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18-08-22申美娟

读写算 2018年6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效益效率

申美娟

摘 要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使自己的数学课焕发生命的活力:(1)重视课前的多维度备课是保证高效课堂的前提。(2)优化教学方法,构建学习模式,是高效课堂的基石。(3)优化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4)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关键词 效率;效益;多维度备课;优化;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F626.111,F014.35,N94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6-0065-01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的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而高效课堂一直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高效课堂指:一是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面。而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使自己的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是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通过这些年的教育经验及不断的学习,我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重视课前的多维度备课是保证高效课堂的前提

多维度备课指的是备教学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设计等,课堂教学过程充满着不确定因素,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随时都有新的东西诞生,因此,课前的备课就要周到且细致。(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教学设计前,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如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自己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哪些问题要通过教师的点拨与指导,从而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效益最大化。

二、优化教学方法,构建学习模式,是高效课堂的基石。

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构建一定的教学模式。(1)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2)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多媒体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靠挂图、板书也难讲解清楚的知识,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中掌握了知识。3.教师使用独特的语言,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定义公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数学课本上有很多法则、要求等,学生不但难以记住,更易混淆。而且小学阶段大部分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能够持续集中,数学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枯燥、干涩、不生动、不好玩。他们对具体的、形象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也更容易记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以下几点:①利用生动形象的儿歌。例如再讲植树问题间隔与树的棵数关系时,可以用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小朋友,张开手,五个手指人人有,手指之間几个空,请你仔细瞅一瞅。学生念着这些朗朗上口的儿歌或顺口溜等,便不知不觉中记住了知识要点。②恰当的运用肢体语言。教师若在教学时适当运用手势、表情等,能更准确、更生动地讲清知识,表达观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更容易理解接受,教学效果往往要胜于单纯的口头语言。

三、优化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优化练习是实施高效教学的着重点。教材上的习题虽然是经过专家审定,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习题进行练习。教师选择的习题首先要具有代表性,也就是选择的练习示范性要好。例如在学习运用“进一去尾法”时,习题选择不能模棱两可,必须选择如“做衣服、分油等”典型习题。其次要精选习题。也就是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习题要有针对性,能够对症下药。例如我们在讲述《比例》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对正比例、反比例有所混淆,那么就选择判断正反比例的题型进行对比练习,让学生发现不同之处,从而巩固区分,提高课堂最大的效益。

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1)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专心的习惯。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要求严谨精确的科目,在学习的过程中涉及了大量的数字、符号、计算、数学等,这就对学生的能力和态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严谨、细致、专心的习惯对于学好数学必不可少。(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习惯。学习数学过程中包含了大量的规则、概念、定理等,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总结和归纳,整理知识,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从而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将知识整理和内化,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思维过程。(3)培养学生实践运用的习惯。学习知识的目的就在于实践。因此,教师要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自身熟悉的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具体的生活环节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有诸多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缺一不可,我们在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时要全盘考虑,使每个要素都得到优化,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整体的效能。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效益效率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慢”过程 “高”效率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辽宁省盘锦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