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睛” 要点得好

2018-08-22杨思玉

小星星·作文100分 2018年7期
关键词:结尾处白杨树点睛

杨思玉

人们常把作文时能在关键之处点出要旨称作“画龙点睛”。“点睛”赋予了画面之龙以生命力。画龙点睛,突出中心,能深化主题;如果点得不好,就会影响整篇作文的效果。

那么我们在作文时应如何来点睛呢?可以参考如下方法:

一是缘事说理,升华中心。我们写记人记事的作文时,在叙事的过程中,或者等事情叙述完了,把由事引发的思考写下来,以此点明事情所蕴含的思想意义,从而达到升华主题的目的。如文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讲的是史学家谈迁花了20多年心血写好了明朝编年史《国榷》,不料被小偷盗走,他又从头撰写,经过4年的时间,终于完成。文章结尾,作者感叹道: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这是由他人经历挖掘出来的闪光语言。富有哲理的话语必将烙在读者的心里,成为生动的点睛之笔。

二是真情流露,动人心弦。“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无数的名篇佳作都印证了这一点。情随景生,当眼前的情景猛烈地拨动你的情感之弦时,就应该把心中的“情语”毫不遮掩地说出来。如茅盾的 《白杨礼赞》 结尾的抒情: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这段话不仅点出了白杨树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而且道破了作者写本文的真意——赞扬白杨树,就是赞扬北方的农民。

三是水到渠成,总结全文。“总—分—总”是常见的作文结构模式,就是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全文进行概括、归纳、总结,从前面叙述的内容里提炼出精华,点明中心,升华主题。如苏教版六年级课文《烟台的海》,在写了冬、春、夏、秋四季不同特点的海之后,在结尾处作者这样写道:

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里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

这样结尾,总括全文,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天成,而且让读者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主旨一目了然。

四是余音缭绕,回味无穷。在文章结尾处留有让读者想象的余地,含而不露,意味深长。请看课文《落花生》的结尾:

我们谈到夜深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这个结尾虽言简却意绵长,留给读者许多遐想。“言已尽而意无穷”,余味萦绕心头,主题不言自明。可用暗示、象征的手法將主题表达出来,语言委婉,读者在阅读时便会像嚼着一枚橄榄,余味无穷。

猜你喜欢

结尾处白杨树点睛
听故事
蛋炒饭的哲学
白杨树染绿了夏天
用"设疑"体现“学让引思”
会唱歌的树
“配角”也点睛
校园里的白杨树
名师点睛(9)
画“狮”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