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问题引领,打造让学引思物理课堂
2018-08-22刘彬
刘彬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将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者合作交流的方式来探索知识,形成能力.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主要针对高中物理课堂中的问题引领,谈一谈让学引思物理课堂的打造.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讨论
高中物理教程中的知识相对来说抽象枯燥,并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这个学科的时候感觉到吃力,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对物理课的兴趣.作为教师,应当从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学情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策略.根据教学经验来看,想要上好一节高中物理课,就必须要在课堂的开端就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能够跟随教师一起活动,从而进行积极的讨论.基于让学引思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开端设计一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打造出充满质疑、积极思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地思考问题的答案,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为了能够打造出一个精彩完整的课堂,我设计了几个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学习状态,使他们产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的开端,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一个人摔倒的视频,并且营造出这样的问题情境:人被绊倒的时候为什么向前倒?人被滑倒的时候为什么向后倒?身体的某一个部分有惯性,那么其他部位是否也有惯性呢?起跑时有惯性吗?运动员跑到终点的时候有惯性吗?对于这几个问题,背景都是学生所熟知的,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于是大家对于惯性有了进一步研究的欲望.
二、类比新旧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学法
在让学引思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仅要將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需要学生能够正确地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如何进行学习.众所周知,高中物理是一门探究性的学科,在学习这门学科的时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主动性和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物理知识的海洋中成功地游向彼岸.很多教师在教课的时候往往只注重教学效率,希望在课堂上用大部分的时间向学生讲解物理知识,实际上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并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我们应当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自身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力的分解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合成,于是我就引导学生找到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求合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由此可以看出,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际上是一个互为相反的过程,并且在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时,同样都是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激发认知矛盾,搭建问题探索平台
在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必然会经历一些认知方面的矛盾,然后通过学习知识来解决矛盾,将物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所以说,在让学引思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认知矛盾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矛盾,并引导学生将这些矛盾转化成研究的动力,为学生搭建问题探索的平台,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提高能力.一般来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设置疑问和矛盾,推翻学生原有的知识观念,让学生产生疑问,产生探索的欲望.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中有了疑问,便自然想要解开这个疑问,于是学生便能够通过研究物理知识来推翻矛盾的认知,掌握知识的真谛.
例如,我在向学生进行力的教学时,发现很多学生都形成了这样的认知:力维持了物体的运动.由于存在这样的认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出现认知方面的矛盾.为了能够让学生积极探索,打破原有的矛盾认知观念,我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推翻自己错误的认知:在冰壶运动中,冰壶为什么能在被推出之后滑那么远?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力作用在冰壶上面?怎样才能让冰壶滑得更远?当我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学生自然就会产生认知矛盾.因为在冰壶运动过程中,当冰壶在冰面上滑动的时候,似乎并没有受到外力,但是它却依然维持着运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在问题的驱动下,我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为学生搭建问题探索的平台.
总之,在让学引思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当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通过自身的引导作用来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基于问题的引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打造精彩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