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实效性

2018-08-22薛生伟

读写算 2018年6期
关键词:实效性小学数学教学

薛生伟

摘 要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抽象性,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觉得枯燥,进而产生厌学心理。此时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奠定学生数学基础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实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6-0128-01

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出发,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制定教学对策,以保障学生学习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求知欲望

小学生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总是喜欢刨根问底的提问,爱提问的孩子通常都善于思考。因此,在教学中,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个特点,合理创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心理,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有效性。

比如:《升与毫升》这一课中,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容量”,容量作为一种数学单位,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十分抽象的,为了让学生更形象的了解什么是容量,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小动物们喝酒比赛的情境,在比赛中小松鼠喝了六杯依然清醒,而狮子喝了一杯就醉倒了,教师问学生们,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狮子没有小松鼠的酒量大呢?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会勾起他们的好奇心,在学生们的期待中,教师拿出一大、一小两个杯子,然后向学生们解释,狮子是用这个大杯子喝的酒,而小松鼠喝酒用的是这个小杯子,这样学生们一下子就释然了,因为大杯子能装很多酒,所以狮子醉倒了。在这样的情境教学中,学生很容易理解“容量”的概念。教师还可以把大杯子装满水,选择一名学生让他把大杯子的水倒进小杯子里,看看能装下多少杯,在这样的实践操作中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在教师的启发下提升了思考能力,同时也保障了课堂教学实效。

二、充分利用教具,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学工具,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比如:在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时,教师首先出示一个算式:9+2=?学生们看到题目后很快就能够回答出来是11。但是数学9加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算出结果就可以的,最关键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进位加法的原理,让学生掌握“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基于此,教学时教师应该合理指导学生,按照算式摆放小棒,一堆摆放9根,一堆摆放2根,学生一边操作,一边使用小棒计算出结果。通过9加几的教学,让学生在想、摆、思、说、算的过程中,体会算理,并能够初步了解“凑十法”。

三、组织教学实践,强化学生应用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意教学活动的利用,通过组织教学活动,强化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进而提升数学教学实效。

比如:学习了“统计”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利用组织班会的机会,让学生先对活动所需要的材料以及购买材料的经费进行统计,通过调查制定统计表。比如每个小组需要的道具种类、数量等等。通过这样的设计,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建立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在这样的实践中学生数学技能得到提高,数学教学实效也得到了保障。

四、强化师生对话,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强化师生对话,通过师生对话强化师生交流和联系,增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并根据不同学生性格特点、学习书评和个人能力,组织小组学习。小组学习中教师合理指导,与学生一同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同时,也保障了教学实效性。

比如:在学习“小数的性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以“0.6=0.60”作为题目,要求各个小组通过不同的方式证明这一等式的成立,如测量或计算等方法,可以先让小组进行讨论,之后教师身为引导者,可以提出:“观察等式两边的小数,可以从其中得出怎样的结论”,学生就这句话可以再次进行讨论,之后,教师汇总所有小组讨论出的结果對这一课题进行相应的讲解与总结即可。

五、加强师生互动,活跃气氛

学习交往理论认为,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宽,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热烈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以达到训练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地。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也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的提高,与教师深入进行教学研究,以及学生的积极配合不可分割,根本对此进行了几点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猜你喜欢

实效性小学数学教学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