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反思

2018-08-22郑伟

读写算 2018年6期
关键词:数学阅读新媒体时代小学数学

郑伟

摘 要 数学特有的精确性、严谨性要求数学阅读必须要认真细致,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数学阅读是学生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但很多教师忽视了对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也认为阅读数学教材无非就是看看结论,背背公式。学生阅读例题时不会运用自学符号,在思考解题时不会进行旁注。这些都说明学生不会数学阅读,更不懂课本中思考题对解题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 数学阅读;新媒体时代;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6-0051-01

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清晰的认识到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是描述科学的语言。数学阅读是指围绕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和纽带,用数学的方法和观点来理解、获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数学阅读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语言符号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又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识过程。所以我们在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本文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一、数学阅读现状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数学阅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多么重要。然而,目前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高,阅读兴趣不浓,老师对数学阅读重视不够。在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老师都是通过自己阅读数学教材,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转述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理解。因此常常是老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一本书快讲完了,而学生仍没有掌握多少,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效率低下。部分学生在平常作业和考试时,根本没仔细把题读完,只是根据平时的做题经验“想当然”的理解后作答;又或者在读题的过程中,添字、漏字,关键性词没有注意到,理解错误。老师批改后讲解,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们就会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

二、小学数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我们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在数学概念方面的阅读能力。例如在进行长方形周长教学时,笔者沒有“逼迫”学生去背诵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笔者在多媒体中设计了一个长方形的跑道,并设计了一个卡通狗在上面跑一圈,卡通狗说: “我正好跑了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当播放完这一内容后,请学生去判断卡通狗说的周长是什么,学生因为直观看到了,很快就会有学生说: “就是一圈呗,因为它在跑道上跑了一圈。”还有学生说: “是正好一圈,我看到它起跑的地方有一个圆点,跑完后又停在这个圆点上。学生通过分析最终将长方形的概念确定了下来,并且大部分学生当堂课就将这一概念记住了。笔者在这一过程中没有要求学生去背诵,只是以多媒体进行呈现,引导学生对多媒体中的数学内容去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解了,也自然就容易记住了。可见其可有效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3)拓展内容,培养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教材,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探索规律、锻炼思维,还可以通过数学图形和数学规律感知无穷的数学美。此外,作为课外数学科普读物(包括数学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及数学专题讲座等),作为读者开阔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不可缺少的阅读材料。拓展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

(1)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自然思考也越来越周密深刻了。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抓住关键,多问些为什么,思维的深刻性随之得到培养。事实也是如此,质疑使学生创造性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比较。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新旧联系,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比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同类题目的比较,也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同中求异法和异中求同法。通过同中求异让学生明白,在学习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旧知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通过异中求同可以让学生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问题虽然是千变万化的,但是有很多问题有着共同的规律,有很多知识具有内在的联系。

三、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小学数学课程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因此,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的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从小学开始就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在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同时,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佟瑞玲.新课程标准下数学素养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新媒体时代小学数学
以数学阅读为支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浅论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试论初中生数学焦虑对数学阅读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数”山有路“读”为径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