雾防治,其杀虫效果分别为92.8%、92.3%,均在92%以上,防治效果明显。
2.4.2 生物防治效果。幼虫初龄期,用0.5亿孢子/ml青虫菌液喷洒后,其幼虫死亡率为87.9%,防治效果较好。
表2 生物防治效果
2.4.3 敌敌畏烟剂熏杀成虫防治效果。从表3可知,成虫羽化盛期,在郁闭度0.7以上油松林内,用2%敌敌畏烟剂0.5~1.0 kg/667 m2熏杀成虫,其成虫虫口减退率为89.9%,防治效果良好。
表3 2%敌敌畏烟剂熏杀成虫防治效果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幼虫期用2.5%敌杀死乳油5000倍液、40%亚胺硫磷乳油1 000倍液树冠喷雾防治,其杀虫效果分别为92.8%、92.3%,防治效果明显。用0.5亿孢子/ml青虫菌液幼虫初龄期喷洒,其死亡率为87.9%,防治效果较好。成虫羽化盛期,在郁闭度0.7以上油松林内,用2%敌敌畏烟剂0.5~1.0 kg/667 m2熏杀成虫,虫口减退率为91.7%,防治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