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生启而不发
2018-08-22杨武承
杨武承
摘 要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对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诱导学生主动思考、巩固所学的知识以及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都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在教学竞赛或公开课上,许多教师都会遇到学生不积极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导致冷场的情况。笔者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 讲课竞赛;学生;不积极回答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D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7-0199-01
一、课堂提问不够科学
(一)提问的问题欠佳。教师“问”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思”的价值,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提问的问题过于简单了,学生感觉无味,不屑于回答。太难了,学生又回答不来,打击学生的兴趣。优秀教师或高效率的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要求,事先设计好提问的问题,不临时随心所欲的提问。所设计的问题会以中间偏难的问题为主,让学生以一种高智力参与的认知水平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学生讨论或思考时间不够。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要有耐心。不能为了赶进度、省时间,迫不急待,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学生回答,甚至教师包办代替。这样流于形式的提问,既不尊重学生,学生思维质量也不高。这样的提问,会因为学生讨论或思考时间不够使课堂缺乏思维活力。因此,课堂提问应该立足于踏踏实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留给学生讨论或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独立解决问题。
二、教师不激励学生提问,甚至抑制学生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喜欢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方案进行教学,以便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很少会留给学生问问题的时间,很少有源于学生问题的对话,教师有问不完的问题,学生有回答不完的难题。对于学生的发问,教师既怕打乱自己的教学思路,又怕回答不了学生的问题有损自己的威望和形象。于是出现不鼓励学生提问,甚至压制学生提问的现象,事实上学生喜欢在被问的同时,也喜欢自己提问,如果教师不激励学生提问,甚至压制学生提问,必然使得学生不愿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三、缺乏理答智慧
(一)从语言理答来说,如果理答缺乏情感性,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没有表情或漠然对待。长此以往,师生的心理沟通、融入必将渐行渐远,我想学生肯定不愿再回答你的问题,只会被动的作出选择。理答缺乏鼓励性,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给予鼓励引领,会使回答得好的同学积极性受到挫伤,回答不好的同学内心产生恐惧的心理,给旁观的学生造成心理负担。
(二)非语言理答来说,不允许和不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不利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知识,不利于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和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每一种想法如果不充分挖掘其中的合理成分,难以从不同的侧面和视角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作出具有积极导向的科学评价及时给予鼓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就不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
四、教给学生方法,提高学生参与能力
(一)在点拔中教学生“会思”。①在点拔中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面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大量事例、材料,学生在思维时,往往只见现象,不见本质,不能由表及里,由浅及深,达不到应有的思维高度。此时教师应适时点拔,提升,让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提高其归纳思维能力。②在点拔中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而中学生的思维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由此及彼,由陈及新,达不到一定的思维广度。此时教师应及时点拔拓展,让学生抓住一点顾及其余,提高其演绎思维能力。
(二)在引导中教学生“会读”。学生不会阅读,就不善于思考,就不能顺利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指导学生的阅读要做到:阅读前,明确提出阅读的目的要求:阅读中,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扫除障碍;阅读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给学生一个“非看书不可,看书非钻研不可”的学习方法。
(三)在设疑中教学生“会问”。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问必有思,有思定有疑。因此要让学生会问,必先让学生会疑。具体做法有:①在对比中质疑。如在学习国有经济内容时,可提出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公有制经济有何异同?等等,不一而足。②在逆反中质疑。如学习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内容时,逆反提出,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民主对吗?
五、创造各种条件,给予学生参与机会
(一)教师要少讲、精讲,给学生参与的时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理解的教师不讲。比如有些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会,教师就可以不讲,或者只做些启发、引导就可以了。教师的讲应是引导、启发,指出思考的方向,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索。
(二)提倡合作,吸引学生参与。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联系起来,变传统的单一交流为网络式交流,给学生更多的参与交流的机会。
(三)提供材料,辅助学生参与。中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思维水平相对来说比较低,对于抽象的事物,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起来枯燥无味,容易一知半解。所以在教学中可提供必要的材料,借助一些直观手段将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参与学习。
總之,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感悟,理解所学内容,主动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就必须创造各种条件,给予学生参与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教师独唱到师生大合唱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