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2018-08-22童清华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1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等原因导致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匮乏,造成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而人文素质缺失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构建。因此,本文论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与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

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在这里,爱因斯坦强调的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事实上,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良好的人文素质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在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一)随着大学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后,升学率大幅度飙升,取而代之的是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整体降低。

1.大学生人文素质先天不足。在我国,虽然教育部门宣扬的是素质教育,可实际上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都承担了十分沉重的课业,孩子们不仅要完成学校的任务,回到家里还有这样那样的培训,我仔细管观察了一下,我家500米范围之内有7家教育培训机构!多年来的应试教育让孩子们注重的是知识的死记硬背。这样一来,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学习包括人文知识在内的其他知识。

2.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导致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在这个日益功利化的时代,干什么都讲究效益,大学也不例外,所以,只要不能产生立竿见影效果的课程能砍就砍,可缩就缩。在高校,《大学语文》作为人文素质教育最重要的课程基本是不开的。本人在一所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应用文写作》,在每一届新生的第一堂写作课上,我都会测试这些刚进高职院大门的学生:请他们写一张请假条,结果是几百个学生中,只有少数几个能得100分!这就是他们的文化素质。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更是领教了这些孩子们的水平,写三句话可能有三个病句,若干错别字。江苏扬州一位从事多年高中语文教育的老师向媒体的热线诉称,他的大学三年级的儿子写一则不足百字的申请书,竟有28个错别字!

3.当代大学生学习目的和方法手段过于功利导致人文素质缺失。近年来,由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竞争压力的增大,以及各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不感兴趣,只想学习一些见效快,功利性强的知识和技能,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轻人文科学、人文素质。

(二)大学生面临多元文化价值观的挑战

在信息化时代,人类的整个经济、政治、精神生活已经越来越国际化,咫尺天涯变成天涯咫尺,过去那种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早已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依赖所代替,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在加入WTO的同时,文化交流、传播有了一种全新的环境,而西方国家凭借它的经济绝对优势向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哥伦比亚一位教授说过,美国占着大部分信息渠道,我们的声音他们听不到,而他们的声音我们听得到,美欧联合起来支配我们的眼睛,资产阶级通过自己的经济活动向全世界扩展,进入世界市场,现在世界上的语言一年比一年少,许多英语、外来词也逐渐侵入到了汉语中,诸如克隆(Clone)、纳米(Nanometer)、因特网(Internet)、伊妹儿(E-mail)、波士(老板)、酷、ok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价值观念不断变化更新,社会发生深刻转型。由于大学生接触社会较少,尚缺乏阅历和经验,因此难免会出现判断失误的现象。一些大学生愿意接受西方人的“无国界”思想,认为再谈老一套的民族爱国意识已没有现实意义。同时,大学生在校所受的理想信仰教育与现实生活的反差甚大,给大学生造成了困惑。他们在校接受的是“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可是在现实社会中看到的却是“毒奶粉”、“问题疫苗”、“辣条”等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更有甚者一些女大学生为了追求奢华的生活不惜出卖色相或做二奶,并认为这样的做法虽然得不到社会大部分人的认同,但能实现自己的目的。持有这种极为扭曲的价值观的大有人在。可以看出,在市场经济的这个大背景下,一些大学生已习惯用经济眼光去衡量一切事物,这也使他们社会责任感淡薄,道德水平低下。

二、在高校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承载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4个字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人文知识,泛指一切人文学科的知识,其中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和语言学等。这些先进的人类文化成果内化为人的精神成果,蕴含于人的内心世界,变为人的意识、思想、情感,见之于人的行为及结果,就成了人文精神。经过几千年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沉淀,现代人文精神应该包括3个方面:求真、求美、求善。这也正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人的道德素质的要求。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加强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视察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人文教育、专业教育三者的教学目标应贯穿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理论认同的全过程。其中人文素质教育尤为重要,因为自古以来人文精神就是大学教育追求的目标,人文素质教育是成就大学教育的灵魂。《大学》里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如果每个大学都以此为办学宗旨,每个大学生都以此为修身目标,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就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了。

(三)良好的人文素质能更好地使大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良好的人文素质会使思想、理论、价值观念的内化更迅速、更自觉。认知、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是一个人思想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内在环节,其中情感是思想品质积极转化的催化剂,而人文情感是一种至真至诚的人类情感,它具体体现在人的民族认同感、国家荣誉感、社会责任感、集体归属感以及对他人和全人類的道义感等方面,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里,大学生的情感世界非常复杂,而人文情感的培育正是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因此,在高校我们要充分利用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来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其文化价值观深深地刻上中华传统文化的烙印并进而形成文化认同和文化价值观认同。

参考文献:

[1]李细玉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探微[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9):119-122

[2]林海龙.以人文素质教育为路径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高教探索》,2009(5):107-110

作者简介:童清华(1972— )女,湖南涟源人,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从事文学、教学、素质教育等研究。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思考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凸显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贯通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