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语言神采飞扬
2018-08-22袁兴玉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但学生做不到这一点,写作时常常字数不够,要么就是拼凑字数,作文语言艰涩,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仿写、教会学生观察、教会学生用上恰当的修辞,从而让作文的语言神采飞扬。
关键词 作文语言;仿写;观察;修辞
中图分类号:A,O7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7-0072-01
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的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应该是文章的美丽面庞,而将二者融合起来,学生的作文就能神采飞扬,结合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我觉得要写出好文章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仿写、观察、修辞。
首先,立足文本,仿写课文。什么是仿写?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等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仿写可分为全仿和点仿。
点仿写训练分成5个步骤来进行:(1)写出作者和标题,(2)摘抄内容;(3)概括摘抄内容;(4)赏析摘抄内容;(5)仿写摘抄内容。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如在上完五年级上册叶文玲的《我的长生果》之后,我让同学们点仿:除了秋天以外的任何一个季节学习小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写作手法。便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文章的语言自然生动起来。
点仿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局部模仿,内容较多,范文较广,它是训练学生作文语言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但应指出的是,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而是需要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进行仿写练习。换句话说,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
其次,立足生活,学会观察。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看來,要使文章的“清如许”,还得有观察引来的“源头活水”才行啊,为此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教会学生观察,首先要从观察社会中具体的人、物和景开始,从而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具体形象。
(一)观察人物
社会生活的中心是人,因此在观察对象中首要的就是人。观察人,包括观察人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观察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等。观察人物一般都从外表开始,但又不能停留在外表上。观察者特别要注意通过人物的外在特征去探索内在的个性。老舍说:“要想把小说、剧本写好,要先从练习写一个完完整整的人、一件完完整整的事做起。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录下来。”
(二)观察实物
这里的物是指客观存在的物体,包括静物和动物,如桥梁、楼房、道路、树木、飞禽走兽等等,观察实物要注意观察其外貌、形态、性状和特征。如要在教授说明文写作时,布置学生介绍我的校园,我让学生带着笔和纸走出教室写作文,要求学生有意识、有系统的观察校园的布局、外形、建筑特点,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但条理清楚,而且语言也准确生动。
(三)观察环境
观察环境包括对社会环境、自然景物等方面的观察。观察环境既要注意观察整体,也要留心观察局部,要将二者结合起来。观察环境还要注意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有的景物从一个角度就可以反映出它的特征,有的景物要从几个角度才能反映它的面貌,还有的景物不仅要写外观,还要写内部,不仅要写表面,还要写深处,才能反映出它的全貌。
再次,立足修辞,从多角度来展示自己的语言功底,从而写出一篇文采飞扬的文章。作文中能适时的用上几处修辞,一定能让文章增色不少。如一位学生写道:“秋天树叶从树上掉了下来”,他用上拟人的修辞改为“秋天,一片树叶迫不及待的从树上飘落下来”,加上拟人的修辞,就把落叶的性情表达出来,文章也生动了不少,文章充满诗情画意,怎能不神采飞扬?
最后,教会学生巧妙的展示知识面。有一位同学在写作文《我与书》时,一些同学只是平淡地交代了与书结识的过程,一些同学则开书单,只有少数的同学知道巧妙是展示自己的知识面,有位同学写道:“在那里我倾听《象母怨》、游历《巴澎的城》,看见《草房子》、欣赏《青铜葵花》,这样写比直白的告诉人“我看过沈石溪、李勇英、曹文轩等人写的书有文采多了。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也能使文章的语言增色不少。
总之,通过对学生的仿写训练,教会学生好的观察方法,在加上修辞的运用,学生定然能下笔如有神,写出语言神采飞扬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1]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的开展作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2015(03).
[2]小学写作教学研究动态观察报告.语文教学通讯,2016(5C).
作者简介:袁兴玉(1979-),女,汉族,福建省武夷山人,福建省武夷山市崇安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