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通过习惯来引导小学生信息课堂上的注意力

2018-08-22杜玲玲

读写算 2018年7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习惯培养

杜玲玲

摘 要 小学信息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是普遍现象。小学信息课堂是教师通过电脑与学生互动,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活动,长期下来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的不健康化。通过对小学生心理的分析,发现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是一个有序的活动,可以进行归类整理,总结出学生注意力没被正确引导的原因。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可以用不同的引导方式来引导学生,而最有效的莫过于通过培养习惯的方式。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注意力引导;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7-0213-01

一、小学生信息课堂注意力分析

(一)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让教师最为苦恼的事情就是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在课程上。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6~12周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神经系统还处于发育期,注意力不集中是所有孩子的共性。但仅因生理原因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吗?研究表明6~9周岁的孩子注意力可维持20分钟左右,9~12周岁的孩子则是25分钟左右。然而一节课堂的时间只有40分钟,学生可以有半节课的时间注意力是集中的。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原因不是生理因素。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小学生可能为了引起他人注意,或者是逃避父母和老师给予的过重的负担而通过一些行为来达到目的。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并非注意力不能集中,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他地方。

(二)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

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起着关键的作用。例如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强调性手势,教师常常为了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对语言的渲染或是表达不同的情感而大量使用强调性手势。初衷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过多的使用却导致效果变弱。

二、注意力引导方式探索

那么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其他地方引导到课程上来,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先从结果导向分析,学生的注意力可能集中在哪些地方。再基于学生的注意力所在,针对性地将学生注意力引导到课堂上

第一种情况是学生将注意力用于逃避教师的眼神。这常常是由于教师想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过多的对学生进行注视,导致学生将注意力用于逃避教师的注视。所以,当教师发现有学生总是逃避老师眼神时,应当在扫视全班同学后再将目光停留到该学生身上,这样可以解除学生的防备心理,将他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

第二种情况是学生注意力被周围的环境所吸引。当教师意识到周围环境变化可能引起学生注意力转移时,应安排学生进行讨论或者课堂交流提问环节。一般教师上课时和学生多数都是处于教师输出-学生接收的单向交互关系,这种关系下学生的注意力较容易被周围环境的变化吸引。而课堂讨论和交流提问时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都处于强交互的课堂活动时,外界环境就很难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种情况是学生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而导致注意力转移。大多数教师遇到这种情况会简单的认为学生调皮、扰乱课堂秩序。解决方案上,多数教师会采用大声呵斥的做法树立威信,姑且称之为以暴制暴。这种做法见效快,一旦教师怒目圆睁、大声呵斥,学生会将注意力全集中到教师身上。但很快,又会恢复到解决之前的情景,并且教师呵斥的次数与呵斥后持续效果的时间成反比。正确的注意力方式应是让学生习惯于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而非习惯教师吸引注意力的方式。前者会让学生自行矫正注意力,而后者只会起到反作用。所以,如何培养学生养成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的良好习惯,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结合信息技术课堂培养习惯

(一)加强师生互动

信息技术课堂上,经常是老师讲,学生做。要培养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的习惯首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因此,就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主要从教师自身观念转变做起,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平等相处。当学生想要表现自己的时候,老师应适当的从教学的“主導位置”上退下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在一旁进入学生的角色,适时的向“临时教师”提一些不难被解决的小问题,让学生有成就感的同时也让学生认为自己获得了关注。

(二)通过好奇心驱动学生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跟传统课堂相比,有更大的扩展性,老师可以适当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习惯。教师可以偶尔向学生提出一些超出教学范围的有趣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和上课的内容没有相关性,但是在学生眼里这都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不会认为是课外的内容,这是信息课堂独有的优势。小学生极易被有趣的,又不知道如何实现的内容吸引,从而渴望在课堂上学到实现的方式。

(三)好奇心与互动的结合

引起学生好奇心与加强师生互动并不是两个相悖的方法,两者相结合往往可以取得更加强的效果。给学生抛出问题吸引好奇心的同时,还可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向其他同学讲解该问题,老师可以从旁协助和引导。改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师-电脑-学生”三点一线的关系为“老师-学生”的关系。

总而言之,适当的“吵”的课堂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杨孟萍,丁锦红.影响小学生学习行为因素的调查与研究[J].天津师大学报,1998(1):43-48.

[2]邱国梁.课堂教学怎样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安徽教育,1981(12).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堂习惯培养
构建生机盎然的生态信息技术课堂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实践方法
给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问题的探讨
电子学档评价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心理学在小学信息课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