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2018-08-22时春富
时春富
摘 要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以学生为主,教学才有实效性,利用家庭资源和学校资源培养学习兴趣。
关键词 家庭;学校;资源;兴趣;自主;乐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7-0217-02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乐之”就是兴趣爱好。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天才出自勤奋”又似乎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是勤奋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作为后盾,学习就是被动的枯燥的,也是不能长久的。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入了迷,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学习才是积极的、主动的、轻松愉快的。兴趣和爱好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说兴趣是课堂教学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索求知的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小学学生正处在兴趣爱好的培养时期,求知欲望广泛但没有长久性和持久性的时期。因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从科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的爱好和兴趣,变苦学为乐学。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究,家校资源结合来激发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不失可行之路。现浅谈几点体会: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在别人的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同样,要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教师首先必须要具有与子相关的丰富的知识、素材、情感。教师只有博览群书,深挖教材,不断研究课标与教学说明,把握知识要点,体会感情空间,理清教材思路,融会贯通,选准知识兴趣的爆发点,激起学生的探究的兴趣。现代的教学,尤其科学课的教学应该以“学”为中心,学导融合,关键在“学”。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是多元,不同的知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方法。这样才会有新意,才能调动他们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最现实的重要因素。
小学科学课对学生来说,每节课内容都很新鲜。他们非常想知道这节课是什么?都有哪些有趣的新鲜的东西?但是怎样学习科学,以及本节课的知识点等等问题,并不是学生所关心的问题。课堂上一个好的演示实验具有直观性、启发性、现实性。对学生来说更具有吸引力,更具有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强烈兴趣,启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捉住学生这种强烈的求知心理,做个小演示:用手吸纸也就是用手在空气中顶着纸不停地运动。纸就不掉下来了。另外一个是“喷雾显字”——事先用毛笔蘸酚酞溶液在白紙上写上“科学”两个字,待干后,用装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在“白纸”上显示出科学这两个鲜红的打字。简单的小小实验就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出学生探究的的兴趣。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一节课一节课培养出来的,更是年复一年累积沉淀的精华。
二、重视科学课独特试验资源,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兴趣
学习最根本的途径是学习的主体自己的活动。也就是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为中心”让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能全面的有深度的参与学习过程。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白自己要讲什么,不讲什么。实验中讲清注意事项,讲清规则。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在实验中去发现,去体会,教师不要急着指导。让他们体验实验的乐趣和失败的教训。学生自己试验兴趣会教高。但是为了避免学生盲目动手,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有危险的操作,个别指导他们分析试验现象,书写试验报告。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多做一些有意思的试验,例如讲了物质的知识后,可以指导学生去用碘酒鉴别哪些物质含有淀粉等。尽量多得让学生主动地学、有方法地学、个性化地学、自主自在地学,在自主学习中发表见解。只有把课堂放开了实验放开了,学生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的教育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例如优教通、白板5……教育教学资源深受学生喜爱。教学资源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优美的图片、动漫动画、滚动的文字图片、动听的音乐,大大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育教学。更好的改善课堂气氛,营造轻松愉悦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更容易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爱学、想学、乐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者。(1)运用多媒体资源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有效的注意力。良好的开端是一节好课成功的一半。(2)运用媒体资源化解难点,使学生直观形象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例如在教学光的折射时,铅笔在水中的折射现象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受到实验时的阳光的强弱;水的透明度;以及学生观察认真程度影响。实验效果不明显。而多媒体的教学资源的演示实验相对于亲自实验就清晰直观多了。(3)作为负责任的教师,无疑是认真对待每一节课,严格要求学生,严明课堂纪律等,若发现有些学生精神不集中,或者准备小动作,或者准备打瞌睡等等,这说明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已经使得学生厌倦了,没有新意,或者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了。那么教师就应该适时的调整自己的课堂气氛,换另外一种方式授课,巧用故事、运用比喻,成语等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的上课注意力就自然集中,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就大大不同。这样做不仅仅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还使得学生保持良好的听课状态,教学效果自然就不用说了。
四、注重动手操作,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兴趣
科学课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操作启动思维,思维服务于操作。动手操作的过程是手脑合并用的过程,并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内化为思维,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必要重要条件。以最佳方式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过程,又是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动手操作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探索、猜测和发现的环境,不仅让学生动眼、动耳,而且还要动手、动脑、动口,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做、自己想、自己说进行积极探索、发现,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新知识的活动中来,最终达到学会知识、学会学习方法,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和创新创造目的。如:在教学“摩擦力”的有关知识过程中,学生理解摩擦力后汇报。当老师提出“为什么”后,少数几只手举起来,但老师没有让他们起来回答,而是让他们组织小组动手操作,用给定的斜板小车布匹测力计亲自动手实验。一会儿教室安静下来,有的组搭斜坡,有的测量,有的找原因。这样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操作环境中用一种积极的、自主的态度,感悟了对摩擦力的认识过程,在动手操作中自主地探究到了摩擦力与坡度、物体的重量、表面光滑程度有关知识。这样,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使他们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总之,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多样性,使学生身心处在积极主动愉悦的氛围中,一定会让学生对小学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教师更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巧,从学校资源家庭资源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学科学的积极性,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